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

2020 / 9 / 10

[快訊] 張雁霖藥師團隊,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第二線治療統合分析,獲 BMJ Open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BMJOG_ChangYL_03

 

 

文章介紹

 

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目前的指引建議,在第一線治療失敗後,可以考慮含鉍劑四合一療法,或奎寧類藥物治療。不過,究竟在各種第二線治療中,怎樣的藥物與療程較佳,尚無定論,張雁霖藥師團隊,預計使用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來回答這個問題。

 

收入了 2000 到 2018 年的研究後,共包括 54 個研究以及 8752 個受試者,並有 16 種不同的治療。網絡統合分析的結果發現,比起七天含鉍劑四合一治療,以下的治療效果明顯更好,包括:增加使用益生菌、奎寧藥物系列療法 10-14 天、含奎寧鉍劑四合一 10-14 天、鉍劑四合一療法 10-14 天、含奎寧三合一療法 10-14 天。

 

分組分析也發現,對 clarithromycin 與 levofloxacin 有高抗藥性的地區,以及對第一線三合一治療失敗的患者,這些第二線治療的有效順序是類似的,並沒有顯著的不同。

 

張雁霖藥師團隊認為,根據分析結果,對於第二線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我們應該有比指引更好的選擇。

 

 

恭喜張藥師!

 

閱讀更多 »

01_PCPD_LeeHY_01
2020 / 9 / 10

[快訊] 李香瑩醫師團隊,關於 abirateron 與 enzalutamide 的心血管系統副作用之統合分析,獲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刊登!

 

 

01_PCPD_LeeHY_01

 

 

文章介紹

 

Abiraterone 與 enzalutamide 都是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藥物,兩者均有心血管系統副作用的風險,不過,兩者的風險差異如何,資料不多,李香瑩醫師與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做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 7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7103 位患者。經網絡統合分析研究發現,abiraterone 使用者有較高的心臟疾病發生率,而 enzalutamide 使用者則有較高的高血壓比例。作者建議,在選擇藥物時,既然我們已知兩種藥物的副作用發生率不同,應該針對患者狀況,選擇比較適合的。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雖然兩種藥物,適應症類似,副作用也類似,但不同的藥物還是有不同的副作用細節,利用藥物上市與上市後必然有的隨機對照研究,分析出副作用的差異,是很有洞見的切入點。

 

 

恭喜李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28
2020 / 9 / 3

離開醫學中心後,用統合分析耕耘學術之路!

 

作者:成大醫院 斗六分院 骨科部 劉原輔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28

 

 

離開醫學中心的我,如何持續耕耘學術?

 

今年八月剛升上主治醫師,依照著科部安排來到斗六分院。在離開前老師們就耳提面命提醒(恐嚇) 我:「即使離開醫學中心仍然不可與學術脫鉤,未來才有機會回來。」

 

住院醫師時期,雖然參與過臨床研究,也順利有論文發表,但那是享有良好的資源與研究環境才有這樣的機會順利產出,而今離開醫學中心保護傘的我,真的有能力跟機會持續產出研究論文嗎?

 

因為這樣徬徨不安的心,促使我想找尋在資源有限下的其他研究方式,在過去搜尋或閱讀期刊時,常會看到統合分析這類文體的文章,心裡想著:「這會不會是我現階段的一線生機?」但想要著手進行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8
2020 / 9 / 3

學會統合分析,做研究不再是一種奢求!

 

作者:三軍總醫院 黃嘉崙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788

 

 

臨床研究出現瓶頸?別怕,統合分析有解方!

 

幾年來,待在醫學中心,身旁有許多研究的學習標竿與楷模,醫院的研究風氣亦是相當普遍,互相討論、互相學習,總覺得研究就在身旁、俯拾即是,是理所當然的,研究並非是一件困難的事。

 

然而,自從離開醫學中心到分院服務,非醫學中心的醫院多是以臨床服務為導向,各地皆然。臨床研究的資源頓時減少許多,每日臨床服務就會占據大量時間與精力,再加上家庭生活必須兼顧,壓縮了更多原本可以運用的時間,研究根本無法延續,變成一件極為困難的事。

 

研究這檔事,反而變成一種奢求。但自己不願屈就現實,仍希望能維持自己的研究能量,期盼能保持熱忱。

 

就在這天人交戰、心力交瘁,對研究未來有著無比徬徨,幾近放棄狀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海外學成歸國的大學同學聊起臨床研究的未來,談到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未來發展與臨床貢獻,相談甚歡,並有許多想法與構思產生。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2020 / 9 / 3

在 PGY 時期,讓自己具備寫 paper 的能力。

 

作者:台北榮總 黃煜博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優質的課程,學長姐給予高評價。

 

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聽說許多住院醫師學長姐與主治醫師們,有上過新思惟的課程,無論是簡報、研究或是個人品牌等課程,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因此這次決定在當 PGY 的時候提早做準備,希望從新思惟的課程中,學到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有助益的知識與技能。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對於初學者也是一種相對好上手與獨立作業的論文寫作方式,除此之外,因為在醫院中常規性寫 meta-analysis 的主治醫師相對較少,所以我希望參加這個課程,可以增加自己未來寫 paper 的多元性。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00829_0205
2020 / 9 / 2

2020 / 8 / 29(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00829_0205

 

 

進入防疫新生活時期,我們也該為疫情後的將來做打算,完成屬於自己的論文。

 

新思惟校友在 8 月以單月 72 篇發表,再次打破月紀錄,這群校友們,遇到前所未有的疫情,不是恐慌、不是虛擲光陰、不是等待,而是繼續在自己的發展道路上,真正化危機為轉機

 

這堂課對新手在 meta-analysis 領域初步探索很有啟發性。讓我們知道如何開始。

 

為什麼許多校友之前會卡關?因為沒人可以給予正確的提醒。自己摸索時,常會覺得怎麼評估工具這麼多、這麼嚴格,到底要如何生出這麼多內容,統合分析的統計方式似乎又跟其他論文不太一樣。新思惟課程協助大家搞清楚這架構、套路與模版,照這個模版操作,要寫出文章,就沒那麼困難。

 

很棒!講者很用心,助教們也都不厭其煩地指導。

 

許多學員常常會擔心浪費錢又聽不懂,但是後來發現是自己想太多,能夠親身參與課程,並且解決寫論文上的疑惑,尤其是統計軟體的部分,自己在家摸索看書,大概是永遠都學不會。

 

新思惟直接幫大家挑好軟體,並用實際的論文數據,搭配詳細步驟解說的手冊,帶著大家在自己的電腦上跑過一次,做出圖表真的不困難。未來找到題目,就有信心嘗試寫作投稿,驗證自己學會了撰寫統合分析的技能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