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reviewer

00
2024 / 7 / 29

2024 / 7 / 27(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劉彥廷醫師、李振豪醫師

 

 

00

 

 

這禮拜六能夠順利開課,真是非常幸運。

 

剛過去的禮拜三禮拜四,剛是颱風假。禮拜五又有很大的風雨。事實上,很多工作以及生活的節奏都被打亂,也有些朋友的家受到影響。而我們能夠儘快彈性調度,讓活動依然順利進行,對各位以及對我們自己,都很有意義。

 

這次一位同學,相當有學習的決心,他北上到臺北的北迴鐵路斷掉之後,選擇從南迴進入高雄,再北上來學,就是希望儘快能夠學會這個技巧並且起步,然後利用每次的 Office hour,推進進度。

 

我們自己年輕的時候,也遇過一些很重要的貴人老師們。對這些教學者們,就是日復一日的生活日常,但是對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卻可能會改變一生。

 

這就是教學令人最有成就感的部分,也許當下我們不會知道,也許很久很久以後才會知道。但是你總會知道,自己的穩定耕耘,是持續在改變這個世界的。

 

以下一起來看看,課程之前對統合分析都還不熟的同學們,如何在一個中午的練習中,就能做出整套 SCI 期刊發表所需要的完整圖表。一些細節的提醒,以及最佳作品的賞析,都在接下來會陸續提到。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615_1095
2024 / 6 / 21

時間和資源有限,我需要一個高效率的實用課程。

 

作者:公務員研究生

 

 

meta-analysis_20240615_1095

 

 

幾年前就在 FB 上看過新思惟國際的課程,雖然當時沒有來上課,但對於主打教學設計深入淺出,並且能夠對發表有實際幫助印象深刻。

 

之後回到母校陽明大學就讀在職博班,白天工作,晚上和假日才有時間讀書及做研究,在職進修不僅時間和資源十分有限,體力和心力也是一大挑戰,在各方面都被壓縮的情況下,期望能找到一個有效率的指導,得到醍醐灌頂般的教學,相信對我會相當有幫助。

 

 

雖然上課花錢花心力,但一切都很值得!

 

在職研究生時間資源有限,除了指導教授指派的第一題目以外,我打算以實證醫學做為我的第二個題目。雖然之前碩班曾經學過,但時間太久已逐漸陌生了,加上當年學校教育的目標也並非以發表為導向──需要有效率的學習幫助我熟悉,是當務之急。

 

因為畢業發表的需要,我報名上了這堂課,加上課程費用不便宜,還要離開南部到外縣巿上課,課前其實也有不少猶豫,但在辛苦聽完一天的課程後,也依照說明仔細的講義操作軟體,做出過去做夢都沒想過的精美圖表,收穫滿滿!加上老師還有安排線上 QA 的輔導機制,讓我們在課程結束後仍有發問求教的機會,真的很值得。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ua_Meta-analysis_20230611_0536
2023 / 6 / 15

論文課後真的產出 SCI,用統合分析邁向量產就更不能錯過!

 

作者:新光醫院 放射科 姜驊 醫師

 

 

01_innovarad_chua_Meta-analysis_20230611_0536

 

 

由於之前上過兩堂課,再加上課後真的順利產出 SCI 論文,所以我就來報名這個統合分析課程了。這個課其實也很特別,就是統計部分與其它的論文課使用的統計法不同。

 

 

如何選題防雷,還好課堂上都有清楚說明。

 

另外,統合分析和原始論文有著不一樣的寫作順序和要求,對於題目的要求更是高,感覺題目真的一開始就得選對,不像原始論文還可以改變統計去做一些調整,再重新命題。

 

關於這點,感覺原始論文似乎還簡單一些,如果類似的題目被搶先,可以再收一些其他臨床 data 或是改變分析群體,但統合似乎就無法這麼彈性。不過好在,課堂上有提到選題目的技巧,像是在熱門領域的找題方向,還有太熱門容易被寫走、太冷門難以統合等等。基本上,上過課之後會有概念,但是實際會遇到哪些狀況,還是得要等自己實際踏入摸索才知道。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90505_0055
2023 / 5 / 5

