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0
2025 / 10 / 20

2025 / 10 / 19(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蔡賢龍醫師、李威成醫師

 

 

00

 

 

這幾年,統合分析成為對新進研究者非常友善的領域。在本身專業研究之外,能夠多開闢一條統合分析的產線,對於分散風險以及維持產量,都有相當大的效益。對於尚未能夠獨立掌握資源的起步者來說,這也是累積自己在學術界能見度的好工具。

 

因此這次課程,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層多元的同學參與,從教育界、醫療界到工程界都有。如何讓所有人都能聽懂,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很高興看到同學們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就能完成所有作品,真正親手做了一次統合分析,並且完成了 SCI 期刊投稿所需的整套圖表。

 

以下,我們將一起欣賞同學們的作品,並針對細節提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介紹兩位得獎同學的精彩作品。

 

 

那些還能建議的細節

 

 

01

 

 

同學選擇使用十字而非原廠預設的方形,這其實有些可惜。原廠設定的中心方形,其面積大小能夠反映在本次統合分析中的相對權重;若改用十字,雖然中心點更為精準,但卻會失去比例的視覺直觀印象。建議大家還是採用我們推薦的設定,效果會更理想。

 

 

02

 

 

分組分析處理得不錯,不過右邊的相對權重欄位消失了,實在有些可惜。建議可以補上這個欄位,讓整體資料呈現更完整。

 

 

03

 

 

原廠的漏斗圖,出圖沒有問題,不過左右兩側留下的空白有點多,尤其是右邊。建議可以簡單裁切一下,處理掉多餘的空間,這樣就會非常棒了。

 

 

04

 

 

統合迴歸分析,圖片做得很好,如果能夠精確的控制 XY 軸小數點的位數,就會更棒。

 

 

05

 

 

通常同學們到了第二次輸入類別變項資料進行統合分析時,容易開始有些恍神。這主要是因為大家第一次學習時全神貫注,到了後面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個問題可以透過課後練習五次來改善,隨著細節越來越熟悉,逐漸形成肌肉記憶,對細節的注意也會更加完整,減少疏漏。

 

以這張圖來說,下方標籤左右的位置應該互換,其他部分則沒有問題。

 

 

06

 

 

同樣是類別變項的練習,這邊 Z-Value 欄位記得去掉,下方的標籤記得左右互換。

 

 

07

 

 

最下方的標籤方向正確了,但 Z-Value 忘了去掉,右邊的相對權重也不見了。在這張類別變項中,我們連續舉例了三張圖。人類的注意力極限在第一次學習時差不多就是這樣。同學們記得回家要多加練習,讓自己更熟悉整個操作。如此一來,未來在處理自己的數據時,也能夠做得這麼好。

 

以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兩位得獎同學的精采作品。

 

閱讀更多 »

01_CMA
2025 / 10 / 20

團購分析神器 CMA(至 10/22 週三)

 

 

01_CMA

 

 

重點

 

  • 我們要團購 CMA,專業版、一年份,含匯率轉換與跨國刷卡手續費,原價約 15000,本次價格 12000。
  • 即日起開放收單,收到 10/22(三)11:59p 為止。
  • 課後心得、課後提問、課後團購,也都是週三截止。
  • 所有消息將於本頁,以及「新思惟之友」社團更新,請持續追蹤。

 

閱讀更多 »

01_DRCP_HuangHK_28
2025 / 10 / 9

[快訊] 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 SGLT2 抑制劑與 GLP-1 受體促效劑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影響之統合分析統,獲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刊登。

 

 

01_DRCP_HuangHK_28

 

 

文章介紹

 

黃暉凱醫師團隊想了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降血糖藥物,會不會影響得到巴金森氏症的機率。研究團隊特別關注三種藥物:SGLT2 抑制劑、GLP-1 受體促效劑、DPP4 抑制劑。

 

團隊利用美國 TriNetX 研究網絡的真實世界資料,收集了 2015 年到 2022 年間,年齡 50 歲以上、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並開始使用這三種藥物的病人資料。

 

