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牙醫系 口腔醫學產業研究所 游季萱 研究生
老實說,上完課我其實只有大寫四個字的心得:相。見。恨。晚。
我是一名牙醫系研究所的菜鳥研究生。雖然進研究所時,就和指導老師達成共識要做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的論文,但沒受過任何研究訓練,不知道如何開始。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牙醫系 口腔醫學產業研究所 游季萱 研究生
老實說,上完課我其實只有大寫四個字的心得:相。見。恨。晚。
我是一名牙醫系研究所的菜鳥研究生。雖然進研究所時,就和指導老師達成共識要做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的論文,但沒受過任何研究訓練,不知道如何開始。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使用 PDI 改善減重代謝手術的術中與術後護理之單一中心經驗加上統合分析,獲 Obesity Surgery 刊登!
嘗試了幾篇統合分析文章的撰寫與投稿後,對於題目發想、蒐集資料、統計、文章撰寫、投稿等等的流程掌握漸漸熟練,與夥伴們的合作也越來越有默契。正好我們團隊累積一些關於減重代謝手術術中使用 dexmedetomidine 的資料,並計劃撰寫與投稿,因此針對相關主題進行文獻搜尋。
與團隊夥伴討論後,決定利用所掌握的統合分析技巧結合原著論文撰寫的經驗,來完成這次的原著論文。
Dexmedetomidine 常用於加護病房的鎮靜止痛藥物,用在嘗試與訓練脫離呼吸器的病人,因為這個藥物不太影響呼吸功能。對於減重代謝的病人,術後鎮靜止痛與止吐非常重要,而且由於肥胖的關係,呼吸道的維持也非常重要,dexmedetomidine 相當適合用於此臨床情境。
近年也有不少文獻與統合分析針對減重代謝手術的病患使用 dexmedetomidine 於術後鎮靜止痛與止吐進行研究與探討,但對於亞洲族群的資料較缺乏,也有新的研究發表,因此我們認為正適合進行統合分析的研究。
近年來,全球憂鬱症患者數量逐漸攀升,抗憂鬱藥物也在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有許多患者對現有的抗憂鬱藥物反應不佳,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社交功能。為了應對這個趨勢,臨床急需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Zuranolone 自 2017 年以來一直作為新型抗憂鬱藥物進行開發,近期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探討 Zuranolone 的治療成效,特別是針對產後憂鬱症的族群,顯示出這種藥物能在神經系統中發揮作用,可以改善憂鬱和焦慮症狀,同時也記錄一些副作用。
因現有研究尚未對 Zuranolone 的成效和安全性做統合,許智維醫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先檢視有關 Zuranolone 的相關研究,再進行統合分析。研究一共收錄七個隨機對照試驗,納入 1789 名患者;主要結果是改善憂鬱症狀,次要結果包含對憂鬱的反應和緩解率、焦慮症狀的改善、副作用等等。此外,還對一般憂鬱症、產後憂鬱症進行子群體分析,以及劑量反應的統合分析,來觀察劑量和成效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 Zuranolone 在治療憂鬱症方面表現良好,患者不僅減輕憂鬱症狀,增加反應率和緩解率,同時焦慮症狀也得到改善;但是,若使用超過 30 毫克的劑量,副作用也相應增加。考慮到治療效果和副作用,每日 30 毫克是較為適當的劑量。
許智維醫師團隊的研究以客觀的科學數據,驗證新型抗憂鬱藥物 Zuranolone 是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並為那些現有治療方案反應不佳的患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選擇。
恭喜許醫師!
在學術路上,回應審閱意見是發表前的必經過程。然而,有時候一不小心說錯話,可能成為拒稿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支影片將帶你深入探討,為何在回覆審閱意見時「一定要」避免無禮用詞!
才剛安裝好軟體,真的有可能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完成投稿等級的圖片嗎?過程中還能夠學會資料的不同格式輸入,以及各種複雜的進階操作,例如 meta-regression?然後卡關的時候,還有老師可以問?
是的!這就是我們課程設計的特色。而且所有的同學在互動實作結束時,都能夠做出絕大部份的圖片,就算剩下幾張還沒做,回家練習時均能完成。
課後有自己的題目要搜尋時,遇到卡關也都有 Office hour 可以提問。
這就是新思惟國際課程的特色。
以下分享一些我們在課堂上觀察到,希望給同學進一步建議的細節。以及兩位得獎同學的精采作品。
作者:吳奇諺 獸醫師(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這次同時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開課前不到一週,因為自己有許多事情要忙,再加上老家在南部,猶豫了許久才報名。但上完課後,不只沒有一絲後悔,還意猶未盡!
早在幾年前在美國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就看到了新思惟的課程,然而當時正值 COVID 疫情肆虐,遲遲無法回台。去年十月,我成功回到台灣,並報名參加了一場工作坊,但上課前一天中標必須隔離,只好取消報名。幸好這次沒有讓其他事情阻礙我上課,讓我得以滿載而歸!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急診暨重症醫學部 徐陳誠 醫師
因為自己所處科別的關係,疫情以來的三年多,需要首當其衝扛起第一線臨床的責任,回到家的時候總是只想躺平不動,反應在過去幾年的研究成果,自然也就進度延宕。直到在疫情結束後,赫然發現過去參與的研究案,已經無法再用「因疫情關係需要進一步展延」的美好理由再拖延!
思考了許久,在院內的升等壓力和期許自我仍要成長的動機之下,毅然決然地報名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期待能夠讓自己在研究上有一個重新突破的機會。
科內有同儕過去曾經參與過新思惟的統合分析課程,課後也順利發表論文。曾厚臉皮地請教同事,能否教教我怎麼寫統合分析,當下發現對方表情相當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