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蔡依橙

QA101
2024 / 1 / 19

問:投稿後卻被審閱者以收案太少為由退稿,我可以直接轉投其他期刊嗎?

 

 

QA101

 

 

問:校長好,我最近完成並進入投稿階段的論文,是 20 人和 20 人比較的研究,嘗試投稿至 MDPI 約 5、6 分的期刊卻遭到退稿。審閱者認為個案數太少,應該要收到 100 個左右再來寫會比較理想,但照收案速度推算,想達到這個數字要耗時五年。請問我該考慮其他集團的雜誌,嘗試投往還是 MDPI 較低分的期刊?

 

答:(蔡依橙)

 

其實這樣的數目,在同學的這一行裡算是不錯,不算是頂尖,但至少也有中上。不過你今天一開始就嘗試 MDPI 高分期刊,他當然會用高分的期刊標準去要求你,這樣的退稿意見還算公平。

 

 

轉投期刊前,審閱者的意見要加以說明。

 

如果要轉投 3 分左右的期刊,我認為是蠻有機會的,但是在轉投之前我們要做一件事,就是必須看清楚這個 5 分期刊,審閱者給你的意見是什麼,並且嘗試做些回覆。

 

針對這個回覆,並不一定是你一定要做到收 100 例,而是要說明為什麼沒有辦法做到 100 例,以及雖然你沒有做 100 例,但目前的 20 幾例為什麼依然值得刊登,然後把這樣的簡短回覆意見,寫進 cover letter 裡面。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1223_0451
2023 / 12 / 28

照著範本做就能上手,正是統合新手迫切需要的!

 

作者:小港醫院 骨科 沈柏因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1223_0451

 

 

「終於上到蔡校長與凱閔老師的統合分析課程」這對於我這樣身處繁忙醫學中心體系的骨科醫生來說,真的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一開始,雖然在研讀指定論文時有些困惑,但透過網路搜尋與先前其他教材對比,逐漸找出文章內容的脈絡。

 

在實體課堂上,兩位老師用他們寫過的兩篇統合分析論文作為案例,深入解析研究領域的選擇、期刊的策略選擇以及處理異質性、敏感性和發表誤差等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十分貼心。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31014_0609
2023 / 10 / 18

2023 / 10 / 14(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31014_0609

 

 

課程內容與講義皆重點清晰,條列易懂,在實際操作時間就可以迅速做出圖表。

讓我對如何撰寫 meta-analysis 有了很清楚的框架,而且學會如何使用 CMA 軟體跑統計出圖,讓我對寫文章更有信心。

 

新思惟的課程規劃,破除了一般對於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以一貫的高品質課程內容,與高效率教學方法,加上廣獲好評的互動實作,用最短的時間讓初學者,無資源也能成功起步。有學員即使上過其他統合課程也曾質疑過新思惟,實際參加後真的成功發表了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1217_0340
2023 / 9 / 26

課後九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還有四篇正在投稿路上!

 

作者:高雄如康物理治療所 林龍暉 院長

相關文章:[快訊] 林龍暉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使用疼痛神經教育治療慢性頸痛患者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1217_0340

 

 

新思惟現在與未來的校友大家好,我是林龍暉,現任於高雄如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以下是要跟大家分享我這九個多月寫論文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

QA_96
2023 / 9 / 11

問:為什麼 PGY 寫出論文這麼難?

 

 

QA_96

 

 

 

問:校長好,我自己問了一下學長姐,發現 PGY 就算立志想要在應徵之前生出論文,最後失敗的比例其實不低,而且原因五花八門,當然有人成功,也有人不只成功發表,甚至還連發。請問,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到底 PGY 寫論文,困難在哪裡?

 

答:(蔡依橙)

 

這件事情是個多重因素,如果能夠把每一項因素都處理好,應該是蠻有機會發表的。

 

以下的分析,是來自於許多醫學生或 PGY 時期就來上課的校友,以及詢問我們許多合作的老師,指導過數百名學生,所整理出來的結論。

 

閱讀更多 »

2023 / 8 / 14

2023 / 10 / 14(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10 月 14 日(六)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為了體現課程所教的技術,是初學者都能理解的方法,講師們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次專科範圍,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從頭開始認識領域現況,並找到適合撰寫的主題,運用課程的教學內容,完成分析、寫成論文,並登在影響係數約 6 分的期刊。(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接著,根據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觀察,把初學者容易卡關、可能會遇到瓶頸的部分,系統性整理成課程內容,用最方便理解的方式陳述,達成高效教學。

 

新思惟最著名的互動實作,一樣保留下來,並重新設計,同樣讓各位做完整篇論文的統計,畫出國際期刊與審閱者都愛不釋手的漂亮圖表。

 

從找題目、文獻評讀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初學者比較困難的部分,通通都放進了這次的課程。

 

在實際寫作的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對資深研究者來說不是問題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有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能夠私底下讓人問,既不會有公開的尷尬,也不會因為卡關的關係延宕甚久,甚至就此放棄。我們的課程,搭配每週一次的 Office hour 是很好的起步組合包,歡迎參考!

 

 

 

 

 

立即報名 10/14(六)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