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analysis_20240615_1095
2024 / 6 / 21

老師就像導遊帶團,告訴我們最省時又有效的方法!

 

作者:新竹馬偕 骨科 黃俊傑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615_1095

 

 

衷心感謝蔡校長和新思惟國際團隊,用心安排深入淺出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從上課教室的選址,到課前的溝通與安排,所有細節都經過精心策劃,讓我們這些剛起步的學員能迅速掌握概況,以最快的速度獲得知識與成就感。

 

課程不僅幫助我們克服長久以來的統計心魔,更清除了新手起步路上的所有障礙,包括硬體和軟體環境等各種設定問題。這樣一來,我們便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減少認知過載,釋放思想頻寬,專注於研究主題之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615_1138
2024 / 6 / 21

決定待在醫學中心,就必須面臨學術研究的壓力……

 

作者:台中榮總 麻醉部 洪怡安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615_1138

 

 

在臨床從業過程中,除了掌握豐富的臨床知識,研究技能的培養和應用也是職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當我決定留在醫學中心這樣的大型醫療機構後,學術研究成為了我的挑戰和障礙。

 

 

做研究曾讓我想放棄,於是我決定來上新思惟。

 

一直以來,在研究領域的不安和迷惘常讓我感到無所適從,從最初的前瞻性研究,到處理 IRB 審查與病例收集,每一步都是艱辛的努力,尤其在數據統計和結果分析的過程中,常讓我感到挫折無助,甚至多次想要放棄。

 

然而,在 PGY 時期的導師悉心引導下,我踏進 meta-analysis 的領域,這個新的研究方法讓我看到了希望和可能性。有導師的大力支持,我完成了我的第一篇 meta-analysis,這不只為我在專科醫師考試中成功打下了基礎,也使我得以順利晉升主治醫師。

 

導師向我推薦了新思惟的相關課程,工作坊旨在深入且有效地傳授寫研究和做統計的基本技能,協助學員能夠快速而有效地學習。因此,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勇敢地報名新思惟的 meta-analysis 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615_0309
2024 / 6 / 21

越早來學越好,研究初學者必須知道的重點!

 

作者:台中榮民總醫院 核醫科 蔡昭瑋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615_0309

 

 

進入住院醫師訓練之後,我開始感受到來自院方對撰寫論文的要求與壓力。原本並沒有打算認真準備這件事,認為只要把臨床工作做好就已足夠。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如果想要在職涯中升任主治醫師,甚至是晉升教職,撰寫論文並在學術界有所建樹是無法迴避的挑戰。

 

對於我們這些剛進入專業領域的菜鳥住院醫師來說,面對論文的要求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僅在專業知識和研究經驗方面都相對不足,加上手邊的資源有限,導致論文產出變得困難重重,這樣的困境使我感到些許焦慮和無助。

 

幸運的是,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蔡校長,以及新思惟的工作坊。其實我早就耳聞這系列的課程,也知道蔡校長在這方面的盛名,由於過去一直沒有什麼緊張感和想做研究的想法,從大學時期就把參與新思惟課程的這個念頭拋諸腦後。隨著職涯的進展,我逐漸理解到研究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這才促使我下定決心報名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01_LIO_TsaiTY_07
2024 / 6 / 20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針對 pN1 口腔癌患者,比較術後放射治療與單純手術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Laryngoscope Investigative Otolaryngology 刊登!

 

 

01_LIO_TsaiTY_07

 

 

文章介紹

 

頸部淋巴結轉移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患者常見且具預後影響的重要特徵。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建議,對於有淋巴結外擴展、多個淋巴結轉移或對側淋巴結受累的口腔癌患者,術後放射治療(PORT)已證實能提高治療效果。然而,對於單個病理性陽性且直徑不超過 3 cm 的同側淋巴結(pN1)且無淋巴結外擴展(ENE)的口腔癌患者,是否需要進行 PORT 仍存有爭議。

 

