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校友回家,高品質課程一如初見。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 麻醉科 唐宗詠 醫師)
- 無資源也能做研究,犧牲年會來取經。
(奇美醫院 婦產部 徐英倫 醫師)
- 免收案做實驗,提高研究產出的一門技術。
(鹿港基督教醫院 莊武龍 醫師)
- 為論文難產的困境,找尋一條出路。
(台中慈濟醫院 放射腫瘤科 陳冠文 主任)
- 跟著專家學統合分析,避開新手誤區!
(三軍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黃懿範 醫師)
- 害怕統計的我,課後卻喜歡上製作圖表!
(匿名)
- 這堂課,就是點石成金的修練過程。
(匿名)
最新活動
以外科方式處理較大、較複雜的腎臟腫瘤時,傳統的術式為 open partial nephrectomy(OPN)。屬於微創手術的機器人輔助部份腎臟切除手術(RaPN; 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近年來發展與應用狀況日增,已有研究顯示 RaPN 可用於處理較複雜的腎細胞癌、hilar renal masses。
關於 OPN 與 RaPN 處理腎腫瘤之比較研究,在倫理、經濟、時間等限制下要以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來探討此主題的難度甚高;因此作者團隊以統合分析針對可比較的手術、功能、腫瘤預後等狀況進行研究。
2018 年 12 月 16 日(日)9:00a – 4:3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好評不斷,緊急加開!不再畏懼,無資源也能起歩,觀念及軟體高效率學習,初學者就能做出高品質圖表,課後更有校友成功發表 SCI 論文!
成功發表第一篇 SCIE 論文,好的引路人、幫助甚大!(許君豪 醫師)
[快訊] 許君豪、曾秉濤醫師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周邊錳含量之統合分析,獲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刊登!
看 meta-analysis 的論文,想學著寫,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一篇 meta-analysis,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內行人在意什麼,怎麼算出這些數據?搜尋文獻時,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以發表為導向的評估?如果能在自己的電腦,畫出漂亮的 meta-analysis 圖表就好了!
新思惟,知道你需要什麼。面向新手、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
時間:2018 年 12 月 16 日(日)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針對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與心血管疾病進行統合分析之研究,獲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刊登!
以往,我們在討論跨領域合作研究,往往都是跨兩個領域,並且由這兩個領域的人來帶領整個研究的進行。但是如果跨領域合作研究變成三個領域呢?而且三個領域的專家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呢?
「肢動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during sleep)與心血管疾病的統合分析研究」就是在這樣的假設下的產物,分別由「精神科」、「神經科」與「心臟科」的人同時處理,而且文章的內容也是由這三個領域的專家通力合作完成(雖然精神科的人是負責完成「統合分析」的內容而非精神科的內容)。
在進行這種關聯性統合分析的過程中,最困難的關鍵是,不同科別的人,因為平時溝通方式與看事情角度已經固定化,所以會出現 A 說的東西,B 不一定聽得懂,甚至會聽成另外一個方向去,導致溝通出現障礙。
但是,現實生活中,危機往往也是轉機,正因為不同領域的專家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所以我們正可以有來自不同角度的看法以及建議,透過整合這些資訊,更可以讓我們的文章深度、廣度更加豐富!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針對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與心血管疾病進行統合分析之研究,獲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刊登!
我們前面在「母乳哺育與兒童自閉症之統合分析」心得裡面提到的,做統合分析的研究之前,應該要先調查清楚,這些疾病之間是否真有關聯性,以及前人的討論是否支持我們的發現,避免淪為「先射箭再畫靶」的情況。
如果今天你發現一個結果,之前只有很少文章討論,甚至沒有一個比較肯定的說法或病生理因素來支持這個發現,但是臨床經驗又告訴自己,這兩者之間真的有這種關聯性,那麼該怎麼辦呢?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母乳哺育與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刊登!
研究之路常常會遇到意外的阻礙,但是翻越後,必然會看到未曾見過的美景!
這篇文章是我「母乳哺育與兒童相關身心疾病的統合分析」計畫中的第二部曲,事實上,這篇文章其實和「母乳哺育與兒童自閉症的統合分析」是同步進行,甚至還比自閉症統合分析更早完成與投稿,奈何這篇統合分析經過的命運比自閉症那篇更加曲折複雜。
從 2 年前第一次開始進行文獻搜尋,中間經過 6 輪的 update 搜尋,時間來到 2018 年,這篇文章才終於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