為了讓比較更公平,團隊使用了傾向分數配對的方法,確保各組病人的背景條件相似。研究主要想看的結果就是這些病人後來有沒有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

 

研究總共納入了將近 30 萬名病人的資料。在 SGLT2 抑制劑與 DPP4 抑制劑的比較中有 93872 人;GLP-1 受體促效劑與 DPP4 抑制劑的比較中有 110366 人;SGLT2 抑制劑與 GLP-1 受體促效劑的比較中有 95838 人。

 

結果發現,使用 SGLT2 抑制劑的病人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明顯比較低。跟使用 DPP4 抑制劑的病人相比,風險降低了 20%(風險比值為 0.80),跟使用 GLP-1 受體促效劑的病人相比,同樣也降低了 20%。

 

但是 GLP-1 受體促效劑跟 DPP4 抑制劑相比,在預防巴金森氏症方面就沒有明顯差異了。研究團隊還整合分析了其他相關研究,結果也支持 SGLT2 抑制劑能降低巴金森氏症風險的發現。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顯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 SGLT2 抑制劑可能比使用 DPP4 抑制劑或 GLP-1 受體促效劑,更能降低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恭喜黃醫師!

 

無對照組的小樣本研究,可以做統合或網絡統合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921_0207
2025 / 9 / 26

像我這樣「還沒成功」的人,也能重新找回學習的信心。

 

作者: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學院學士班 常善媚 助理教授

 

 

Meta-analysis_20250921_0207

 

 

從挫折到重啟的統合分析學習之路

 

博班剛畢業時,我曾經滿懷期待地想挑戰自己,嘗試與夥伴合作完成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然而,因為缺乏經驗,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精準選題與掌握研究方向。

 

那段日子裡,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閱讀與整理,甚至覺得自己完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品。

 

沒想到最後卻發現,所挑選的主題正好落在兩個學術領域之間的灰色地帶,無論是臨床界或研究方法領域都不太關心這個議題。尷尬的位置讓論文難以找到合適的讀者與投稿期刊。

 

更殘酷的是,系統性文獻回顧和統合分析的特性是需要跟時間賽跑的,當投了幾本期刊來回幾個月甚至一年就過去,原本蒐集的文獻逐漸「過期」,需要重新更新,等於要再付出同樣的努力重新整理與分析。

 

這種時間壓力,最後讓這論文在時間的流逝中愈來越失去競爭力,最後胎死腹中。

 

這是一次深刻的血淚經驗,也讓我在之後幾年,都只敢做真實資料的研究與分析。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47
2025 / 9 / 26

新思惟給範本、給工具,第一篇統合分析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童綜合醫院  心身科 謝明翰 醫師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47

 

 

解決研究瓶頸,找到比其他文體更好的出路。

 

追蹤「新思惟國際」的臉書已經一段時間了。看著一門門課程輪番登場,常被內容打動,卻總卡在一個現實問題:一天的課、價格不低,CP 值到底如何?

 

於是長期處於潛水狀態。身為中生代臨床醫師,平日工作量大,醫院每三年仍有一篇論文的硬性要求(未達標還會被扣款)。近年我累積了四篇論文:一篇 original、三篇 case report,其中 original 也是在高人提點下完成。只是 case report 接受度愈來愈低、影響係數有限,也感覺門檻逐年升高。

 

新思惟國際的課程,同事與老同學也有人去上過。臨床工作日復一日,難免有些倦怠;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產出更高品質的研究,一來能爭取國際會議張貼與交流,順道充電旅行;二來院內論文獎勵也不差,若能穩定量產,算是實質鼓勵。

 

再者,心裡也一直惦著是否攻讀博士班的可能。思量數年,剛好看到台中開班,便決定先報名再說。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23
2025 / 9 / 26

醫學 / 非醫學領域,統合分析都能找到主題。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潘有法 醫師

 

 

Meta-analysis_20250921_0323

 

 

在當今醫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中,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已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透過將不同研究結果進行系統性的整理與量化分析,研究者得以在龐雜的文獻中歸納出更具代表性與可信度的結論。

 

有幸參加了這次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僅學習到操作技巧,也對統合分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