為了評估 PORT 對 pN1 口腔癌患者的影響,蔡宗佑醫師團隊進行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在資料庫搜尋截至 2023 年 1 月的相關文獻,最終納入 2005 年至 2022 年間發表的 10 篇研究,總計 2888 名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對於沒有淋巴結外擴展的 pN1 口腔癌患者,術後放射治療能顯著提高他們的整體生存率,死亡風險降低了 24%;對於沒有淋巴結外擴展但手術後切緣仍有癌細胞的 pN1 患者,PORT 不僅提升整體生存率,還讓復發風險減少 65%;對於那些既沒有 ENE、切緣陽性、神經周圍浸潤或淋巴血管浸潤的 pN1 患者,PORT 與僅觀察組在 5 年生存率和 5 年無病生存率上沒有顯著差異。

 

這篇文章揭示了 PORT 對某些特定類型的 pN1 口腔癌患者有明顯益處,但對於其他情況的患者,效果則不明顯,這些發現也有助於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的情況做出治療策略。

 

 

恭喜蔡醫師!

 

當審閱者意見互相衝突時,如何回應才能同時尊重不同觀點並有效改進稿件呢?是否有具體策略可以平衡這些意見,並在回覆中清晰地闡述您的決策過程和修改理由?來聽聽吳昭慶醫師的建議!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40615_0525
2024 / 6 / 19

2024 / 6 / 15(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40615_0525

 

 

想要開始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的研究,真的沒那麼難!

 

同學課後的回饋,正是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想傳遞的核心理念。課程以實作導向、簡單明瞭的教學方式,協助研究新手順利踏出統合分析之路。透過高效的課程內容與互動實作,即使是完全沒有經驗的初學者,也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統合分析的關鍵技能,為職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給予系統性引導,腦中已有 topic,迫不及待想回家試試。

 

隨著醫院對於學術論文要求日增,越來越多 PGY 和年輕醫師投入研究領域,期望在履歷上有亮眼的發表記錄。然而,對初學者而言,缺乏資源、經驗,往往令他們卻步,感到學術之路遙不可及。幸運的是,meta-analysis 這項免收案、免 IRB 的工具,只要有電腦連上網,搜尋 PubMed,便能輕鬆展開研究,成為現階段理想的入門研究類型。

 

整理出流程,可以攻克最困難的部分,加上重點提醒的方式,很有收穫!

 

雖然 meta-analysis 具備相當多優勢,但其獨特的方法和步驟仍常讓初學者感到疑惑。為了協助學員獲得成功發表的第一次經驗,新思惟講師親身模擬進入新領域的過程,撰寫兩篇論文,並將整個「發表」過程,系統化為教學內容。

 

而一整天的課程,不僅傳授論文寫作、文獻評讀、製圖、投稿與回覆審閱意見等技巧,更強調動手實作、操作 CMA 軟體,親自繪製期刊等級圖表。讓每位學員,在課後都能「有系統地找到新題目、連續發表」!

 

很感謝新思惟課程將統合分析拆解成簡單易懂,便於上手的 guidance。課程中講師盡力解決同學問題,課後還有 Office hour,寫論文隨時有人可詢問,讓統合不再是難事。

 

你一定注意到了!這幾年,上課後成功發表的醫學生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越來越多了!除了課程本身的用心規劃,新思惟更打造了論述基礎,課後仍能透過線上 Office Hour 獲得支援,解決投稿與 reviewer 周旋等實際疑難。在長遠的學術路上,協助各位培養出可複製的成功發表模式,讓研究之路行之更快、更久,讓統合不再是難事。

 

 

除了統合分析,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0
2024 / 6 / 17

2024 / 6 / 15(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錢均郡醫師、王貞棋醫師

 

 

00

 

 

因為早期校友,上完課後,開始能順利穩定產出 SCI 論文,這次來上課的同學,有蠻多是因為看到身邊同事的改變,希望自己也能夠開出統合分析論文的產線,於是來上課。

 

除了醫學領域之外,社會人文領域的學員逐漸增加。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學員中,也包括剛申請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希望能在進入醫學系就讀之前,培養自己各種不同的能力。

 

我們的課程口碑真的不錯,不管是年輕朋友或者是年長的主管,都能被校友們過去累積的成績所說服。很感謝同學們的信任,很榮幸能夠在一天的時間內,協助各位了解核心重要觀念,並且親手做出整套統合分析所需要的圖表。

 

以下是一些老師們看到同學作品後還想要補充的細節,以及兩位得獎同學的精采作品。一起來看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