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01_JCEM_PengCCH_07_clip_meta-analysis_HuangHK_25_clip_mepa_meta-anlysis
2021 / 7 / 1

[快訊] 彭瓊慧與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是否增進血糖控制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並獲多家國際媒體報導!

 

 

01_JCEM_PengCCH_07_clip_meta-analysis_HuangHK_25_clip_mepa_meta-anlysis

 

 

文章介紹

 

在控制胃酸分泌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PPI,是常被使用的藥物。因其藥物機轉,也可能藉由升高胃泌素的濃度,刺激胰島素分泌,那麼,使用 PPI 的糖尿病患者,會不會血糖控制得比沒使用的糖尿病患者好呢?又,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較好,使用 PPI 的非糖尿病患者,會不會因此減少日後變成糖尿病的機會?這是彭醫師與黃醫師團隊想知道的。

 

研究收入了 7 篇血糖控制論文與 5 篇糖尿病產生風險論文。統合後發現,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有服用 PPI,其 HbA1c 數值顯著降低、空腹血糖也顯著降低。在沒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 PPI,並沒有減少之後發生糖尿病的機率。

 

作者認為,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使用 PPI 控制胃酸時,要注意血糖藥的劑量,並與 PPI 的存在做整體考量。

 

 

本文的研究設計有兩層,不只回答一個簡單的血糖控制問題,更進一步回答糖尿病的風險問題,得到「血糖控制會不錯,但在一般人並不會減少日後糖尿病產生的機率」,為 PPI 的血糖效果做了定位,清楚呈現效益,也能避免過度延伸。

 

因為概念簡單且好懂,本文刊出後,迅速獲得許多國際媒體醫療記者的報導,除英文外,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土耳其語也有。

 

 

能夠有這麼快速的傳播跟影響力,除了彭醫師與黃醫師本身論文特質之外,也同時因為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與 Endocrine Society 會固定發布新聞稿,將對一般患者有意義的學術論文選出,用白話新聞稿方式發布,這對於增加學會影響力、增加學者投稿意願、增進學者知名度,都有明顯的幫助!

 

恭喜彭醫師與黃醫師!

 

 

20210629_164923

 

20210629_165213

 

閱讀更多 »

01_BS_WuMK_06_TsengPT_57
2021 / 6 / 10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經顱直接電流刺激以增強手術技術學習之統合分析,獲 Brain Sciences 刊登!

 

 

01_BS_WuMK_06_TsengPT_57

 

 

文章介紹

 

近來有初步研究發現,經顱直接電流刺激 tDCS,似乎能夠增進技能的學習,例如手術。吳醫師與曾醫師團隊想要知道,如果能統合現有的幾篇研究,是否能發現初步的趨勢。

 

研究收入了 6 個隨機對照研究,共收入了 198 位受試者,結果發現 tDCS 比起 sham control 組,的確可以增進手術技能學習與表現。分組分析方面,發現刺激雙側前額葉,以及刺激主要運動皮質,都能得到較佳的手術進步幅度。整體來說,tDCS 並沒有造成較多的錯誤以及局部不適。

 

整體來說作者認為,初步的統合結果,是支持 tDCS 可以增進手術技能學習的。

 

針對一些正在萌發的議題,在初步的研究上線後,抓緊時間做統合分析,提供大致的整體方向,是很有意義的發表,也是很好的寫作主題。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Laryngoscope_TsaiTY_03
2021 / 6 / 9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口腔癌淋巴結的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The Laryngoscope 刊登!

 

 

01_Laryngoscope_TsaiTY_03

 

 

文章介紹

 

口腔癌的患者,如果淋巴結腫大時,很有可能代表疾病已經沿著淋巴散播出去。而蔡醫師團隊想要知道,如果我們在口腔癌患者身上觀察到腫大的淋巴結,是不是真的代表預後比較差。

 

收入了 2009 到 2019 年的 11 篇研究後,累積的受試者數為 20607。統合後發現,較多的淋巴結腫大,的確跟較差的 over all survival、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isease-free survival 有關。如果要找個最高 hazard ratio 的 cutoff value,在 overall survival 是 3,在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是 3,在 disease-free survival 則是 4。整體來說,在 3 以下,hazard ratio 會逐漸上升,但 4 之後的風險增加就不明顯。

 

作者總結認為,在口腔扁平細胞癌,淋巴結腫大量,的確是一個獨立的預後因子。

 

將臨床上曾經懷疑過,或者不確定的事情,藉由統合分析整理並量化,可以臨床工作參考,也是很好的發表主題。

 

 

再次恭喜蔡醫師!

