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Meta-analysis_20210313_0346
2021 / 9 / 15

突發奇想的念頭,後來寫成一篇研究。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經顱直接電流刺激以增強手術技術學習之統合分析,獲 Brain Science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313_0346

 

 

如果是你,可願意電一下自己的腦袋?

 

坦白說,這個題目真的是我當初腦袋突發奇想得到的,因為一般的情況之下,不會有人想要拿電流電一下自己的腦袋,看看開刀技術會不會上升;也不會有人會想到不只電一個人,還要拿來電好多人!(當然,你可能會說,老闆常常把我電到釘在牆上,但是此電非彼電,這邊的「電」是真的電流。)

 

當初會想到這個研究題目,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進行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研究時,我做了廣泛的閱讀,發現到針對大腦某些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可以改善病人的認知功能,甚至改善病人的精細動作,而這兩個要素(認知功能和精細動作)恰好是某些工作特別需要的成分,也就是「外科醫師開刀」。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313_0251
2021 / 9 / 15

這是精神科的主戰場,也是回歸自己的老本行。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停經後睡眠障礙各種治療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Review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313_0251

 

 

久違的精神科論文

 

我個人研究的一大嗜好就是「斜槓」(當然,也可以稱之為「不務正業」),因此各科各種領域的研究都有可能插一腳,並且從中學一些特殊知識與技能回來。

 

不過也因為我在外面晃太久,所以精神專科的研究題目反而非常稀少,絕大多數都是「其他科是主角,而精神科相關議題是配角」的內容,例如:「經顱電流刺激術改善開刀技巧」、「光照療法改善癌症患者的疲倦」或「打完 COVID-19 疫苗後產生耳鳴」。

 

因此,這次這一篇研究是我難得重回精神科主線的研究計畫!

 

閱讀更多 »

01_FIP_WuCC_01
2021 / 9 / 15

[快訊] 吳承誌藥師團隊,關於雄激素剝奪治療患者的骨折風險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刊登!

 

 

01_FIP_WuCC_01

 

 

文章介紹

 

雄激素剝奪治療,是晚期攝護腺癌與轉移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效果不錯,但也有明顯副作用,包括骨折。之前的統合分析已經針對這個題目分析過,但並沒有做進一步的分組分析,吳藥師團隊,預計進一步探索各種次族群的狀況。

 

收入 16 篇文章共 519168 位男性患者並分析,整體來說,雄激素剝奪治療,會有更高的骨折風險(OR = 1.39)、以及骨折住院風險(OR = 1.55)。分層分析則發現,高劑量的雄激素剝奪治療,的確有更高的骨折機率,且研究間的異質性很低。敏感性分析也進一步發現,對於未知級別的攝護腺癌,以及各種不同年紀,均有相同現象,異質性一樣很低。

 

作者總結,隨著新的研究越來越多,我們也理解到,雄激素剝奪治療與較高的骨折風險,存在各種不同的疾病狀況、治療處方、劑量、骨折部位。

 

針對過去統合分析沒有回答過的問題,用新的角度切入,說出新的故事,就能被接受。是不錯的研究方向。

 

 

恭喜吳藥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1107_0537
2021 / 9 / 15

當大漁場被捕完後,我們還有小漁場。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腦外傷後憂鬱症狀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537

 

 

憂鬱症的研究已經被大量開發過,還剩下些什麼呢?

 

憂鬱症是精神科三大疾病之首,也是精神科最熱門題目之一(另外兩個熱門題目就是思覺失調症和 COVID-19 與精神疾病的關聯),所以憂鬱症相關的統合分析已經被做到翻過來又翻過去了,甚至還登上 Lancet 期刊(請看這裡這裡)。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7
2021 / 9 / 15

熱門題目中,找出未開發之地。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腦外傷後憂鬱症狀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7

 

 

競爭的世界,不競爭的角落。

 

就像我在另外一篇心得裡面提到的,憂鬱症是精神科研究的搖滾熱區(曾經是,但是在 COVID-19 風潮之下,任何 COVID-19 以外的議題都不再熱門了),所以與憂鬱症能夠扯上邊的議題,大概都被前輩好好研究過了。

 

這種現象就像是台北市的房地產一樣,以前是重要交通節點附近才比較熱門,現在是平地的房地產都很搶手,甚至連山區的土地也被搶購一空,而像我們這種口袋空空的,大概只能玩玩大富翁,買個大富翁裡面的忠孝東路地權乾過癮了。

 

別急也別灰心,事實上,台北市的房地產還是有些未開發之地(君不見,信義計畫區還是有一些大空地嗎),只是這些空地一時還沒有被人注意到(或者說,因為一些因素而沒被人注意到,例如:地主組成複雜、地價太高、未臨路等),而這些尚未被開發的地方,就有可能是你的新天地。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920_0321
2021 / 9 / 14

特殊的分組,特殊的結論,特殊的結果。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褪黑素對陣發性偏頭痛治療效益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920_0321

 

 

世界不只有一個面向,換個角度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就像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的,過去針對褪黑激素(melatonin)進行的臨床研究和統合分析,都忽略了褪黑激素的(1)劑量;(2)使用時機;(3)光照療法搭配與否,最後的研究結果往往莫衷一是,這也是為何褪黑激素的研究不太好做的原因。

 

褪黑激素隨著使用時間的不同,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舉例來說:睡前使用褪黑激素並搭配睡醒時的光照療法,可以讓睡眠周期提前;相反的,睡醒時使用褪黑激素並且搭配睡前的光照療法,卻是可以讓睡眠周期往後延遲。而前述的生理時鐘調整過程,若沒有搭配光照療法,最後的效果又會有所不同。

 

因此褪黑激素的研究往往「研究組」和「對照組」都會有很多組,就是因為它的特性實在太複雜,不像一般的藥物,只需要分成「有吃實驗藥物」和「沒有吃實驗藥物」這兩組就可以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