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1_innovarad_LSGuo_Meta-analysis_20181216_1457
2018 / 12 / 20

幫自己的未來,找一條快速道路!

 

作者:高雄長庚 教學部 郭連雄 醫師

 

 

01_innovarad_LSGuo_Meta-analysis_20181216_1457

 

 

學統計,到底能幹嘛?

 

其實,我覺得大學統計老師上得很好,把概念切割得很簡單,老師也隨著每屆的學生特質不同,而不斷修改教學方式。但是,學校大堂課的學習環境,每次都只教一點,不能很直觀的看清楚統計的世界,也無法瞭解,我為什麼需要學這個?

 

直到進入臨床,這才慢慢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狀況。有的人,是面對升等壓力而寫論文;有的人,是為了創造個人價值的跳板而寫論文;有的人,則是為了達成老闆要求。但不論如何,開始跑統計的那一刻起,就是夢魘的開始。

 

即使自己的訓練醫院有開統計相關課程,旁邊也有程度很好的人,但可能受時間限制,沒辦法在短短的一兩堂課,就把我們的統計記憶全部拉回來。面對將來在醫院可能遇到論文寫作的需求,毅然決然報名了新思惟的課程。不論如何,如果能學好統計方式,好好的發表論文,就算未來要到外面求職時,也有一些成績可以墊高自己。

 

閱讀更多 »

01_ndt_changch_share_11
2018 / 12 / 20

統合分析之小眾主題與入門期刊的實戰經驗分享

 

作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精神醫學部 張俊鴻 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光照治療用於老年憂鬱的統合分析,獲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刊登!

 

 

01_ndt_changch_share_11

 

 

沒資源,如何做研究?

 

做基因蛋白研究動輒一兩百萬起跳,實在負擔不起。「健保資料庫研究」曾是入門利器,但現在要上班時間到加值中心才能做,而醫師要看門診、值班,很難在上班時間進加值中心。

 

在開發新研究技能的初衷下,其實我在 2015 年就有去上某國內權威的統合分析課程,可是我完全聽不懂、也用不出來。因為教的是進階的貝氏統合分析,而我完全沒基礎!

 

個人經驗再次證明,要入門新領域,不是看解說最詳盡的大部頭聖經、而是要閱讀適合入門的圖畫書。一直到參加 2017 年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課後才真的畫出了統合圖表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181216_0433
2018 / 12 / 19

2018 / 12 / 16(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181216_0433

 

 

經過我們仔細設計的學習過程後,學員將能逐漸感受 meta-analysis 分析流程的邏輯與概念,並從害怕、不知所措,逐漸開始熟練,甚至能注重視覺美觀,做出投稿等級的專業圖表

 

之前對統計的恐懼,在看完張醫師的 present 後,一下子就煙消雲散。即使不熟悉,也有很多資源可問,不會緊張。且有些教學剛好在昨天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有相關,如圖表製作、論文拆解等,上起來剛好。

 

新思惟的課程規劃,破除了一般對於統合分析遙不可及的迷思,以一貫的高品質課程內容,與高效率教學方法,加上廣獲好評的互動實作,用最短的時間讓初學者,無資源也能成功起步。

 

以前覺得 meta-analysis 很遠,現在覺得 meta-analysis 很近。

 

過去台灣不太流行 meta-analysis,相對來說,要找到臨床研究的老師,每個科多少都有幾位,但要找到熟悉 meta-analysis 文體,又在身邊、願意教的老師,那就非常困難。並且,meta-analysis 所需要的統計觀念與軟體,都與傳統的臨床研究不同。

 

因此我們集結了優秀的講師與助教,克服資源稀少,也用講授與實作,讓學員不再害怕陌生的統計。新思惟課程協助新手克服困境,即便是進階者,也能滿載而歸。我們瞭解學員所需,想得到的、沒想到的,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

 

本身具有 10 年的生物醫學統計經驗、SAS、SPSS 等軟體操作經驗已超過 9年,這些經驗都是靠自己不斷測試下練成的,是條非常艱辛的路。而統合分析的概念與傳統統計概念截然不同,近來已逐漸體認時間愈趨寶貴,決定站在新思惟專家肩膀上,了解統合分析的世界,除了讓我少走冤枉路,也讓我看得更遠。這堂課讓我瞭解統合分析上、中、下游所有程序。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0
2018 / 12 / 17

2018 / 12 / 16(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蔡賢龍醫師、洪明輝醫師

 

 

00

 

 

同學們,上課囉!這次得獎的蔡賢龍醫師與洪明輝醫師,都在課前作了相當多的準備。

 

為了讓各位理解,好的作品從來不是理所當然,是得獎者們非常認真地修過所有細節,我們先認識一些「那些差點得獎的作品」,邀請您一起當 reviewer,練習一下視覺敏銳度,能不能找出細節,給同學們建議。

 

開始囉~

 

閱讀更多 »

001_NDT_ChangCH_11
2018 / 12 / 17

[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光照治療用於老年憂鬱的統合分析,獲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刊登!

 

 

001_NDT_ChangCH_11

 

 

文章介紹

 

美國研究顯示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在超過 60 歲族群的盛行率為 11.9%,相對於沒有憂鬱症的長者容易有失能、其他共病症與自殺風險上升等問題,主要治療方式為心理治療與抗憂鬱藥物。

 

心理醫師或諮詢師在目前環境中的可近性有其侷限、藥物副作用在老年人的相對風險則較高,因此其他非藥物輔助療法的成效即為研究者關注議題。譬如廣泛用於季節性情感疾患的光照治療(light therapy),亦有統合分析顯示對憂鬱症有其療效。

 

閱讀更多 »

01_DDDT_LeiWT_07
2018 / 12 / 13

[快訊] 雷偉德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巨環內酯用於兒童反應性呼吸道疾病的統合分析,獲 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刊登!

 

 

01_DDDT_LeiWT_07

 

 

文章介紹

 

氣喘(asthma)是兒科門診常見慢性病,跟喘鳴(wheezing)以及感染有關的 bronchiolitis 之間存在共通特性、也可能是疾病在不同時期的表現,臨床上通常難以將其與反應性呼吸道疾病(RADs; reactive airway diseases)明確區分。

 

巨環內酯(macrolide)屬於多環聚酮類抗生素(polyketide antimicrobial agent)且同時具有抗發炎能力,雷醫師參與團隊已發表巨環內酯與兒童喘鳴相關主題之統合分析,因此也針對巨環內酯在兒童 RADs 的療效進行統合分析研究而發表於本篇論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