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主治醫師

QA148
2025 / 7 / 31

問:剛升主治醫師該繼續待在醫學中心將成績做好,以擔任主管與引進新技術為目標,還是要去地區醫院或診所?

 

 

 

QA148

 

 

答:(蔡依橙)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能夠怎樣過日子?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覺得薪水每個月別人算好匯進來,也蠻夠用的,然後你能從日常的臨床工作,以及學術討論獲得能量,有機會接觸新技術新 procedure 看到新疾病的時候,覺得熱情都來了。那麼醫學中心就是個適合你的地方。

 

而行政或者人際或者派系鬥爭,當然是消磨人的,不過如果你在門診、手術室、procedure room、自己的辦公室,都能夠回血,那問題就不大。

 

(有些人則是行政、人際、派系鬥爭,能給他們帶來源源不絕的能量,這種人才當然會選在醫學中心這樣的大組織工作 )

 

接著,就是拿同樣的問題,去思考中小醫院或者診所。

 

閱讀更多 »

01_peerj_chenkt_01_Meta-analysis_20210911_0325
2025 / 5 / 28

平凡如我,也能寫出一篇統合分析文章。

 

作者: 奇美醫院 急診醫學部 陳國泰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國泰醫師團隊,關於胃十二指腸動脈瘤 / 假性動脈瘤之統合分析,獲 PeerJ 刊登!

 

 

01_peerj_chenkt_01_Meta-analysis_20210911_0325

 

 

在新思惟國際的傑出榮耀上,刊出的心得多數是成功又量產的研究者,或是研究初心者被刊登後所寫下的感想,但世界上有更多平凡且表現不出色的研究者,為了興趣、所屬單位的壓力、或僅僅只為試試手腳做研究的人,成果往往很普通不值得說嘴,不可能是其他人學習的模板。

 

可是這樣處處碰壁不順利的研究歷程,或許更貼近多數人的經驗,可用來相互取暖,「並非只有我這麼鈍」,但若願意堅持下去,普通人在學術寫作中,也有些不起眼的果子可以採。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615_0051
2024 / 6 / 21

資訊爆炸的現在,誰的研究結果才正確?我想親自找出答案。

 

作者:秀傳醫院 麻醉科 梁婷瑋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615_0051

 

 

想報名新思惟課程已經許久,但住院醫師時因為訓練繁忙,和手上已有一篇研究足以投稿,即使一直很好奇統合分析怎麼做,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報名參加課程。

 

接下來因緣際會離開醫學中心、升上主治醫師,新的工作醫院並沒有硬性規定主治醫師的研究產出,只規範期限內若有論文發表,可以發還 1% 的預扣薪水當作研究獎勵。平心而論,課程的報名費,加上寫論文所需投入的時間心力,以及論文各項支出稿費,與被扣的薪水相比,金錢上、精神上怎麼算都是虧本。

 

 

但,我還是報名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課程!?

 

理由是因為,在行醫的這條路上,不論是什麼職級、什麼規模的醫院,我們都不乏遇到難題的時候,感謝前人在遇到難題時將自己的發現以論文發表,供後人研讀學習,只是在資訊量爆炸的現在,常常看了多篇研究,內心的困惑卻越來越多,病人族群、臨床的 setting、統計方法不盡相同,究竟誰說的是對的?適合應用在我的病人上嗎?

 

 

在我看來,統合分析,就是當臨床上遇到困惑時,將查詢資料的過程加以整理、統計、量化,並集結成一個目前現有研究的總結論。簡單來說,統合分析除了是缺乏臨床資源依舊可以發表論文的途徑,也是將唸書過程梳理成文章的方法,這也是自己看到台中場《統合分析工作坊》開放報名時,立刻手刀報名的原因!

 

閱讀更多 »

01_QA110_cover
2024 / 4 / 25

主治醫師指導醫學生 / PGY 的三大建議原則

 

 

 

 

方向與可行性

 

要確定知道什麼是可行的,了解後續可能進度,口述告知該如何去做,由學生花時間去完成。如果指揮學生撞到死巷子,對彼此都是煎熬。

 

 

細節你要會,但不要幫他做。

 

你要會,是因為遇到困難細節時,才能畫龍點睛的幫忙一下。不要幫他做,是因為都做好了,花時間的是還是你,學生一樣沒學到。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iaoft_Meta-analysis_20230820_0606
2023 / 8 / 24

手握研究及專業能力,才能建立「菜鳥主治」的關鍵優勢!

 

作者:阮綜合 外科 廖凡霆 醫師

 

 

01_innovarad_liaoft_Meta-analysis_20230820_0606

 

 

「菜鳥」兩字,不會讓你獲得特別待遇。

 

沒想到自己做了一個看似平凡的決定,卻影響了自己的未來,說得更明確的話—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

 

由於之前新思惟課程的好印象與收穫,打鐵趁熱,毅然決然手刀報名這次的統合分析課程。因鑒於身邊的同事不擅長統合分析這個方法或寫作技巧,除了傳統的統計方法及論文寫作外,也好奇亦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達到這項成就。畢竟未來脫離住院醫師後,對於主治醫師的資歷而言是菜鳥,然而與醫界同儕切磋、競爭中,不會因自己是菜鳥而有特別待遇,培養研究及專業能力乃為了讓自己能佔有一席之地,不被大環境淘汰。

 

臨床工作固然繁忙,難得之假日誠然補眠都不夠,衡量新思惟課程之前帶來的收穫,睡覺固然也是度過一天的方法,何不藉機充實自己?因此週六上午門診一結束,立馬搭上高鐵前往台北。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en_cc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558
2021 / 5 / 14

需要脫離「無產階級」 — 主治醫師的內心話

 

作者:成大醫院 腫醫部 顏志傑 醫師

 

 

01_innovarad_yen_cc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558

 

 

2021/5/12,校友回娘家再次進修。

 

 

我不是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

 

從以前上課經驗就知道新思惟課程的水準與內容都有極佳的一致性,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也是不例外,除了令人滿意的水準,手把手保證教到好,更是對於細節和「眉角」無微不至的提點。

 

雖然已經過了幾年,我也虛長了不少,身為校友再次回到熟悉的環境進修,絲毫不感到格格不入或陌生,也讚賞本課程直接單刀入裡,沒有太多廢話,直接進入主題的做法。有趣的是,我赫然發現與會的同學們,早已是學弟、學妹等級,深深感覺到後浪推前浪的慨歎,學術研究的入門知識及技術門檻越來越高,無法再虛度光陰,必須即刻啟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