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庚醫院 風濕免疫科 李蒔青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血中 IgG4 用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想要成為一個醫師科學家」有多麼困難?在國內讀研究所,甚至出國深造,這樣便可以成功嗎?
研究的方法、執行,到最後數據產出,能夠成功發表論文,這當中一關又一關,除非是鴻運當頭,要不就是天縱英才(像蔡校長這樣的人),可我想,自己絕對不是這類人。
作者:長庚醫院 風濕免疫科 李蒔青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血中 IgG4 用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想要成為一個醫師科學家」有多麼困難?在國內讀研究所,甚至出國深造,這樣便可以成功嗎?
研究的方法、執行,到最後數據產出,能夠成功發表論文,這當中一關又一關,除非是鴻運當頭,要不就是天縱英才(像蔡校長這樣的人),可我想,自己絕對不是這類人。
答:(蔡依橙)
是的,建議找指導老師,才不會分析了半天,可是跟臨床經驗或主流看法相去太多,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才有人可以指點。先舉個例,以下兩篇,都是來上課後,回去沒多久就發表的文章。
你可以發現,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找自己醫院裡面,曾經上過新思惟課程,也實際有發表的前輩合作。這是因為在clerk / intern / PGY / R 時期,其實對專科領域並不熟悉,但論文寫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那種臨床感,以及對專科的敏銳度。
作者:匿名
從打算報名開始,就一直猶豫不決,心裡一直忐忑,可能是因為害怕上了課也會聽不懂內容,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另一方面,因為疫情的關係,上課的地點可能會更改到台中,所以時間和花費成本也會增加。這種種的因素,不得不讓我再三考慮是否要報名這項課程。
但是,深思熟慮後,為了在醫學領域研究有個好的開始,在經過一番掙扎後,還是狠下心來報名繳費,畢竟這是一項對自己好的投資。
作者:陳雅媚 小姐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程。我選擇了《統合分析工作坊》,從結論上來說,我覺得上了之後非常有收穫,很值得推薦。我會認識新思惟,是因為在臉書上追蹤了蔡依橙醫師的粉專,進一步才發現新思惟提供很多與醫療相關的課程;例如《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等。
其實我不是醫療相關背景,而是比較偏向生科方面。但是不管是在什麼科學領域的人員,都很需要精進論文寫作的技術。每次看到新思惟在臉書上的發文,就覺得新思惟提出的想法很有號召力。例如:「與其花時間一錯再錯,不如找老師從頭學過!」
學習,就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但有些門檻,有人帶著跨越過去,會快上許多。
統合分析工作坊的課程設計,會在中午時候,帶著大家實際用真實的研究數據,畫出真實的 SCI 期刊等級圖表,當你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指定論文全部的圖表時,那種對自己的信心,會增加許多。
同學們也開始理解到,其實我只是缺一個好題目,其實我只是缺實際去做的過程。只要我認真找題目,遇到困難也一個一個去解決,其實擁有一篇自己完成的統合分析並不遙遠。
第一次做圖,總有一些還能更進一步進步的細節,以下分享。後續,也看看得獎同學們的作品!
2021 年 12 月 19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或台中高鐵捷運旁之會議中心 視疫情狀況而定)
【特別公告】2021 年最後一班,今年做好準備,明年就要發表!
今年每梯都額滿,熱門課程好評再開,趁疫情趨緩之際,把握機會。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能夠協助研究者突破無資源、沒經費的困境,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不求人,不需要 IRB 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就能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然而,即使心中有好的題材,或是身邊有大量的素材,卻不知道該收錄多少文獻才適合、怎麼順利寫成論文發表、內行人在意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數值是哪些、又該如何算出這些數據?
新思惟理解大家的困境,以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帶您用一天的時間高效率學習,從論文規劃到文章架構,從文獻搜尋到統計圖表,課堂上通通告訴您,最受好評的互動實作,更帶領您直接在自己的電腦,親手跑出統計、完成高品質的 meta-analysis 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