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口長庚 心臟科 李振宏 醫師
自己摸索統合分析,完全不明白整個流程的邏輯。
對於實證醫學最高證據級別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和統合分析,總是給人一種難以了解和親近的感覺和距離。
之前,曾利用網路及書本上的資訊,一步步嘗試著用免費軟體和 Excel 做分析和練習。過程很複雜,不明白整個流程的邏輯,也不明白最後如何適當解釋和陳述最終的數值和結論。
作者:林口長庚 心臟科 李振宏 醫師
對於實證醫學最高證據級別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和統合分析,總是給人一種難以了解和親近的感覺和距離。
之前,曾利用網路及書本上的資訊,一步步嘗試著用免費軟體和 Excel 做分析和練習。過程很複雜,不明白整個流程的邏輯,也不明白最後如何適當解釋和陳述最終的數值和結論。
作者:林口長庚 教學部 劉姿琍 醫師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在醫學生時期,常常需要在晨會分享期刊,一開始總是新手,所幸有許多前輩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才讓我得以有系統地拆解作者的想法分享給聽眾。
那麼,論文的撰寫呢?在報名課程之前,內心其實有許多的掙扎,對於一個剛出社會的學生而言,工作坊的費用實在驚人,也讓我觀望許久,遲遲不敢邁出那一步。然而,看到許多前輩的好評,還是決定咬牙報名,當作給自己的第一筆投資。
當我馬拉松式地上完整天的課程,才明白課程的定價十分合理,除了師資都有豐富的經驗、手冊也會一步步地帶你完成基礎的圖表。
作者:林口長庚 神經外科 李丞騏 醫師
2022 年 4 月 16 日這一天,大約隔了六年,再次來到集思會議中心,這些年的變化實在巨大(生兩個小孩、博班畢業、出國短期進修兩次、升等助理教授、買房等 XD),尤其在經歷了 COVID-19 之後,很佩服蔡校長始終如一的堅持與熱情。
在 FB 上追蹤新思惟已久,每每看到論文發表成績或是課程相關資訊,對於學員滿滿的收穫以及精彩的製圖都心生嚮往。課後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更開心能獲得製圖大獎。
其實我並非論文發表初學者,但產量不穩定,所幸以往還有不錯成績,去年也幸運得以申請院內晉升(希望會過 XD),但為何還選擇參加工作坊?就是因為臨床資源資料取得不易,從收集到分析到寫作完成,至少一年半載,更別說如果投傳統期刊,少則半年的往來才能發表 ><。
作者:林口長庚 婦產科 陳亮萱 醫師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將臨床遇到的問題,上網搜尋最高證據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已是家常便飯。最開心看到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 文章整理好的森林圖,漂漂亮亮的圖表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訊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