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計

01_innovarad_HsuYT_Meta-analysis_20191019_0675
2019 / 10 / 24

新思惟是寫論文的好朋友,遇瓶頸的救星。

 

作者:台北慈濟醫院 中醫部 許雅婷 醫師

 

 

01_innovarad_HsuYT_Meta-analysis_20191019_0675

 

 

上過課後我知道,我有堅強的後盾。

 

統合分析不需要 IRB,是論文初學者快速的入門,但在看統計方法,數據意義及統計工具時就會望而卻步,把寫文章的點子束之高閣。

 

新思惟課程一向是寫作的好朋友,也是遇到瓶頸時的救星。用一天的課程,可以把沉積已久的問題一一點破,尤其是在互動實作時間,新思惟給予最快捷簡便的方法,減少初學者的卡關,突破挫折的心魔,向老師諮詢、尋求指導,使用統計軟體做出成果,真的為起步增添不少信心。

 

而課後回家真的要做五遍,才會在過程中發現自己不夠細心之處,試著去用講義中沒教的功能,重新了解各圖表的意義。雖然回家後仍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但在寫作路上,知道有堅強的後盾為我撐腰,對下筆或操作軟體不會心生畏懼,像課程上說的,希望用發表完成升等,提高薪水,並肯定自己。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90309_0763
2019 / 3 / 14

無資源也能做研究,犧牲年會來取經。

 

作者:奇美醫院 婦產部 徐英倫 醫師

 

 

Meta-analysis_20190309_0763

 

 

從住院醫師開始,便時常在晨會報告或聽別人報告 meta-analysis 的文章,那時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文章,或如何寫出這類型的文章(應該說從沒想過要寫),那時的 meta-analysis 好遙遠,彷彿是另一個次元的生物。

 

 

克服收案困難,資源少也能做研究。

 

直到自己當主治醫師,有發表文章的壓力,才開始探索、了解各種文章類型,就在這時,重新注意到 meta-analysis。

 

畢竟收案做研究困難重重,除了需要花許多時間,自己病人量也不多,最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要收什麼 case,也不知道怎麼收,若能著手 meta-analysis,似乎可以克服收案的難關。

 

目前碩士班的指導教授,也一直希望我能抽出時間好好學習 meta-analysis 的課程,這對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會有幫助,無奈開課時間我一直無法配合……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SJHuang_Meta-analysis_20181216_0715
2018 / 12 / 20

打造自己的統計拼圖:一篇不同以往的上課心得

 

作者:高雄榮民總醫院 品質管理中心 黃新智 醫務管理組員

 

 

01_innovarad_SJHuang_Meta-analysis_20181216_0715

 

 

與別人不同的上課目的:完成統計技能拼圖

 

研究所就讀期間,長時間使用 SPSS 分析病人檢體數據。遇上染色體等基因型演算法,得改用 SAS PROC HAPLOTYPE 計算。畢業時,已對 SPSS 操作很有信心,但 SAS 操作也僅止於特定程序。

 

直到讀了 Ron Cody 巨著(這裡,這就是新思惟式的超連結 XD),才開始燃起我的 SAS 統計魂。光是 Cody 的書,2 年內自學讀完(含測試程式碼)《Learning SAS by Example: A Programmer’s Guide》、《SAS Statistics by Example》及《SAS Functions by Example》3 本。

 

由於上一間服務醫院曾提供統計諮詢工作,當時就告訴自已,一定要把統合分析技能學起來,補足我的統計專長拼圖。別人是以寫論文為目的來報名此課程,我是以完成統計專長拼圖為目的。(超商蒐集點數的感覺,集好集滿拼好拼滿的概念。)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SGuo_Meta-analysis_20181216_1457
2018 / 12 / 20

幫自己的未來,找一條快速道路!

 

作者:高雄長庚 教學部 郭連雄 醫師

 

 

01_innovarad_LSGuo_Meta-analysis_20181216_1457

 

 

學統計,到底能幹嘛?

 

其實,我覺得大學統計老師上得很好,把概念切割得很簡單,老師也隨著每屆的學生特質不同,而不斷修改教學方式。但是,學校大堂課的學習環境,每次都只教一點,不能很直觀的看清楚統計的世界,也無法瞭解,我為什麼需要學這個?

 

直到進入臨床,這才慢慢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狀況。有的人,是面對升等壓力而寫論文;有的人,是為了創造個人價值的跳板而寫論文;有的人,則是為了達成老闆要求。但不論如何,開始跑統計的那一刻起,就是夢魘的開始。

 

即使自己的訓練醫院有開統計相關課程,旁邊也有程度很好的人,但可能受時間限制,沒辦法在短短的一兩堂課,就把我們的統計記憶全部拉回來。面對將來在醫院可能遇到論文寫作的需求,毅然決然報名了新思惟的課程。不論如何,如果能學好統計方式,好好的發表論文,就算未來要到外面求職時,也有一些成績可以墊高自己。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0577
2018 / 9 / 6

聆聽行家的實務經驗,看見研究的精髓。

 

作者: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生活服務產業系 陳淑貞 助理教授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0577

 

 

剛開始報名這門課,源自於我先生為新思惟的忠實粉絲,在他的鼓勵下,我倆同時報名,但是我對於統合分析的概念全無,直到 8 月初開始瀏覽新思惟網頁,才開始有一點點模糊的概念進入我的腦中。

 

進入神經迴路的最大刺激點,始於看指定論文及下載檔案,隨著時間一天天接近,meta-analysis 的一些關鍵字逐漸在我的神經迴路留下印痕。

 

由於我以前從事基礎研究,來到科技大學後轉換跑道,做以問卷為主的社會科學研究,在閱讀期刊時內心不時出現疑問:我目前的研究適合做 meta-analysis 嗎?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1025_CLIP
2018 / 9 / 6

時間,對於研究者是雙面刃。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彥醫師與曾秉濤醫師關於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與腦血管意外之統合分析,獲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826_1025_CLIP

 

 

對於許多臨床研究者而言,「時間」因素絕大多數都是不好的涵義,因為擔心研究時間拖太久被其他人搶先,或是研究時間拖太久超過 IRB 核可的時限,甚至研究時間拖太久,導致病人 dropout rate 太高等原因。

 

因此臨床研究者往往希望手上的研究能夠如期結束,甚至提早獲得希望的結果後盡快結束(好啦,那些以「超長追蹤時間」為賣點的世代研究,就不適用前面的說法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