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2025 / 8 / 11

2025 / 8 / 9(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魏子捷醫師、郭郡羽教授

 

 

00

 

 

這次有非常多的同學來自於各行各業,包括要碩士畢業、博士畢業、主治醫師升等,或者教職升等的伙伴們,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對於統合分析並不熟悉。

 

在這樣子的狀況下,真的能夠在一天的課程內入門統合分析,甚至還親手做出整套 SCI 文章發表所需要的圖表嗎?答案是肯定的。

 

許多同學在課前對自己也是半信半疑,但是經過課程講解、老師指導,以及自己親手突破幾個重要難關之後,所有的同學都能夠做出很不錯的內容。

 

以下,我們就一些在排版跟細節上還能進步的地方做些建議,接著來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閱讀更多 »

20251019_event_meta_FB-1
2025 / 8 / 11

2025 / 10 / 19(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張凱閔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5 年 10 月 19 日(日)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banner

 

 

醫療 / 非醫療都適合 / 不需要寫程式

AI 時代的統合分析,讓你研究速度倍增!

 

在學術發表的世界裡,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早已是高效率、跨領域的利器。過去,許多人因為覺得統計難、軟體複雜、流程冗長,而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新思惟用系統化教學搭配 AI 應用,這道門檻,是你隨時可以跨過去的第一階。

 

 

 

立即報名

 

 

不論你來自醫療、教育、心理、管理、運動科學,還是其他非醫療背景,只要研究題目中有介入與結果,就能用統合分析完成高品質論文。我們的課程更會告訴你,哪些領域可以用 AI,能加速產出。但哪些領域 AI 不可信,一定要自己處理。避免你因為 AI 的誤用而惹禍上身。

 

Meta-analysis 就是這個時代的機會窗口,AI 更強化了這個趨勢!學員大多在一年內,就能看見自己的成果被刊登在國際期刊!

 

🚀 不用 IRB 與收案:省下漫長等待,立刻把想法化成結果。
✅ 完全新手也能學會:從選題到投稿,回家就能自己動手做。
📈 高效率產出:課後立即應用在自己的題目上,最短數週完成論文初稿。
🚫 不用寫程式:使用直覺化的 CMA 軟體,輕鬆完成 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 SCI 必備圖表。

 

打破了傳統研究需要大量資源、經費和時間的限制,透過整理與分析現有文獻,就能完成一篇 SCI 等級的論文。

 

課程設計以「新手也能成功」為目標,從零開始,帶你走完研究與發表的完整流程:

 

✅ 選題策略:教你找到具發表潛力的研究方向
✅ 文獻搜尋與評讀:不迷失在資料海中,快速找到核心研究
✅ 數據分析與表格製作:即使沒學過統計,也能輕鬆完成
✅ 圖表美化與呈現策略:讓審稿人第一眼就留下好印象
✅ 投稿與審稿回覆技巧:提升接受率,縮短等待時間

 

上完課,不代表結束。我們每週提供一次 線上 Office Hour,協助學員解決寫作與投稿過程中的疑問。這是許多學員突破瓶頸、加速發表的重要關鍵。立即和我們一起,開啟你的統合分析發表之路!

 

 

立即報名

 

 

過往參與這門課程的校友,不僅成功發表了論文,還有不少人在短時間內進入論文量產的階段。無論是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士,還是非醫學領域的學者,都能夠從中獲益。

 

 

如果你正遇到這些困擾:

 

  • 不知道怎麼開始第一篇統合分析
  • 文獻太多,看不完、不知道如何加速篩選
  • 不會統計軟體,怕操作錯誤
  • 想用 AI,但不知道怎麼用在學術研究

 

那麼,《統合分析工作坊》,不僅讓學術研究變得更簡單易行,對於那些缺乏資源但急需成績的研究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條快速通關的捷徑。

 

立即報名,掌握 AI + Meta-analysis 的黃金組合,讓你的研究速度倍增,學術發表不再遙不可及!

 

 

 

 

立即報名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50920_626
2025 / 8 / 11

2025 / 10 / 19(日)課程記錄

 

 

meta-analysis_20250920_626

 

 

2025 / 10 / 19(日)活動內容

2025 / 10 / 19(日)課程講者

2025 / 10 / 19(日)報名額滿

2025 / 10 / 19(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5 / 10 / 19(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5 / 10 / 19(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立即報名

 

 

01_AJG_YehJH_09
2025 / 8 / 7

[快訊] 葉人豪醫師團隊,關於大腸鏡檢查後結腸直腸癌以鋸齒狀分子特徵為主之統合分析,獲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AJG_YehJH_09

 

 

文章介紹

 

大腸鏡檢查後結腸直腸癌(簡稱 PCCRC)是指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仍然發生的大腸癌,通常是因為檢查時,漏掉了病灶或息肉切除不完全所造成。雖然這是大腸鏡檢查的一個不良結果,但過去對於這類癌症的分子特徵並沒有系統性的研究。

 

葉人豪醫師團隊搜尋了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等醫學資料庫,收集從建庫至 2024 年 4 月所有相關研究,重點分析 PCCRC 的分子特性,包括微小衛星體不穩定(MSI)、CpG 島甲基化表型(CIMP)、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化等。

 

總共納入 15 項研究,涵蓋 11 個研究群組,包含 2143 例 PCCRC 和 19036 例一般散發性大腸直腸癌(SCRC)病例。

 

與一般大腸癌相比,PCCRC 患者年齡較大(標準化平均差異 0.29,95% 信賴區間 0.20-0.38),且病灶更容易出現在大腸的近端部位(勝算比 2.08,95% 信賴區間 1.91-3.63)。

 

從分子層面來看,PCCRC 更容易出現 MSI(勝算比 2.28,95% 信賴區間 1.69-3.08)、CIMP(勝算比 2.10,95% 信賴區間 1.39-3.18)和 BRAF 基因突變(勝算比 1.74,95% 信賴區間 1.22-2.49),但較少出現 KRAS 基因突變(勝算比 0.63,95% 信賴區間 0.45-0.87)。

 

進一步分析發現,MSI 與 BRAF 突變(勝算比 9.36,95% 信賴區間 5.11-17.16)及近端病灶(勝算比 6.16,95% 信賴區間 3.74-10.16)有很強的關聯性。

 

雖然 PCCRC 和一般大腸癌的 5 年整體存活率相似(風險比 1.03,95% 信賴區間 0.64-1.66),但與篩檢發現的大腸癌相比, PCCRC 的存活率較差(風險比 1.65,95% 信賴區間 1.46-1.86)。

 

研究結論指出,從臨床和分子特徵來看,PCCRC 比一般大腸癌更可能與鋸齒狀病變途徑相關。因此,提高對具有臨床意義的鋸齒狀病灶的檢出能力,可能有助於改善大腸癌篩檢的效果。

 

 

恭喜葉醫師!

 

統合分析收集 trials 時,發現不同的 trials 收集 outcome 的時間五花八門,有的收介入完的 0、1、2、3 個月,有的收介入完的 0、3、6、12 個月。該收哪一個?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創刊於 1934 年,前身為 The Review of Gastroenterology。202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7.6,在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領域為 Q1(14/147) 期刊。

 

 

葉人豪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