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00_FB_20211107_rader
2021 / 11 / 8

2021 / 11 / 7(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11107_rade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82 分,最高達 4.91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年齡區間最年輕者為 23 歲,學員年齡最長者為 49 歲。本梯次更是《統合分析工作坊》開班以來,平均年齡最年輕的梯次,僅有 33.75,低於課程平均 36.04。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對往後醫學職涯的發展相當有幫助
  • 新朋友佔 70%,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44%,住院醫師佔 30%,醫學生佔 6%,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跟著專業講師學,拚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
  • 醫療相關 14%,非醫療相關 6%,學員組成包含:醫院研究助理、護理系助理教授、實習指導教師、材料科學博士、助理研究員。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無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69%。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eclinicalmedicine_ZengBY_06_WuMK_10_TsengPT_64
2021 / 10 / 26

[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無特定原因耳鳴之治療方式的統合分析,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01_eclinicalmedicine_ZengBY_06_WuMK_10_TsengPT_64

 

 

文章介紹

 

耳鳴的盛行率約在 20-42.8% 之間,但傳統的治療建議,如耳鳴支持、心理治療等,花時間且昂貴。近年來有較多的藥物與介入方式開始出現,曾醫師團隊預計統合看看,究竟那些治療比較有效,也比較有希望。

 

研究收入了 36 篇隨機對照研究,包括了 2761 位受試者,結果發現,藥物機轉是對大腦作用的,效果較好,治療原理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如鼓膜內注射類固醇加上口服褪黑激素),效果較好。藥物部分,amitriptyline 有最好的進步程度,以及第四名的有效反應比例。所有治療跟對照組相比,對生活品質的改變都差不多。所有治療與對照組相比,患者放棄的機會也差不多。

 

總結來說,作者認為,對大腦作用的藥物,以及抗發炎抗氧化治療,對於無特定原因的耳鳴,是潛在的有效治療,值得繼續探究。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263
2021 / 10 / 25

2021 / 12 / 19(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1 年 12 月 19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或台中高鐵捷運旁之會議中心 視疫情狀況而定)

 

 

banner-01

 

 

【特別公告】2021 年最後一班,今年做好準備,明年就要發表!

今年每梯都額滿,熱門課程好評再開,趁疫情趨緩之際,把握機會。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能夠協助研究者突破無資源、沒經費的困境,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不求人,不需要 IRB 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就能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然而,即使心中有好的題材,或是身邊有大量的素材,卻不知道該收錄多少文獻才適合、怎麼順利寫成論文發表、內行人在意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又該如何算出這些數據?

 

新思惟理解大家的困境,以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帶您用一天的時間高效率學習,從論文規劃到文章架構,從文獻搜尋到統計圖表,課堂上通通告訴您,最受好評的互動實作,更帶領您直接在自己的電腦,親手跑出統計、完成高品質的 meta-analysis 圖表!

 

 

 

搶下一席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90
2021 / 9 / 22

即使是已有前人發表過的題目,仔細找還是能有機會找到賣點。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90

 

 

久別重逢,與光照療法的再相會。

 

光照療法這個題目,在我剛出道沒多久時就曾有過一面之緣,雖然中間有一段時間不再接觸光照療法這類的研究,但偶爾還是會在各種題材的研究中,注意到光照療法的身影,讓我時時刻刻仍不忘這個另類治療的存在。隨著近一兩年開始注意到褪黑激素對於重大精神疾病的治療效果後,褪黑激素另一種層面的應用-光照療法,又再次吸引我的注意力。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40
2021 / 9 / 22

如何撰寫出一篇深獲審稿者認同的研究?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昶華、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40

 

 

先確認你的主要目標物是什麼?

 

就如同我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裡面提到的,今天你會想到這個主題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專家們也會想到這個主題,那麼你要能夠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想得比其他專家更多,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開始統合分析的第一個心理門檻(尤其是對我這種進行跨科跨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這個問題更是一個巨大門檻,因為我不見得知道這個領域的專家真正在意的賣點是什麼),既然這樣,我們該如何克服(或說是跨過)這個門檻呢?

 

教大家一個小訣竅:多翻翻這領域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多讀幾遍之後,你會對這些專家的思考脈絡開始有一些感覺,然後拿著這個感覺,去比對下一篇回顧性研究,如果這個感覺仍然適用下一篇回顧性研究,恭喜你,你抓到那個感覺了!

 

以我們這篇研究為例,當初我在閱讀回顧性研究的時候,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們要把口 / 咽的念珠菌感染分開寫分開討論呢?難道這兩者真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嗎?當我帶著這個疑惑念下一篇回顧性研究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到下一篇,也是用這個模式架構去討論與撰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1107_0546
2021 / 9 / 22

精神心理本一家:冷門和熱門題目的界線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懼高症各種介入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546

 

 

一個雖然很常見,但是鮮少為人注目的題目。

 

懼高症這個症狀(應該還不能稱之為「這個疾病」),其實非常常見,盛行率高達 6-8% 之多,說不定身邊的親友就有這樣的困擾,而懼高症這個問題雖然盛行率很高,但是它要發作也需要特定的條件:個案要身處很高的地方(或想像自己在很高的地方),才有機會出現懼高症的症狀。

 

只有很少數的個案因為工作或生活需要,而不得不接受懼高症的治療,這也是為什麼懼高症這症狀盛行率如此高,但是相關治療的討論卻如此少的原因。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