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Meta-analysis

01_JOHNS_TsaiTY_09
2024 / 11 / 21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下咽鱗狀細胞癌的「先手術」與「先同步化放療」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ery 刊登!

 

 

01_JOHNS_TsaiTY_09

 

 

文章介紹

 

下咽癌(下咽鱗狀細胞癌,HPSCC)一直是頭頸部腫瘤治療中最棘手的癌症之一。蔡宗佑醫師團隊想了解到底是「先手術」還是「先同步化放療」的治療效果比較好。

 

團隊收集了 2015 年到 2023 年間發表的 8 篇相關研究,總共分析了 1619 位病人的資料。團隊發現選擇先手術治療的病人,整體存活率比先做同步化放療的病人好很多,整體死亡風險降低了 34%(aHR 0.66)。不只如此,無病存活期(就是治療後活得比較久,而且癌症也比較不會復發)也改善了 25%(aHR 0.75)。

 

更重要的是,就算是第三期、第四期的晚期病人,先手術的治療成效仍然比較好,整體死亡風險可以降低 35%(aHR 0.65)。至於手術的範圍要多大,研究發現不論是完全切除喉部和下咽,或是部分切除,病人的存活率都比先做同步化放療來得好。完全切除組的死亡風險可以降低 46%(aHR 0.54),而部分或完全切除組則可以降低 29%(aHR 0.71)。

 

雖然現在很多人傾向選擇先做同步化放療,但研究結果顯示,對下咽癌病人來說,如果先進行手術治療,存活率和預後都會比較好。

 

 

恭喜蔡醫師!

 

如果收集到的論文中,研究設計的細節都不一樣,在統整論文時要怎麼處理?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OfficeHour_117
2024 / 11 / 15

問:結果都顯示有效的數篇研究,還有做統合的必要嗎?

 

 

OfficeHour_117

 

 

同學問,他找到一個題目,想要做統合分析,但是發現這個介入,在目前既有的九篇研究中,全部都確定是有效的。這樣統合起來,結果當然也是有效。那麼,還值得去做嗎?

 

 

為既有的研究成果,做進一步的分析。

 

當然值得。

 

因為即使這個介入在所有的研究中都說有效,但是他們的效應值還是有高有低,有的超級有效,有的普通有效。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1019_0210
2024 / 10 / 24

臨床工作繁忙,統合分析一天速成班就在這!

 

作者:三總北投分院 精神科 陳臻平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1019_0210

 

 

想要具備「量產論文」的能力,就要趁早來學。

 

這次新思惟舉辦的 meta-analysis 工作坊,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體驗。雖然過去就有發表論文的經驗,但主要是進行 original study、幫老師收案、設計方法和分析結果,雖然過程中學習了非常多,但在師長忙碌之下,有些細節必須自己摸索,效率有時並不高,特別是對於如何發表至 IF 高的期刊,也還是個菜鳥。

 

其實自己對於周邊師長或某些學長姐們「量產論文」的能力也是很羨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於知道 meta-analysis 不需要 IRB、informed consent 等繁瑣流程(只要牽扯到這些繁瑣流程就會有很多人事和行政問題,有時反而會讓在成長中的年輕醫師為了瑣碎的事情分心,不利於學習效率),加上自己對於統計不排斥,就決定參加這次的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1019_0580
2024 / 10 / 24

有好老師引路,醫學生也能快速掌握統合分析。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練宜婷 同學

 

 

Meta-analysis_20241019_0580

 

 

論文詳細分段解析,輕鬆複製新思惟的成功之路。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知識就是力量(scientia potentia est)。」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作為一種強大的研究工具,其重要性愈加突顯,透過系統地整合來自多個研究的數據,不僅能夠提供更為準確的結論,還能揭示潛在的趨勢和關聯,幫助我們在複雜的問題中找到明確的方向,進一步推動科學的進步。

 

課前,先讓我們研讀的指定論文,正是蔡校長團隊發表關於 coenzyme Q10 是否能顯著減輕 fatigue 的研究,總計收入 13 篇隨機對照研究 RCT,共萃取出三種不同格式的數據,做合併分析,並有 sensitivity analysis、subgroup analysis、meta-regression、funnel plot,研究依循 PRISMA 2020,並使用 Cochrane Risk of Bias 2。

 

蔡校長在課程中,詳細解釋論文的每一段闡釋重點,分層分析,並簡明扼要指出 Reviewer 愛看的形式,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1019_0707
2024 / 10 / 24

統合分析在手,發表論文不再是難題。

 

作者:臺大醫院 教學部 陳穎寬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1019_0707

 

 

參加了這次的 meta-analysis 工作坊後,我對於論文寫作的理解有了顯著提升。過去我對論文的撰寫充滿未知,尤其是在如何組織內容與呈現數據上,經常感到困惑。然而,透過這次課程,我獲得不少寶貴的見解與技巧,在未來的論文寫作中少走冤枉路。

 

 

原來統合分析這樣寫,論文更容易被 accept。

 

首先,工作坊中提到的圖表順序與內容結構,讓我明白論文的撰寫並不是隨意的排列組合,而是有其特定的邏輯與順序。

 

老師強調,在撰寫論文時,應該先從圖表下手,確定自己想說什麼樣的故事後,決定圖表的順序,再依據研究方法、introduction 與 discussion 的順序進行撰寫。這樣的架構不僅能夠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研究的核心,也能提高論文的專業性,增加被 accept 的機會。這些眉角的分享,無疑讓我在未來撰寫論文時更加游刃有餘。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41019_0231
2024 / 10 / 23

2024 / 10 / 19(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41019_0231

 

 

教學內容詳細且實用。依照教材即可把各種圖表完成,上課內容也很完整,有邏輯系統性的教學。

 

對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而言,meta-analysis 是研究起步的好領域,不需經過 IRB,也能利用臨床之餘的零碎時間工作,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道時的選擇。課程能讓學術新手逐漸熟悉統合分析寫作,論文開始量產

 

 

 

 

感謝老師用心備課,整堂收穫滿滿。

 

 

寫論文有什麼意義?《統合分析工作坊》從新手角度出發,協助起步的高品質工作坊,讓你的能力拼圖,加上重要的一大塊。一年發表三篇,打造自己的學術產線

 

如果你的研究是教育領域,或是屬於很難找到對照組的領域,但有盛行率的資料,也可以寫出統合分析論文喔!

 

 

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只要破除寫論文的心魔,避開常犯的錯誤,就能大大提升被 accept 的機會。

 

 

對網絡統合分析、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