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IRB

OH137
2025 / 6 / 13

Preliminary study 投稿一直被退?你可能忽略了這三個關鍵!

 
 

 

OH137

 

 

問:校長好,團隊預計做一個稍大型的研究約 60 人,我們想把初步的 11 人先做發表,之後的主論文就能引用這篇。不過目前的 11 人小規模結果,投稿一直不順利,該怎麼辦?

 

答:(蔡依橙)這是典型的 preliminary study 作法。如果想要順利的話,要考量以下幾點。

 

一般來說,審閱者一定會質疑,為什麼你個案數這麼少就跑來發表,畢竟 11 個案例,即使 p 值有意義,power 一定不太理想。

 

所以,通常 preliminary study 會被接受,有幾個重要關鍵: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MHsu_Meta-analysis_20250608_0511
2025 / 6 / 12

從實驗室,走向文獻整合!

 

作者:高醫 血液腫瘤科 許欽木 助理研究員

 

 

01_innovarad_CMHsu_Meta-analysis_20250608_0511

 

 

2025 年 6 月 8 日(星期日),我前往台中參加由《新思惟國際》主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課程由蔡依橙醫師與張凱閔醫師聯合授課,內容涵蓋統合分析論文的撰寫架構與實務技巧,並實際操作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CMA) 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作為來自分子生物與細胞生理領域的基礎研究者,這堂課,不僅讓我獲得紮實的技術訓練,也加深了我對統合分析研究的理解。

 

 

沒 IRB、沒樣本,我也能寫出自己的論文研究!

 

促使我報名這門課的動機,來自於對基礎研究現況的反思。在實驗室進行 wet lab 工作時,往往需投入大量人力、金錢與時間,但研究成果卻未必成正比。尤其在樣本取得困難或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常使研究進度受阻。

 

相較之下,統合分析作為一種基於既有文獻的高階證據方法,不僅免除 IRB 審查流程,且資料來源穩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彙整現有證據、提升研究價值。因此,即使起初對課程難度及有所疑慮,我仍決定報名參加,盼望突破研究門檻。

 

 

反向工程法,讓我打通統合分析任督二脈!

 

課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反向工程」這個核心概念:「與其從零開始苦思,不如從成功的案例中拆解流程。」這樣的觀念讓我更容易理解統合分析的本質。

 

閱讀更多 »

00_OfficeHour_122
2024 / 12 / 24

為什麼他們自掏腰包花錢進修?你要先擁有實力,然後才會被看見。

 

作者:蔡依橙

 

 

 

 

 

 

最近似乎報名統合分析 / 網絡統合分析課程的人變多,這是為什麼?

 

我們電子報中的連結,除了最後的教學資源分享外,被點擊最多的,都是傳統統合與網絡統合的課程連結。

 

這牽涉到整個研究生態系的現況,也就是說,臨床研究跟統合分析起步,所需要的基礎環境跟機會不同。

 

臨床研究跟統合分析都是很好的研究工具,兩種都學起來更好,但對初學者,事情卻稍微有點不一樣。

 

 

無資源者做臨床研究的限制

 

如果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人,想要開始做臨床研究,他就必須「靠行」,拜託一個老師讓自己加入團隊。

 

因為,如果你想做臨床研究,即使只是查病歷來做回溯分析,也需要有一個經過訓練並擁有送審 IRB 資格的主治醫師負責填好所有表格並送簡審。

 

閱讀更多 »

20240215_meta_event
2024 / 12 / 16

2025 / 2 / 15(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5 年 2 月 15 日(六)9:00a – 4:40p

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 台中高鐵站旁

 

 

banner

 

 

過年後,好好為自己的論文打拼!台中高鐵班,加開一場!

 

 

看著其他同事論文一篇篇發表,實在好羨慕?別再說資源不足、時間有限……,這些阻礙你發表論文的理由,都已經過時了。

 

只要有 Meta-analysis 工具與技能在手,一個人在電腦前,快速搜尋文獻,迅速生成統計圖表,你也能輕鬆寫出 SCI 論文!

 

 

 

立即報名

 

 

在 AI 流行的時代,為什麼不試試「學術界的 AI」工具?

