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_20200307_1409
2020 / 3 / 12

原來我也能親手畫出「SCI 般」的圖片!

 

作者:萬芳醫院 復健醫學部 蔡翰霆 職能治療師

 

 

Meta-analysis_20200307_1409

 

 

好課不能猶豫,一不小心就錯過。

 

原想報名 2 月 16 日的梯次,沒想到猶豫了幾天,網頁上出現了「報名額滿」四個字!心想:「哇!這樣上半年還有沒有機會上課呢,還是要等到下半年了?」幾個禮拜後,抱著希望再看看是不是有新的開課資訊,一看到 3 月 7 日又要開課了,立刻完成了報名手續!

 

有點期待,但又很怕會跟不上課程的進度。3 月 4 日,收到蔡校長的 message「週六統合分析課程見!」,心情馬上篤定的覺得「一定沒問題」。

 

閱讀更多 »

01_BMCMD_MaHH_06
2020 / 3 / 10

[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研究單次與連續股神經阻斷效果差異之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01_BMCMD_MaHH_06

 

 

文章介紹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膝蓋的重要手術之一,但術後的疼痛往往令患者相當困擾,也因此發展出了股神經阻斷術,減輕術後疼痛。

 

初期是以單次注射的股神經阻斷術來止痛,但單次注射的藥效,估計只有 16 到 24 小時,於是,後續發展了連續式的股神經阻斷術,理論上應該能達到更有效且更長時間的疼痛控制。而馬醫師團隊預計統合這個領域的研究,以確認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是否真的較為優越。

 

收入 8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626 位受試者,統合後發現,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在術後 24 小時,在疼痛指數上有顯著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並沒有臨床上明顯的意義。術後 48 小時的疼痛,連續式與單次注射則沒有差異。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整體使用的鴉片類止痛藥量較低,不管是 24 或 48 小時都較低;但住院天數與噁心比例,兩者則是相似。

 

作者總結,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可以獲得整體較低的鴉片類止痛藥使用,但不見得能在術後疼痛中,產生臨床上明顯的改善。

 

這是篇蠻好的文章,從技術發展的「想當然爾」開始,好奇是否這樣的「想當然爾」能被實際數據支持,然後自行統合相關研究,發現其實臨床上這個「想當然爾」並不成立,並提供全世界的臨床工作者,高證據強度的建議。

 

 

恭喜馬醫師!

 

閱讀更多 »

00cover
2020 / 3 / 9

2020 / 3 / 7(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蔡翰霆治療師、鄧子麒醫師

 

 

 

00cover

 

 

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之後,許多剛入門的同學,對於能在自己的電腦上,畫出 SCI 期刊等級的全套統合分析圖,都感到相當有成就感。

 

為了協助各位更為精進,以下分析一些「差點就能得獎」的細節,協助各位更好。接著,介紹得獎的蔡翰霆治療師與鄧子麒醫師的傑出作品。

 

閱讀更多 »

03_Meta-analysis_20181124_0440
2020 / 2 / 26

我的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成功登上 PubMed!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相關文章:[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瑞貝塔治療流感,是否優於其他同類藥劑的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03_Meta-analysis_20181124_0440

 

 

剛學完論文寫作,再一次被推坑。

 

我一直印象很深刻,報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程沒多久,新思惟立刻又開了《統合分析工作坊》,那時候覺得「校長你啊哩母湯喔」,我才剛報名完,你又開新的課程。算了,那時候覺得自己短期內應該不會北上上課……

 

殊不知因為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回來發現要考量的現實因素很繁瑣,再看見統合分析不用寫 IRB?不用找實驗組、對照組?沒有資源也行?最多感覺就是花 CMA 的錢?

 

有了之前的上課經驗後,我相信新思惟要把這個困難的東西搞定,不會有問題,於是卡就刷下去了~(怎麼感覺跟遊戲課金一樣?XD)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216_0666
2020 / 2 / 21

可以與講者深度探討論文沒有隔閡,是很難得的經驗!

 

作者:成大醫院 斗六分院 內科部 胸腔科 歐芷瑩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216_0666

 

 

臨床上的問題,就靠統合分析來解決!

 

當主治醫師多年來,一直專注在 original article 的著作,但是隨著臨床的工作容量逐漸增大,才慢慢發現,有些臨床問題,需要靠實證醫學或是統合分析相關的文章來回答,因此推開了我想要一窺統合分析文章的興趣。

 

除了想要幫助自己在臨床上可以獲得解答之外,當自己面臨醫學生的詢問、甚至是跟同儕間的討論、或實際面對病人的治療面,都會需要這樣的能力讓自己有不同的視野與高度,並且期待自己可以用更寬廣的角度,來找到解決臨床問題的答案。

 

最初,按下線上報名鍵的那一剎那,單純只是希望藉由了解統合分析的操作過程,進一步學會如何精闢的看待這樣的研究結果。但是經過一天的課程,我帶著急迫的心情,想要記錄自己的感想,除了課程的收穫遠超過自己的期待以外,主要是覺得,應該給設計課程的講師,獻上一份感恩的心意與最高的敬意。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HChan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39
2020 / 2 / 21

想寫出論文,在新思惟一天,可以獲得最精準的知識!

 

作者:新竹馬偕醫院 急診兒科 張元豪 醫師

 

 

01_innovarad_YHChan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39

 

 

其實默默地關注新思惟已經一段時間了,很多朋友們參加課程過後都讚不絕口。在過年前,突然瞄到期待已久的統合分析課程剛開放報名,立馬報名,以免晚了就搶不到,也讓自己有個前進的動力。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