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鄭屹喬 醫師
這次是第二次到蔡校長這邊上課了,有了第一次在《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的經驗,知道週六勢必又是緊湊的一天,前一天特地提早休息,早上起來吃了早餐,預留一些時間再前往講堂。
走進會場,熟門熟路沿著短而寬敞的階梯,往地下一樓走去的途中,忽然覺得這邊好像精神時光屋,短短的時間內,可以學習到在外面要花數倍時間才能初步理解的課程,前提是還要有人肯好聲好氣的指導(想想自己的染色體是 XY,還是回歸現實吧)。
作者:三軍總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鄭屹喬 醫師
這次是第二次到蔡校長這邊上課了,有了第一次在《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的經驗,知道週六勢必又是緊湊的一天,前一天特地提早休息,早上起來吃了早餐,預留一些時間再前往講堂。
走進會場,熟門熟路沿著短而寬敞的階梯,往地下一樓走去的途中,忽然覺得這邊好像精神時光屋,短短的時間內,可以學習到在外面要花數倍時間才能初步理解的課程,前提是還要有人肯好聲好氣的指導(想想自己的染色體是 XY,還是回歸現實吧)。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婦產科 蔡妮瑾 醫師
不瞞您說,在醫學中心的女醫師,要教學、要研究、要服務,如果又要加上相夫教子,其實熱情很難一直持續。熱情的分泌形式常常是 pulsatile,且如果下游堆積太多,會有 negative feedback 機制產生,還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這就要適時來新思惟 boost agonist,讓整個 axis 稍微活躍一些。
每次北上修新思惟的課,我都很認真,而且前一天不敢熬夜因為學費很貴,對我來說,來新思惟不僅僅是學如何釣魚,還是一種心靈解藥,看看大家還是這麼努力想進步,充滿想要讓自己更強的氛圍!
(鈺編按:蔡妮瑾醫師從小班課程《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參與到大活動《新思惟論壇:跨界》、《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新思惟校友會:高雄》,這一路走來,與先生陳以勳醫師一起努力進修,不吝於投資自己,力求在職涯上有更好的表現。)
作者:台中榮總 廖思嘉 醫師
今天其實很意外地去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主要是哥哥報名後說自己有事,請我去上還不收錢,我是解讀成「他看我研究很沒出息,希望我振作一下」。
自從健保資料庫改規定,我又離開研究所之後(自己找理由),根本無法獨立完成,臨床上自己整理 raw data,我的肝已不再年輕,無法日以繼夜整理 7-8 千筆資料了,反正就這樣突然被告知去上新思惟的課程。在不必繳錢的情況下(其實最近買房很窮、很欠錢),就懷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
「謝謝團隊精闢的拆解,把複雜的統合分析拆解成可行的方式,加上 CMA 的手把手帶領教學,一個下午的時間便完成自己的論文圖表產出,增加許多信心。」
課程完全不會艱澀難懂,讓人想打瞌睡,保證絕無冷場,值回票價。除了破除寫論文的心魔,也讓大家能更有效率的避開常犯的錯誤,減少被 reject 的機率,課後有滿滿的寫作正能量!
「上完 meta-analysis 比較有概念,尤其是了解如何篩選合適主題,對初學者十分受用。」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對於初學者也是一種相對好上手與獨立作業的論文寫作方式。新思惟的課程設計,能讓初學者,甚至不擅長寫論文的人,都能在 PubMed 留下自己的作品。
「很充實,課程安排緊湊、實用,目前上過最好的 workshop。」
隨著環境與資源改變,新思惟在課程設計上持續精進與優化,並推出日益完整的研究系列課程,一路走來,協助許多校友突破寫作困境、邁入學術起飛,從 2015 至今累計發表 SCI 已經超過 2300 篇!從 0 到 1 非難事,最難的是,願意跨出那一步。
工作坊開課至今已協助多位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甚至有校友在單一月份發表 3 篇 meta-analysis 論文,可見掌握這個好工具之後,論文發表真的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作者:國軍桃園總醫院 急診部 楊大緯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楊大緯醫師團隊,關於錐狀斷層掃描診斷舟狀骨骨折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考完專科以後,一直很擔心自己就此停止成長,於是盤點了幾個感興趣的領域,延續住院醫師時期養成的習慣,利用輪班生活之餘,繼續到外面上課。
實證醫學就是其一,了解實證醫學如何實際運用到臨床,讓臨床醫師對於自己每天在做的醫療工作有更深入的體會,一次又一次反覆印證的過程,我發現自己是可以持續投入。
實證醫學相關課程,我記得最一開始學會的是急救加護實證醫學概論。授課前輩教得非常好,這次聽課,跟學生時期不同的是,過去幾年累積的臨床經驗幫助了我,對於此前聽過的 index test、reference standard、各種 quality assessment 的工具、data synthesis 這些名詞更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