
重點
- 我們要團購 CMA,專業版、一年份,含匯率轉換與跨國刷卡手續費,原價約 15000,本次價格 12000。
- 即日起開放收單,收到 10/22(三)11:59p 為止。
- 課後心得、課後提問、課後團購,也都是週三截止。
- 所有消息將於本頁,以及「新思惟之友」社團更新,請持續追蹤。




黃暉凱醫師團隊想了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降血糖藥物,會不會影響得到巴金森氏症的機率。研究團隊特別關注三種藥物:SGLT2 抑制劑、GLP-1 受體促效劑、DPP4 抑制劑。
團隊利用美國 TriNetX 研究網絡的真實世界資料,收集了 2015 年到 2022 年間,年齡 50 歲以上、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並開始使用這三種藥物的病人資料。
為了讓比較更公平,團隊使用了傾向分數配對的方法,確保各組病人的背景條件相似。研究主要想看的結果就是這些病人後來有沒有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
研究總共納入了將近 30 萬名病人的資料。在 SGLT2 抑制劑與 DPP4 抑制劑的比較中有 93872 人;GLP-1 受體促效劑與 DPP4 抑制劑的比較中有 110366 人;SGLT2 抑制劑與 GLP-1 受體促效劑的比較中有 95838 人。
結果發現,使用 SGLT2 抑制劑的病人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明顯比較低。跟使用 DPP4 抑制劑的病人相比,風險降低了 20%(風險比值為 0.80),跟使用 GLP-1 受體促效劑的病人相比,同樣也降低了 20%。
但是 GLP-1 受體促效劑跟 DPP4 抑制劑相比,在預防巴金森氏症方面就沒有明顯差異了。研究團隊還整合分析了其他相關研究,結果也支持 SGLT2 抑制劑能降低巴金森氏症風險的發現。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顯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 SGLT2 抑制劑可能比使用 DPP4 抑制劑或 GLP-1 受體促效劑,更能降低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恭喜黃醫師!
無對照組的小樣本研究,可以做統合或網絡統合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作者: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學院學士班 常善媚 助理教授

博班剛畢業時,我曾經滿懷期待地想挑戰自己,嘗試與夥伴合作完成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然而,因為缺乏經驗,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精準選題與掌握研究方向。
那段日子裡,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閱讀與整理,甚至覺得自己完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品。
沒想到最後卻發現,所挑選的主題正好落在兩個學術領域之間的灰色地帶,無論是臨床界或研究方法領域都不太關心這個議題。尷尬的位置讓論文難以找到合適的讀者與投稿期刊。
更殘酷的是,系統性文獻回顧和統合分析的特性是需要跟時間賽跑的,當投了幾本期刊來回幾個月甚至一年就過去,原本蒐集的文獻逐漸「過期」,需要重新更新,等於要再付出同樣的努力重新整理與分析。
這種時間壓力,最後讓這論文在時間的流逝中愈來越失去競爭力,最後胎死腹中。
這是一次深刻的血淚經驗,也讓我在之後幾年,都只敢做真實資料的研究與分析。

作者:童綜合醫院 心身科 謝明翰 醫師

追蹤「新思惟國際」的臉書已經一段時間了。看著一門門課程輪番登場,常被內容打動,卻總卡在一個現實問題:一天的課、價格不低,CP 值到底如何?
於是長期處於潛水狀態。身為中生代臨床醫師,平日工作量大,醫院每三年仍有一篇論文的硬性要求(未達標還會被扣款)。近年我累積了四篇論文:一篇 original、三篇 case report,其中 original 也是在高人提點下完成。只是 case report 接受度愈來愈低、影響係數有限,也感覺門檻逐年升高。
新思惟國際的課程,同事與老同學也有人去上過。臨床工作日復一日,難免有些倦怠;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產出更高品質的研究,一來能爭取國際會議張貼與交流,順道充電旅行;二來院內論文獎勵也不差,若能穩定量產,算是實質鼓勵。
再者,心裡也一直惦著是否攻讀博士班的可能。思量數年,剛好看到台中開班,便決定先報名再說。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潘有法 醫師

在當今醫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中,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已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透過將不同研究結果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量化分析,研究者得以在龐雜的文獻中歸納出更具代表性與可信度的結論。
有幸參加了這次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僅學習到操作技巧,也對統合分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本身是教育、諮商與輔導領域,再加上研究專長以質性方法為主,不過本職工作需要產出論文,因此抱著重新學習的心態來參加。研究內容很實務操作且講解清晰,很適合對統合分析都不懂的人參加。」
對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就像是學術界的入門利器。沒有 IRB 的繁瑣流程,也不用煩惱收案難題,只要利用臨床工作之外的空檔,就能一步步累積實力、快速交出成果。統合分析是許多人踏進學術圈的最佳起跑點。新手無資源起步,學會統合和網絡統合最快!
從新手到能獨立完成研究,《統合分析工作坊》幫你打好基礎、補齊關鍵技能,讓你的能力拼圖完整成型,研究路上更有競爭力。一年發表三篇,打造自己的學術產線!
如果你的研究是教育領域,或是屬於很難找到對照組的領域,但有盛行率的資料,也可以寫出統合分析論文喔!
這幾年,課後成功發表的學員,包含了醫學生、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除了課程本身的用心規劃,新思惟更打造了論述基礎,課後能透過線上 Office Hour 獲得幫助,解決投稿與 reviewer 應對等疑難雜症。在長遠的學術路上,協助各位培養出可複製的成功發表模式,讓研究之路行之更快、更久,讓寫統合不再是難事。
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