 

閱讀更多 »

01_IJO_ZengBS_02_ZengBY_05_TsengPT_56
2021 / 6 / 2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刊登!

 

 

01_IJO_ZengBS_02_ZengBY_05_TsengPT_56

 

 

文章介紹

 

關於肥胖的原因,近年有研究發現,似乎與大腦內的獎勵機制 reward system,以及背外側前額葉之間的迴路有關。也有人嘗試使用非侵入性的腦刺激,作為減重的治療方法之一,不過目前尚無確切結論。

 

曾醫師團隊,預計使用網絡統合分析,將目前既有的資料做個整理,看看哪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最好。

 

經過收入 8 個隨機對照研究後,發現高頻反覆經顱磁刺激,針對左側背外側前額葉,在降低 BMI 上是第二好的,在降低總熱量攝取跟降低飢餓感方面,效果則是最好。而降低 BMI 效果最好的,則是使用高頻深層經顱磁刺激,針對雙側背外側前額葉與腦葉。

 

作者總結認為,根據這樣的初步分析,未來在設計相關研究時,能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

 

經顱磁刺激,是近年相當熱門的新治療,機器不是太貴,施作相對容易,而且因為其非侵入性的特質,在臨床上應用很方便。針對可能的適應症與療效做探索,在隨機對照研究逐漸刊登時,抓準時機做統合分析,是很不錯的研究與臨床應用探索策略。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WPS_TsengPT
2021 / 5 / 24

[快訊] 曾秉濤醫師統合分析,獲世界知名學者於頂級期刊 World Psychiatry,評為高品質資訊!

 

 

01_WPS_TsengPT

 

 

曾秉濤醫師團隊,曾經在 2019 年,以統合分析工作坊指定的 CMA 軟體,完成一篇關於利他能於中低智能過動症患者的效果之統合分析,當時我們也曾經做過快訊介紹。

 

 

 

20210524_151556

 

 

之後精神科知名學者,Christoph U Correll 對於具有精神疾病的孩童與青少年,相關的治療文獻,做了一個巨大的 umbrella review,引用並列入了曾醫師團隊的這篇文章,列為 reference 24,並在 AMSTAR 評分時,給與所有引用文獻中,最高的 11 分,表示在研究設計與規劃上,具有非常高的品質!

 

這篇高品質的 unbrella review,刊登於精神科第一名期刊,IF 超過 40 分。

 

 

恭喜曾醫師團隊,統合分析研究的品質受到國際肯定。而曾醫師也持續將相關的經驗與技巧,在統合分析工作坊中,分享給大家!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2021 / 5 / 24

[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文章介紹

 

在 HIV 患者中,伺機性感染最常見的,就是口咽或食道的念珠菌感染。近年最常被使用的治療為 fluconazole,不過最近似乎治療後復發的比例較高。曾醫師與陳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做個統合分析,看看究竟有沒有比 fluconazole 更好的選擇。

 

經選入 27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 6277 位受試者,並做網絡統合分析後,發現在口咽念珠菌感染,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以光敏劑配合抗微生物光動力治療,有最好的治癒率與最低的復發率。不過在食道念珠菌感染,則沒有任何的治療,效果比 fluconazole 好。

 

整體來說,口咽念珠菌感染最好的治療是抗微生物光動力治療。食道念珠菌感染則沒有定論。未來如果規劃大型隨機對照研究時,或許可以根據這些資訊,做進一步的研究設計。

 

臨床上遇到不好處理的狀況,想找找看有沒有更適合的治療藥物,並希望提供實證數據時,使用統合分析,是個很不錯的研究方式,除了能更清楚自己的臨床工作是否正確,也能順道整理發表。

 

 

恭喜兩位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