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19/12/22 (日) 第十六梯次

01_innovarad_20191222_30_Meta-analysis_20191222_0180
2019 / 12 / 27

一堂真正的實戰課程

 

作者:匿名

 

 

01_innovarad_20191222_30_Meta-analysis_20191222_0180

 

 

因為 IRB 的申請曠時費力,參加了這一堂課程之後,頓時覺得人生是有希望的,(要不然原本的人生是……)希望能夠在這堂課的啟發後,產出我第一篇的 meta-analysis。

 

 

課程每分每秒都是重點

 

張凱閔醫師一開始就破題說明 meta-analysis 的寫作方向與過去心得,尤其老師準備自己寫的論文當作範本,並且詳細的解說創作感想與要素,讓台下的學員有如醍醐灌頂的感動。

 

接著,曾秉濤醫師幽默風趣的分享搜尋關鍵字的技巧,而且提醒了大家寫作上面常見的盲點,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之中,找到雷達定位系統般的感動。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PEChi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911
2019 / 12 / 27

原來念了研究所,寫 meta-analysis 依然會四處碰壁。

 

作者:彰化秀傳醫院 中醫部 邱伯恩 醫師

 

 

01_innovarad_PEChiu_Meta-analysis_20191222_0911

 

 

在分享為什麼要來新思惟學習 meta-analysis 這門課,以及學習後的收穫與心得前,稍微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在接觸新思惟之前,對這系列課程的初步認知。

 

 

醫療環境的「新思惟」

 

本身為臨床中醫師,任職於醫院體系,曾經以為,一切的工作會圍繞臨床治療與門診。

 

這幾年,陸陸續續耳聞同儕們參與新思惟課程的經歷,觀察到某些同儕,在經營部落格與粉絲專頁上,簡潔俐落、特色鮮明、主題明確的衛教內容,也注意到就連最基本的晨會簡報,似乎見到與傳統文字敘述不同的風格敘寫。

 

最初個人尚不以為意,甚至認為醫學上需要的是著重於傳統教學相長,而不是依靠品牌打造與這些粉絲專頁宣傳。然而,在聽完同儕簡報完之內容後,發現這類型的簡報方式,遠比以往純文字的撰寫方式更清楚,甚至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於是稍微查詢後發現,新思惟創辦人蔡依橙醫師,曾任職跟本人現職醫療場所同醫療體系,經由友人介紹與看了「蔡依橙的閱讀筆記」,對其撰寫內容深感興趣,於是開始好奇這系列課程。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FChang_Meta-analysis_20191222_0894
2019 / 12 / 27

統合分析,是一件令人感興趣且值得去嘗試的事!

 

作者:三軍總醫院 基隆分院 胃腸科 張肇丰 醫師

 

 

01_innovarad_CFChang_Meta-analysis_20191222_0894

 

 

在住院醫師階段,為了晉升總醫師和主治醫師,都有撰寫過 case report、image 和 original 的文章,最近看到統合分析文章盛行,有著極大的討論度和熱度,抱著好奇的心情想要來了解統合分析的領域。

 

 

統計,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過去在臉書就看到蔡校長和許多先進的發言,將統合文析和文章寫作,變成一件令人感興趣且值得去嘗試的事。統合分析所使用的統計工具和表示,與以往常閱讀的文章,的確有很多的不同,在過去生統的學習也較少著墨。

 

透過本次課程,增進了不少統合分析文章名詞的運用,例如,標準差、標準誤(描述取樣平均值分佈狀況)和公式轉換,以及分組分析如何觀察異質性的變化,publication bias 中 funnel plot 和 Egger’s test 的判讀應用,甚麼是固定式模型(fixed-effects model)或隨機式模型(random-effects model) 。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enhch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53
2019 / 12 / 27

統合分析,是資源少的論文發表捷徑。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科 陳泓丞 醫師

 

 

01_innovarad_chenhch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53

 

 

課前,自己已有前輩醫師協助,用 RevMan 跑出了許多統計成果,但從「成果」到「寫作」,總充滿著無力感。

 

 

收到課前問答的那一刻起,課程就開始了!

 

課前一週,收到新思惟寄來的課前提問,匯集了大家對於研究設計到文獻評估與論文撰寫的問題,從第一頁開始的時候,依然有滿滿的疑問,到後面,看到不同同學遇到的困難點以及提問的面向,並且發現自己沒注意的重點,閱讀課前問答就已經看得津津有味,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雖說師父引進門,後續個人修行尚未完成,但統合分析研究,已經是資源較少的發表論文捷徑,也是蠻適合自己的方式。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YCLin_Meta-analysis_20191222_0681
2019 / 12 / 27

寫論文最難的「想題目」,居然可以從這些地方找到。

 

作者:新竹馬偕醫院 精神科 林怡均 醫師

 

 

01_innovarad_YCLin_Meta-analysis_20191222_0681

 

 

論文寫作不卡關,真的可以模組化。

 

醫學日新月異,在治療上,有些新的概念還在眾說紛紜時,想透過學習統合分析的研究方式,為自己的臨床問題找答案。

 

在新思惟安排的課程中,可以透過課前提問,了解在統合分析中,大家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校長也在課前問答的內容,提供一些上課前以及上課後可以努力的方向。

 

大家都說,統合分析最難的是「想題目」,張凱閔醫師用指定論文,讓我們了解他題目背後的發想是怎麼形成的,除了不斷更新自己領域的知識外,多了解過去大師們的文獻回顧,也是題目的來源之一。對於治療和結果的設定,也都有其學問。做中學,雖然有些路走的迂迴,但是每一個走過的點都有意義,這樣的心理建設,是做研究的人一定要具備的。

 

在論文架構的拆解上,曾秉濤醫師無私地分享論文寫作該怎樣的設定寫作的順序,才不會卡關,這也很符合我的個人經驗,聽來點頭如搗蒜。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ESLin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38
2019 / 12 / 27

新思惟有這麼厲害嗎?為什麼同學、同事們都這麼推?

 

作者:新竹馬偕醫院 精神科 林恩聖 醫師

 

 

01_innovarad_ESLin_Meta-analysis_20191222_0238

 

 

來新思惟上課前,早已常與醫學系同學、醫院同事朋友們,聊到這裡上課的狀況。近乎視新思惟為信仰的同學們,興起了一股論文寫作風潮,除了學術研究,在各大研討會的投影片上,也可以看到從這裡學習的設計原則與風格。雖然這幾年,周遭同溫層都大力推薦,但直到今年,自己在醫院,已經感受到升等的壓力,才終於下定決心,報名學習。

 

 

繁忙的臨床人生,最需要的是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自己親自來上課時,才感受到大家推崇的原因。一整天下來,有種回到學生時代,參加考前特訓加強班的充實洗禮。講師們都清楚學員們來這裡前,所面對的學術壓力與困難,從課程設計、講義編排、上課講解及流程、課前及課後的叮嚀提醒,都是希望學員們不要再走冤枉路。

 

提綱挈領有效率的濃縮學習精華,最經典的圖表實作課程,雖然有點緊湊卻不會覺得緊繃,有問題隨時的一對一請教,在醫院人人都繁忙的臨床工作中,很少能有老師可以這樣按步驟詳細解說,也讓自己對於統計圖不再拒於千里之外。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