 

當臨床研究需要耗費數月時間與資源,Meta-analysis 讓你:

 

🚀 省去 IRB 及收案的漫長等待,立刻把想法化為結果產出。
⚡ 僅需數週,即可完成一篇優秀研究論文。
🔥 掌握現有文獻,隨時走在學術熱點上。

 

在學術寫作的道路上,新手研究者經常會遇到各種瓶頸。例如,如何選擇合適的研究主題?如何有效評讀大量文獻?如何製作國際期刊青睞的統計圖表?針對這些常見問題,我們都會提供精確的解答與範例,將每個難點化繁為簡,協助你在短時間內理解,並能快速起步。

 

如果你是剛起步的研究者,還在煩惱如何突破學術困境,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正是為你量身打造!

 

📚 清晰易懂的課程架構:選題到投稿一氣呵成
🔎 文獻搜尋與評讀快速上手,不再迷失在資料海中
📊 數據分析與圖表製作簡單清晰:短時間內親手做出 SCI 圖表
💻 實戰導向:課後就能立刻找題目實際寫作
🧑‍ 線上 Office Hour:解決實際操作中的所有疑惑

 

Meta-analysis 不僅快速提升你的學術產能,更能幫你踏進 SCI 大門!

 

這個時代,你還不知道統合分析怎麼寫嗎?快來吧!一起用 meta-analysis,打破學術界的遊戲規則!

 

 

立即報名

 

 

過往參與這門課程的校友,不僅成功發表了論文,還有不少人在短時間內進入論文量產的階段。無論是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士,還是非醫學領域的學者,都能夠從中獲益。

 

 

《統合分析工作坊》,讓學術研究變得更簡單易行。對於那些缺乏資源但急需成績的研究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條快速通關的捷徑。

 

 

 

 

立即報名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413_762
2024 / 4 / 18

收集文獻就能完成論文,在區域醫院也能拚發表。

 

作者:彰化秀傳醫院 內科部 蕭匡智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413_762

 

 

當天上完《統合分析工作坊》,讓我感觸最深的心得就是:「哇~我終於了解什麼是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了。」

 

 

一天學習就能掌握統合分析,從門外漢變內行人。

 

因為從住院醫師開始在台中榮總醫院訓練時,每次到不同的次專科,總醫師們分配的論文都是 original article;等到念博士班時,在教授指導下完成的論文也是 original article。

 

對這種實證醫學下有最強證據力的統合分析,過去的我僅是門外漢,只會看 forest plot / subgroup analysis 結果是有效還是沒有效,對於 sensitivity analysis、Hedges’ g test、heterogeneity、meta-regression 是完全看不懂。

 

而當天只透過八小時的課程,可以讓我這個完全門外漢升級成可以看得懂統合分析圖表的人,說真的,只能說物超所值!上完課完全不會後悔,就算以後沒有辦法寫出統合分析的文章,但是能讓我看得懂統合分析的圖表就非常值得了。

 

閱讀更多 »

202401025_meta_FB_ytchen
2023 / 10 / 23

對於沒資源的年輕主治,統合分析是一條學術活路。

 

作者:中醫大兒童醫院 陳映廷 醫師

 

 

Meta-analysis_20231014_0278

 

 

雖然已經當主治醫師好幾年,但很慚愧的,上課前我對統合分析文章沒有太大的概念。平常會特別針對統合分析的文章去搜尋,大多是為了解答還沒有 guideline 的臨床問題,所以想當然耳,首重還是文章的結論。其他包含文章的敘述、架構、表格,因為看不懂,直接跳過。

 

 

參加新思惟研究課,一年生四篇論文。

 

三年前,我曾經來上過新思惟《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那一年成果豐碩,一年內有四篇論文被接受,其中包括兩篇 original article、一篇 case series,以及一篇指導醫學生成功投稿的 case report。

 

這次再度起心動念參加新思惟的課程,主要是過去幾年,我發現沒有資源的年輕主治醫師要獨立執行一個原創的研究,實在太耗時耗力了。

 

另外,隨著工作資歷的累積,行政工作也增多,我已經沒有奢侈的時間來慢慢燉煮一篇文章。要完成一個研究計劃,需要處理諸如 IRB 審批、raw data 的整理和統計,尤其是在進行介入性治療研究時,還需要應對護理執行端、收案家屬端的文書工作,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最終寫出來的論文還可能因為個案數不夠多、規模小,只能發表在低分的期刊上,使整個過程充滿挑戰。而 case series,儘管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當配菜,但對於升等幫助有限。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