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1_JCEM_HuangHK_17_PengCH_03
2019 / 12 / 18

[快訊] 彭瓊慧醫師與黃暉凱醫師團隊,研究甲狀腺低下症與老人族群死亡率關係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

 

 

01_JCEM_HuangHK_17_PengCH_03

 

 

文章介紹

 

甲狀腺低下症,究竟會不會造成老人族群的死亡率升高,目前的文獻與研究並沒有定論,於是黃暉凱與彭瓊慧醫師參與的團隊,預計用統合分析技術,來回答這個問題。

 

搜尋文獻後,共找到 27 篇世代研究,收入 1114638 人,分析發現,整體來說,甲狀腺低下的老人患者,其總死亡率的確是較高的,但一般猜測可能會有差異的心血管死亡率,則沒有差別。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總死亡率方面,「有症狀」的甲狀腺低下患者,才是總死亡率較高的主因,如果甲狀腺功能低下,但卻沒有症狀,則總死亡率與一般病人接近。團隊更進一步分析,發現這個差異,也有可能是因為收入的實驗設計有所不同,執行研究的地理區域不同造成。

 

研究團隊也在結論中,很清楚的說明,本統合分析確認了「甲狀腺低下的老人族群總死亡率的確較高」,而非心血管死亡率。不過其他的相關發現,可能與研究本身的異質性有關,在解釋上需要更謹慎,同時也建議未來可用大型高品質研究,進一步確認。

 

很清楚陳述了統合分析的意義以及限制,是很精確的整理。

 

 

由於本研究對於老人醫學與老人族群有普遍的影響力,獲 Endocrine Society 選為記者會文章,用淺顯的白話,向一般民眾介紹其意義,並訪問了兩位校友作者。

 

以下,是 Endocrine Society 與 Medscape 的新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並找找兩位作者接受採訪時的回覆,建議可用 Ctrl-F 搜尋 Carol Chiung-Hui Peng 以及 Huei-Kai Huang。

 

 

恭喜彭醫師與黃醫師!

 

閱讀更多 »

01_mepa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59
2019 / 12 / 17

為什麼「親自撰寫」的文章,也會因「抄襲」被退稿。

 

作者:元景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躁鬱症患者之血液葉酸濃度的統合分析,獲 BMC Psychiatry 刊登!

 

 

01_mepa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59

 

 

還記得剛踏入論文撰寫這個領域時,常聽聞前輩們的教誨:絕對不可以有論文抄襲的行為,這是研究界的大忌。

 

當時我年紀還小,不太了解「不可論文抄襲」這件事情為什麼那麼困難,寫論文不剽竊他人的文章內容,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必須要自己親自完成撰寫。也因此,當時也就沒有針對「不可論文抄襲」這件事情再去細想了。

 

閱讀更多 »

01_clip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21
2019 / 12 / 17

尚未有足夠實證醫學駐足的題材,更值得你努力開發!

 

作者:元景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躁鬱症患者之血液葉酸濃度的統合分析,獲 BMC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p_bmcp_tsengpt_41_share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21

 

 

「葉酸與躁鬱症關聯性」這篇統合分析,對我來說有三層特殊的意義:

 

  1. 這篇等於是我過去「精神營養學」研究的延伸作品之一;
  2. 自從離開醫院體系後,幾乎沒有機會投稿 open access 期刊(因為沒有經費了);
  3. 最重要的,再次挑戰「僅收錄少數文章的統合分析」,順利被期刊接受。

 

閱讀更多 »

mepa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77
2019 / 12 / 17

沒資源還能穩定發表,統合分析是良伴!

 

作者:元景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褪黑激素類藥物用以預防譫妄症之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Reviews 刊登!

 

 

mepa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77

 

 

Novelty 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來實現嗎?

 

「Novelty 是一切投稿的基礎」,我想,有上過新思惟論文寫作課程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句話(或是其他各種論文寫作課)。當我還坐在台下,聆聽講師不斷反覆再三提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就在想:「廢話,誰不知道有 novelty 就能行遍天下,問題是我現在沒錢也沒人,哪可能會有人、有資源來實現我的 novelty 呀!」

 

隨著時間過去,自從我上完新思惟的論文寫作課程,至今也已經五、六年左右了,我還是跟當時一樣,一直處於沒錢也沒人的狀態,每天寫作論文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跟家裡拿錢,一人校長兼撞鐘。但是,現在和五、六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我不再會說「現在沒錢沒人,哪可能會有人、有資源來實現我的 novelty」這種喪氣話了。

 

閱讀更多 »

clip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64
2019 / 12 / 17

從既有發表的不完美,發現新研究契機。

 

作者:元景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褪黑激素類藥物用以預防譫妄症之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Reviews 刊登!

 

 

clip_Meta-analysis_20191019_0364

 

 

研究就像旅行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我轉」,當一條路大家都說此路不通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知難而退、無功而返。

 

然而,如果有少數人發現這條路,雖然陸路不通,但是走水路還是可以通;走水路不通,走空路還是會通,當你成為唯一一個打通這條路線的人,你就會看到別人未曾見過的美景。

 

閱讀更多 »

2019 / 12 / 12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褪黑激素類藥物用以預防譫妄症之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Reviews 刊登!

 

 

01_SMR_TsengPT_42

 

 

文章介紹

 

譫妄症的風險因子以及早期症狀之一,就是睡眠週期混亂,由於褪黑激素對於維護良好睡眠週期有幫助,所以也有人用褪黑激素來預防譫妄症。曾秉濤醫師與其團隊,預計使用統合分析來總結,目前文獻中,褪黑激素預防譫妄症的效果,並進一步回答,哪一種藥物或劑量最有效。

 

經過文獻搜尋,共收入 6 篇隨機對照實驗,913 個成人參與者,結果發現,不管是使用 melatonin 5 mg/day、melatonin 0.5 mg/day 或 ramelteon 8 mg/day,比起安慰劑對照組,都有明顯效果。進一步以 SUCRA 方法分析,發現 melatonin 0.5 mg/day 是這三者中,擁有最好預防效果的。

 

本研究將既有文獻作了總結,並提供紮實證據,支持將低劑量褪黑激素類藥物,用於預防譫妄症。是一篇相當具有意義,且日後可能被教科書或 guideline 引用的研究。也是因此,順利登上超過 10 分的期刊。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