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PubMed

meta-analysis_20240324_0315
2024 / 3 / 29

統合分析論文,免 IRB、免收案,不需要研究助理,自己就可以完成!

 

作者:新光醫院 復健科 郭盈辰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324_0315

 

 

在當今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醫學研究的範疇和深度也在不斷擴展。醫學專業人員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生產論文方面的壓力更是大。

 

 

傳統的臨床論文太耗費時間和資源了

 

在醫院工作的同時,要持續進修和發表研究成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尤其是當涉及到要發表一篇原創性的研究文章時,過程更是充滿了各種挑戰。

 

開展一項新的研究需要獲得人體試驗委員會的核准,包含了大量的文書工作和與來回的溝通。過程本身就非常耗時耗力,而這還只是開始。

 

接下來,研究者還必須面對繁瑣的行政程序,例如經費的批准、IRB 的申請,以及找到合適的研究助理和實施計劃。這些步驟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來完成,而這還沒有包括撰寫論文本身的時間。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324_0253
2024 / 3 / 29

照著講義的操作,就可以生出所有投稿需要的圖表,真的嗎?

 

作者:新光醫院 牙科部 葉作洋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324_0253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儘管大多數上課的同學都是西醫師,作為一名牙科 PGY 醫師可能有點奇怪,但是對於計畫進修研究所,或是在醫院做研究的同行而言,來上這堂課非常值得!

 

 

課前對統合分析的知識幾乎是 0

 

在開始這堂課之前,我對統合分析的理解,僅限於大學時期參與實驗室研究的經驗,以及進入臨床後閱讀期刊文章。

 

自己對於一些研究方法的理解仍然模糊,像是一直以來都跳過或是讀不懂的一些研究方法,還有永遠偷懶只看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結論的習慣,這些長久以來不明究理、不了解很多研究上的定義和功能,更不用說去發想一篇研究、製作圖表、撰寫文章。

 

然而,在課程中,有幸可以聽到蔡醫師與張醫師的分享,從一個初學者到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的學習歷程,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324_0431
2024 / 3 / 29

主題是不熟的領域,也能登在高分期刊?蔡校長怎麼做到的?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meta-analysis_20240324_0431

 

 

過了好久一段沒上新思惟課程,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直到看到校長把統合分析全部大改版。在校長發布改版的同時,我立刻去下載指定論文,這篇居然是高分期刊!打開論文立刻開始翻覆思索,這個地方為什麼會這樣、這裡有用了 RoB2、這裡多了 meta-regression……

 

但最關鍵的是為什麼可以登到高分期刊?確定無法繼續逆向工程,便與太太討論可不可以去上課,還好最後有放行去聽課,而在確定上課的同時,突然又發佈了《網路統合分析工作坊》的報名訊息。校長你這樣母湯啦!這個我也想參加,只好等以後有沒有機會放行去上課 QQ

 

而在前一天動身前往臺北時,吃完公館附近美食搭配一杯 50 嵐後,便躲回房間開始把改版後的統合分析課程圖片進行分析,因為很想得獎,所以一直看著校長提出來的容易 miss 的項目,最後睡覺時夢到隔天上課沒搶到第一排,然後做圖時還是有被抓出問題,之後就驚醒了。還好是夢,隔天抱著不能輸的氣勢,順利搶到第一排搖滾區位子。

 

(橙編按:真是用心!有目標、有方法、有努力,這種感覺很棒!)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_JRM
2023 / 10 / 11

從第一次被 accept 的驚喜,到現在論文一篇接著一篇。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中風後患者的肩部超音波影像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_JRM

 

 

這篇 meta-analysis 從最初的資料搜集到寫完約莫 3.5 個月,但從寫完到發表隔了 10 個月,或許對很多人來說,聽起來不長,但中間被拒稿、格式改來改去、或是改了老半天格式結果隔天被拒稿的過程,不免感到煩躁、沮喪。

 

有些 reviewer 的回饋精闢,一語道破不足之處,但更常遇到制式化的 desk rejection,摸摸鼻子投下一家。真正花在寫文章的時間,遠遠不及收集資料、整理表格、還有最後修改投稿的時間,偏偏這些必要的工作略為繁瑣無聊。

 

閱讀更多 »

00_FB_meta-analysis_20230916_471
2023 / 9 / 20

2023 / 9 / 16(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30916_471

 

 

你發現到了嗎?這幾年,上課後成功發表的中醫師藥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越來越多了!還在觀望的你,如果還是覺得統合分析很困難,那麼這堂講師們模擬初學者困境,從零開始打造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真的很值得試試!

 

喜歡實務經驗分享,受益良多!

 

從 2017 開辦課程到現在,已經超過 50 梯次。每次上課,我們都看到重複的過程發生,「同學們對自己半信半疑,也覺得課程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到了中午就發現,「老師講的自己都聽得懂,實際操作統計竟然也都做得出來。哪為什麼之前自己會花掉那麼多時間而沒辦法起步呢?」

 

感謝手把手教學,降低初學者進入門檻!

 

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真的專注做到「初學者的需求」這件事情!

 

我們模擬自己是一個 PGY,要開始寫統合分析的過程,發現找題目跟連續發表,是一個很少被提到,但對初學者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起步過程。而我們就將自己「在 PubMed 上,從茫然無知,變成有效率且有系統地找到新題目」的技巧做個整理。(延伸閱讀:為什麼 PGY 寫出論文這麼難?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課後,校友成績特別好的原因,校友們也很樂意把課程推薦給別人。因為從論文寫作、統計圖表、文獻評讀,到投稿和回覆,對於研究新手會面臨的困難關卡,今天你上過課,都可以從容應對,也真的有幫助。

 

能夠將困難的事化繁為簡,真的是太棒了!有研究前輩專家的指點,勝過瞎子摸象!

 

我們也打造一整個論述的基礎,就算你上課聽過但忘記了,之後也可以到線上 Office Hour 來問,我們會告訴你,怎麼去跟 reviewer 周旋,並讓自己的論文被接受。

 

在長遠的學術路上,一個好的開始,會讓我們走得更快,也更久。

 

 

一樣是無資源起步,現在有更多選擇囉!

 

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對多篇研究做統合,有《統合分析工作坊》;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對治療排序,有全新開辦的《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兩種都學起來,工具更多、產線更多。日後對自己有興趣的疾病治療,不管遇到哪一種,都有適合的工具可以做。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523_0291
2023 / 7 / 13

論文量產,三年不晚。

 

作者: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營養科 吳政彥 營養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評估益生菌治療 COVID-19 患者的臨床效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523_0291

 

 

小小營養師也能有登上 PubMed 的機會

 

安安,我營養師啦,我想大家對營養師的印象,應該都是醫院餐很難吃吧 XD(很抱歉我們會再努力的),醫院營養師的業務大多圍繞在團膳、臨床及社區三大元素,對學術資源較少的我們來說,能刊登文章在 PubMed 上是我始料未及的。

 

或許是沒有硬性發表的壓力,也或許是自己的怠惰,距前次上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已有三年之久,但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遲遲未發表屬於自己的文章。今年,總算是難產出人生第一篇文章。

 

就像蔡校長所說的,第一篇總是最痛苦(我可是苦等了三年啊 QAQ),有了第一篇的發表經驗(及無數次修改經驗),之後的篇幅雖稱不上順遂,但至少更清楚論文架構,拆解段落撰寫就覺得沒有那麼困難了。(說到論文段落,我今年中首次上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才知道新思惟有系統性地將論文分為四大段落十六小節,如果能更早上到這堂課的話,也許當初就不用摸索這麼久!)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