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蔡校長

QA101
2024 / 1 / 19

問:投稿後卻被審閱者以收案太少為由退稿,我可以直接轉投其他期刊嗎?

 

 

QA101

 

 

問:校長好,我最近完成並進入投稿階段的論文,是 20 人和 20 人比較的研究,嘗試投稿至 MDPI 約 5、6 分的期刊卻遭到退稿。審閱者認為個案數太少,應該要收到 100 個左右再來寫會比較理想,但照收案速度推算,想達到這個數字要耗時五年。請問我該考慮其他集團的雜誌,嘗試投往還是 MDPI 較低分的期刊?

 

答:(蔡依橙)

 

其實這樣的數目,在同學的這一行裡算是不錯,不算是頂尖,但至少也有中上。不過你今天一開始就嘗試 MDPI 高分期刊,他當然會用高分的期刊標準去要求你,這樣的退稿意見還算公平。

 

 

轉投期刊前,審閱者的意見要加以說明。

 

如果要轉投 3 分左右的期刊,我認為是蠻有機會的,但是在轉投之前我們要做一件事,就是必須看清楚這個 5 分期刊,審閱者給你的意見是什麼,並且嘗試做些回覆。

 

針對這個回覆,並不一定是你一定要做到收 100 例,而是要說明為什麼沒有辦法做到 100 例,以及雖然你沒有做 100 例,但目前的 20 幾例為什麼依然值得刊登,然後把這樣的簡短回覆意見,寫進 cover letter 裡面。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916_860
2023 / 9 / 21

實證醫學不可或缺的工具,怎麼能不來學呢?

 

作者:吳奇諺 獸醫師(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meta-analysis_20230916_765

 

 

這次同時報名《統合分析工作坊》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開課前不到一週,因為自己有許多事情要忙,再加上老家在南部,猶豫了許久才報名。但上完課後,不只沒有一絲後悔,還意猶未盡!

 

早在幾年前在美國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就看到了新思惟的課程,然而當時正值 COVID 疫情肆虐,遲遲無法回台。去年十月,我成功回到台灣,並報名參加了一場工作坊,但上課前一天中標必須隔離,只好取消報名。幸好這次沒有讓其他事情阻礙我上課,讓我得以滿載而歸!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916_498
2023 / 9 / 21

新思惟一條龍教學,從找主題、寫論文、跑統計,到課後提供諮詢!

 

作者:光田 ENT 詹大慶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0916_498

 

 

回憶起大學時期,各種研究課程比例逐漸加重,也是在當時第一次接觸統合分析。當時的老師跟我們分享了統合分析的概念、各種統計圖表的意涵,以及很大篇幅地在聊如何判讀,講者津津樂道,聽者看熱鬧,很難想像有一天自己也能實際操作。

 

早有耳聞新思惟團隊的課程,但遲遲沒有報名參與。當上住院醫師後,開始有發 paper 的壓力,考量到地區醫院研究資源有限、研究夥伴不易尋找,IRB、收案曠日費時,腦中突然就浮現「不如就試試統合分析吧!」的念頭,便毅然決然排定一個週末上台北學習。

 

 

良好的上課環境和堅強的講師陣容

 

上課地點是非常熟悉、過去曾服務過兩年的忠孝復興站附近,場地環境非常明亮舒適,老師及工作人員也非常熱心熱情,而學員們都抱有明確的動機跟目標前來學習,整體的學習氛圍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蔡校長和張醫師對於統合分析的分享,有別於過往的學習經驗,教學提供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內容之豐富引人入勝,經驗分享字字珠璣、毫無冗言贅詞,讓人感覺不出時間的流逝,一步一步引導初學者如何完成一篇完整的統合分析,是相當實用的路線。

 

閱讀更多 »

QA_96
2023 / 9 / 11

問:為什麼 PGY 寫出論文這麼難?

 

 

QA_96

 

 

 

問:校長好,我自己問了一下學長姐,發現 PGY 就算立志想要在應徵之前生出論文,最後失敗的比例其實不低,而且原因五花八門,當然有人成功,也有人不只成功發表,甚至還連發。請問,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到底 PGY 寫論文,困難在哪裡?

 

答:(蔡依橙)

 

這件事情是個多重因素,如果能夠把每一項因素都處理好,應該是蠻有機會發表的。

 

以下的分析,是來自於許多醫學生或 PGY 時期就來上課的校友,以及詢問我們許多合作的老師,指導過數百名學生,所整理出來的結論。

 

閱讀更多 »

MEPA_20211127_1123
2023 / 6 / 27

【長期心得】在生涯早期學會簡報和研究,讓 Office Hour 帶你走得更遠!

 

作者:神經內科 林佳彥 醫師

 

 

MEPA_20211127_1123

 

 

寫長期心得回顧,作為一種自我肯定與累積。

 

其實一開始看到這個活動,我有點猶豫是否參加,因為分享的校友都很資深,表現也都非常耀眼;另一個猶豫點是把自己的想法、做法都開誠布公,有點像是大庭廣眾之下穿內褲般害羞。

 

不過我漸漸認知到不是什麼事情都要一步到位,慢慢累積,不要覺得自己不夠格,像最近也開始學習當 reviewer(一開始還以為是詐騙,也有可能是 email 寄錯人,想說對方是隔壁棚精神科 journal,就以該科非我專長婉拒,後來另一個我有投的 journal 寄來邀請,我就想到校長所說:「認同這個社群的話可以加入。」)總是要像大富翁一樣累積,房子也買,研究所也蓋,建旅館也要涉足,股票也要炒。

 

反正校長也沒有訂定 criteria 要發幾篇,或是做到理事長才可以參加這個活動,況且拍照打卡送英修,何樂而不為?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30611_0573
2023 / 6 / 19

2023 / 8 / 20(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8 月 20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Meta-analysis 作為一種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文體,只要有能連上網的電腦,就可以進行文獻收集與寫作,是許多缺乏資源研究者在這個時代的機會。然而剛接觸統合分析的新手,對於主題怎麼訂、文獻怎麼找,甚至是和一般文體有何不同、有什麼須注意的,難免產生許多疑問。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由具多篇統合論文發表經驗的講師們打造課程,以資深研究者與審閱者的經歷,來提點論文投稿中需避免的錯誤;講師和助教們更設身處地,攜手踏入不熟悉的新領域,以新手身分運用課程內容,從頭發表全新論文,再將成功發表於約 6 分期刊的論文,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設計。(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撰寫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的流程,從找題目、評讀文獻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初學者容易卡關的部分,課程中皆會分享。我們用最好懂、最有效率的課程設計,協助學員快速學會,而新思惟工作坊最著名的互動實作,更要讓學員能在課程當天,親手跑出統計,做出高品質的投稿等級圖表!

 

為了協助學員走完發表的最後一哩路,新思惟更推出每週一次的蔡校長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協助學員解決課後卡關問題,邁向成功起步。多位校友認證相當有幫助,不僅限於醫師,各行各業的校友都有發表實績!

 

 

 

 

 

立即報名 8/20(日)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