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0_FB_20200510_radar
2020 / 5 / 11

2020 / 5 / 10(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00510_rada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62 分,最高達 4.82 分,分數再創新高,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主治醫師佔 56%,住院醫師佔 28%。醫療相關 11%。非醫療相關 5%,包含藥師、臨床心理師、助理研究員、聽力師、國外研究者、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 新朋友佔 58%,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參加學員中,有 58%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其中更有已發表約 10 篇的寫作高手,也對於統合分析躍躍欲試。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

 

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閱讀更多 »

2020 / 5 / 11

2020 / 7 / 5(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0 年 7 月 5 日(日)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 7 月班,疫情會過去,論文要留下!

 

 

在防疫的日子裡,為論文超前部署,越早做好準備,發表事半功倍,拚出自己的學術成績!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用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想要快速生論文?不論你是想快速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產量的進階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這堂課以發表為導向,不僅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還手把手教你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回顧 2019 年新思惟校友的研究成績,共 517 篇論文登上 PubMed,論文破蛋數高達 80 人; 2020 年,有校友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一日工作坊,幫你省下試誤的時間,現在投資自己,下一個登上 PubMed 是你!

 

 

 

立刻投資自己

 

 

20200307_feedback_00001

 

20200307_feedback_00002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20 年 7 月 5 日(日)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705_0436
2020 / 5 / 11

2020 / 7 / 5(日)課程記錄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老年營養風險指標,對頭頸部癌的預後評估之統合分析,獲 Head & Neck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以修改版 mGPS 評估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Head & Neck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以 HS-mGPS 評估癌症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刊登!
[快訊] 裴善立醫師團隊,關於二氧化鋯與不銹鋼牙冠用於乳牙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使用經放射線處理之捐贈肋軟骨於鼻整形手術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營養狀態作為頭頸部癌症之預後預測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楊政群醫師團隊,關於植入性胎盤患者以子宮動脈栓塞術減少手術出血之統合分析,獲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刊登!
[快訊] 楊政群醫師團隊,關於酒精燒灼甲狀腺囊腫與囊腫性結節之統合分析,獲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 CRP/Alb 對頭頸部癌症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Diagnostics 刊登!

 

 

2020 / 7 / 5(日)活動內容

2020 / 7 / 5(日)課程講者

2020 / 7 / 5(日)報名額滿

2020 / 7 / 5(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20 / 7 / 5(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0 / 7 / 5(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8
2020 / 4 / 8

時間有限的小主管,用對方法一年發表三篇!

 

作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精神醫學部 張俊鴻 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肌氨酸治療思覺失調症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8

 

 

做出研究成績,獲得升遷機會。

 

2018 年 11 月 12 日我被推去火坑 調往南部分院擔任科主任,在這之前,大概只有在當兵還有學生時代當過班長。但是就像校長之前分享過,在一個體系工作,有點研究成績時,就有可能到其他分院獲得升遷的機會。

 

剛去的時候,還想為博士班論文繼續奮鬥,但是我很快就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只能說,前三個月真的是生不如死,那時已經有三位醫師陸續離開,兩位 NP 要離開,更不用提護理同仁了,整個科氣氛低迷。

 

當時我對分院的環境和人事完全不熟悉,有同仁客氣地問我:「下班在台南做什麼?」其實前三個月下班後我就直接昏倒在床上了,簡直跟當年內科值 12 小時急診的操勞一樣。就如校長之前分享的主管經驗,前半年是很難寫論文的,所以我的重點應該是趕快進入狀況,熟悉這裡的環境和人事。

 

閱讀更多 »

01_JP_ChangCH_14
2020 / 3 / 23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肌氨酸治療思覺失調症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JP_ChangCH_14

 

 

文章介紹

 

肌氨酸,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上,很有潛力,不過目前的研究結果眾說紛紜,張俊鴻醫師與其團隊,預計統合分析現有文獻,對肌氨酸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效果作個總結。

 

經過廣泛搜尋與篩選,共選入 7 個研究、326 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統合後發現,肌氨酸比起其他的對照藥物,有更好的臨床症狀改善,尤其 PANSS 分數在 70-79 區間者,以及症狀穩定者,效益較為顯著。如果與第一代或第二代的抗精神病藥物合用,也幾乎都更有效,除了 clozapine 之外。

 

對整體認知功能來說,肌氨酸比起其他對比藥物,雖有正向效果但統計上差異並不顯著。女性、患病時間較短,也似乎讓肌氨酸更為有效些,但統計上一樣沒有顯著差異。

 

作者總結,根據目前的文獻來看,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身上,肌氨酸比起其他藥物,對整體臨床症狀改善有幫助,但認知功能則沒有。

 

本文的圖表清晰美觀,邏輯論證與內容呈現也很不錯,是適合登載在 Q1 雜誌的好文。

 

 

恭喜張醫師!

 

閱讀更多 »

01_Medicine_TsaiSH_06_TsengPT_44
2020 / 3 / 16

[快訊] 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_TsaiSH_06_TsengPT_44

 

 

文章介紹

 

腎臟下端結石的治療方法很多,但究竟哪一種才是相對比較有效的,哪一種的併發症可能比較多,哪一種綜合來說最理想,目前仍無定論。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根據這個問題,作統合分析。

 

經收入 13 個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1832 位患者,接受 6 種不同的治療,處理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法包括 RIRS、PCNL、mini-PCNL、micro-PCNL、SWL、保守治療(縮寫全稱請參考原文)。由於研究的設計各有不同,使用 network meta-analysis 分析後發現,PCNL 的結石清除率最好,其次是 mini-PCNL。使用 meta-regression 分析,並未發現性別、年齡或結石尺寸對治療結果有明顯影響。

 

併發症方面,雖然 PCNL 似乎有較高的併發症比例,但與其他治療相比並未達到統計意義。

 

SWL(震波碎石)與其他治療相比,效果較差,且再治療機率明顯較高。

 

綜合以上,作者群認為,PCNL 是目前治療腎臟下端石頭最好的選項,具有效果好,併發症與其他治療差不多的特性。但因為本研究方法上的特性,未來仍須大型研究進一步確認。

 

 

本篇研究有多位新思惟校友合作,包括主要作者蔡昇翰醫師、曾秉濤醫師,以及吳易澄醫師、許智維醫師與雷偉德醫師。恭喜各位校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