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2020 / 5 / 11

2020 / 7 / 5(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0 年 7 月 5 日(日)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banner-01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 7 月班,疫情會過去,論文要留下!

 

 

在防疫的日子裡,為論文超前部署,越早做好準備,發表事半功倍,拚出自己的學術成績!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用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想要快速生論文?不論你是想快速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產量的進階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這堂課以發表為導向,不僅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還手把手教你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回顧 2019 年新思惟校友的研究成績,共 517 篇論文登上 PubMed,論文破蛋數高達 80 人; 2020 年,有校友在住院醫師階段,課後已產出 4 篇 IF > 5 的 meta-analysis 論文。

 

一日工作坊,幫你省下試誤的時間,現在投資自己,下一個登上 PubMed 是你!

 

 

 

立刻投資自己

 

 

20200307_feedback_00001

 

20200307_feedback_00002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20 年 7 月 5 日(日)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線上報名

 

閱讀更多 »

01_JP_ChangCH_14
2020 / 3 / 23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肌氨酸治療思覺失調症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JP_ChangCH_14

 

 

文章介紹

 

肌氨酸,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上,很有潛力,不過目前的研究結果眾說紛紜,張俊鴻醫師與其團隊,預計統合分析現有文獻,對肌氨酸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效果作個總結。

 

經過廣泛搜尋與篩選,共選入 7 個研究、326 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統合後發現,肌氨酸比起其他的對照藥物,有更好的臨床症狀改善,尤其 PANSS 分數在 70-79 區間者,以及症狀穩定者,效益較為顯著。如果與第一代或第二代的抗精神病藥物合用,也幾乎都更有效,除了 clozapine 之外。

 

對整體認知功能來說,肌氨酸比起其他對比藥物,雖有正向效果但統計上差異並不顯著。女性、患病時間較短,也似乎讓肌氨酸更為有效些,但統計上一樣沒有顯著差異。

 

作者總結,根據目前的文獻來看,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身上,肌氨酸比起其他藥物,對整體臨床症狀改善有幫助,但認知功能則沒有。

 

本文的圖表清晰美觀,邏輯論證與內容呈現也很不錯,是適合登載在 Q1 雜誌的好文。

 

 

恭喜張醫師!

 

閱讀更多 »

01_Medicine_TsaiSH_06_TsengPT_44
2020 / 3 / 16

[快訊] 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_TsaiSH_06_TsengPT_44

 

 

文章介紹

 

腎臟下端結石的治療方法很多,但究竟哪一種才是相對比較有效的,哪一種的併發症可能比較多,哪一種綜合來說最理想,目前仍無定論。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根據這個問題,作統合分析。

 

經收入 13 個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1832 位患者,接受 6 種不同的治療,處理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法包括 RIRS、PCNL、mini-PCNL、micro-PCNL、SWL、保守治療(縮寫全稱請參考原文)。由於研究的設計各有不同,使用 network meta-analysis 分析後發現,PCNL 的結石清除率最好,其次是 mini-PCNL。使用 meta-regression 分析,並未發現性別、年齡或結石尺寸對治療結果有明顯影響。

 

併發症方面,雖然 PCNL 似乎有較高的併發症比例,但與其他治療相比並未達到統計意義。

 

SWL(震波碎石)與其他治療相比,效果較差,且再治療機率明顯較高。

 

綜合以上,作者群認為,PCNL 是目前治療腎臟下端石頭最好的選項,具有效果好,併發症與其他治療差不多的特性。但因為本研究方法上的特性,未來仍須大型研究進一步確認。

 

 

本篇研究有多位新思惟校友合作,包括主要作者蔡昇翰醫師、曾秉濤醫師,以及吳易澄醫師、許智維醫師與雷偉德醫師。恭喜各位校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307_0345
2020 / 3 / 12

令人滿意且非常超值的工作坊!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200307_0345

 

 

先做功課,收穫更多。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工作坊,是在去年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參加後我覺得很不值得(老師們先不要打我 XD),原因並不是老師們上的不好,也不是午餐不好吃或冷氣太冷,而是新思惟所舉辦的系列課程,我認為適合有經驗的新手來上,才會獲得最大的效果(因為好貴啊),也因為如此,第一次上課時能聽得懂沒錯,但收穫似乎沒有真正投稿過的人多,因此覺得較為可惜。

 

這一次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期許自己事先做更多功課,因為 clerk 時醫院舉辦過統合分析的課程(還請到 Edwin Chan 大師來上課),我自己先用了學會的 Revman 跑跑看一些有興趣的資料,甚至跟醫院的老師學習撰寫 meta-analysis(還沒發表,投稿中 XD),找出自己可能會出問題的地方,並試著在這次的工作坊中,尋找問題的解答。

 

閱讀更多 »

01_BMCMD_MaHH_06
2020 / 3 / 10

[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研究單次與連續股神經阻斷效果差異之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01_BMCMD_MaHH_06

 

 

文章介紹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膝蓋的重要手術之一,但術後的疼痛往往令患者相當困擾,也因此發展出了股神經阻斷術,減輕術後疼痛。

 

初期是以單次注射的股神經阻斷術來止痛,但單次注射的藥效,估計只有 16 到 24 小時,於是,後續發展了連續式的股神經阻斷術,理論上應該能達到更有效且更長時間的疼痛控制。而馬醫師團隊預計統合這個領域的研究,以確認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是否真的較為優越。

 

收入 8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626 位受試者,統合後發現,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在術後 24 小時,在疼痛指數上有顯著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並沒有臨床上明顯的意義。術後 48 小時的疼痛,連續式與單次注射則沒有差異。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整體使用的鴉片類止痛藥量較低,不管是 24 或 48 小時都較低;但住院天數與噁心比例,兩者則是相似。

 

作者總結,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可以獲得整體較低的鴉片類止痛藥使用,但不見得能在術後疼痛中,產生臨床上明顯的改善。

 

這是篇蠻好的文章,從技術發展的「想當然爾」開始,好奇是否這樣的「想當然爾」能被實際數據支持,然後自行統合相關研究,發現其實臨床上這個「想當然爾」並不成立,並提供全世界的臨床工作者,高證據強度的建議。

 

 

恭喜馬醫師!

 

閱讀更多 »

00cover
2020 / 3 / 9

2020 / 3 / 7(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蔡翰霆治療師、鄧子麒醫師

 

 

 

00cover

 

 

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之後,許多剛入門的同學,對於能在自己的電腦上,畫出 SCI 期刊等級的全套統合分析圖,都感到相當有成就感。

 

為了協助各位更為精進,以下分析一些「差點就能得獎」的細節,協助各位更好。接著,介紹得獎的蔡翰霆治療師與鄧子麒醫師的傑出作品。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