觀點前衛、收錄數少的文章,透過正確投稿策略也能發表!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相關文章:[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以 AUC 調整萬古黴素劑量,配合 β-內醯胺類抗生素時的腎毒性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Meta-analysis_20190505_0055

 

 

這是一篇觀點很前衛,而且只收錄 4 篇文章的 meta-analysis。根據 2020 年美國感染科最新指引建議,vancomycin 的監測方式從之前的 trough based method(給 vancomycin 30 分鐘之前抽血測濃度來決定下一劑的用量),改成 AUC based method (任何時間抽血測濃度然後把數據丟到公式裡去運算來決定下一劑的用量),因為這個方法很新穎,大概 2021 年美國才陸陸續續開始被醫院們採用。

 

世界上有些國家的醫院也採用此方法,雖然這個 AUC based method 醫院需要花錢買軟體或請藥師去計算下一劑用量,但優點是減少病人抽血次數,以及減少 vancomycin 造成的腎臟傷害。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911_0696
2022 / 11 / 28

在醫院包班的課後一年,成功發表兩篇統合分析論文。

 

作者:奇美醫院 神經內科 李佳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佳維醫師團隊,關於血管內取栓該用全身麻醉或鎮靜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696

 

 

距離新思惟開辦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奇美專班已經過了一年多,真的很難想像我這個研究新手,可以在這一年來順利發表兩篇統合分析文章。

 

 

醫院提供包班,不只上了一堂好課,也是結識同伴的好機會。

 

除了很感激這樣的課程能啟蒙我,讓我有信心開始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之外,意義更重大的是能有這個契機,在課程結束後跟許多志同道合的醫師,組成奇美統合分析團隊一起切磋討論,一起努力產出文章,把新思惟報名費賺回來(無誤)。

 

閱讀更多 »

mistake_fip
2022 / 10 / 3

常見錯誤如何避免?審閱意見如何回覆?

 

講者:張凱閔

 

 

mistake_fip

 

 

初學者在寫統合分析的時候,有些常見的思想誤區,在寫作過程中會導致分析論述走往錯誤的方向。如果沒有發現,直接去投稿,很容易被審閱者挑出,簡單寫兩句批評,就直接退稿回家。例如:異質性的處理、出版偏誤的處理、discussion 的走向,都是這類初學者往往無法處理得很好的議題。

 

在自己投稿過多篇,也指導過很多年輕同仁發表後,會發現統合分析類的論文,送出去被審後,常見的問題就是那幾個,有的問題可以提前在寫作時處理掉,或者先做好防禦,有的問題則有很簡單的制式回覆可以有效回應。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一篇統合分析,有人投出去後,沒多久就被接受,改動也不多。可是有人寫的統合分析,投稿審查過程非常坎坷,審查慢,最終還是退稿,花了半年多,新的臨床研究結果發表了,文章要重收重寫,或甚至更糟的是,一模一樣的主題,已經有其他國家的學者發表,自己一整年的努力跟等待,卻無法換來最終印成白紙黑字的產出。

 

教學,需要正向論述,也需要負向論述。除了告訴你該怎麼做,也應該明確協助你避開常見的錯誤。這樣才能有效協助初學者起步,而且趨吉避凶,在一開始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成就感,才願意繼續努力、持續進化。

 

老師教授我們新手的常見錯誤有哪些,像是 SD、SE 搞錯等。透過這堂課,讓自己未來寫文章能夠少犯錯。真的很感動,因為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學,我可能要自己摸索很久才能夠學會。

 

課程內容就如網上的許多好評,精實且順暢,兩位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示範他們的文獻搜尋、寫作建議、文獻評讀、常見錯誤等,化繁為簡,看起來似乎簡單多了,而且我都聽得懂。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