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20/05/23 (六) 第二十梯次

01_FIN_WuJY_02
2023 / 3 / 15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低維生素 D 狀態和中風後憂鬱症風險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Nutrition 刊登!

 

 

01_FIN_WuJY_02

 

 

文章介紹

 

本篇研究探討低維生素 D 狀態與中風後憂鬱症風險之間的關聯,吳政彥營養師團隊從多個資料庫中搜尋了相關的研究,最終納入了 7 個符合條件的研究,發現兩者之間有顯著相關,且該相關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區都得到了驗證。

 

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維持足夠的維生素 D,可能有助於減少中風後憂鬱症的風險。因此,在治療和預防中風後憂鬱症時,應該注意增加身體對於維生素 D 的攝取量。

 

然而研究也存在著一些限制,例如納入的大部分研究都是觀察性的,無法證明因果關係。此外,在某些方面(如年齡、性別、地理位置等)存在著異質性,這可能會影響結果的可信度。

 

儘管如此,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這篇文章還是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認為低維生素 D 狀態與中風後憂鬱症之間存在相關,給予臨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治療方向。在治療和預防中風後憂鬱症時,應該注意增加身體對於維生素 D 的攝取量以保持健康。未來需要更多高品質、隨機對照的研究來確定這種相關,進一步探討最佳的治療方案。

 

吳營養師在專業領域,已掌握訣竅,能持續找到題目,並發表高分統合分析,非常厲害!

 

 

恭喜吳政彥營養師!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_JYWu_Meta-analysis_20200523_1222
2020 / 5 / 28

爬再多文,不如親自扎實地上一堂。

 

作者:吳政彥 營養師

 

 

01_innovarad__JYWu_Meta-analysis_20200523_1222

 

 

三萬塊對我是一筆龐大開銷,身為一個資深鄉民,做任何重大決策前,先拜讀 PTT 是基本的,「新思惟」也不例外。然而眾鄉民評價正反參半,看來看去仍是沒有定論,最終,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決定賭一把,親自見證三萬塊的價值所在。

 

 

原來,EBM 金字塔最高階的存在並不複雜。

 

說起 meta-analysis,依稀記得是 EBM 實證金字塔頂端的統計方法,又因自學過程頻頻受挫,自然而然就和操作困難劃上等號。而新思惟就像是「衝刺班」,透過老師們循循善誘佐以活潑生活化的舉例,過往的統計難題瞬間茅塞頓開,大幅提高統計的可近性。

 

課程內容更是提綱挈領,完整闡述一篇文獻如何產出,從主題發想、搜索文獻、段落撰寫順序及撰寫細節,學習到很多技巧,超級受用!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HYChang_Meta-analysis_20200523_1531
2020 / 5 / 28

統合分析這堂課,是我為自己細選、裝備技能的禮物!

 

作者:成大醫院 家庭醫學部 張馨云 醫師

 

 

01_innovarad_HYChang_Meta-analysis_20200523_1531

 

 

住院醫師第一年時,我曾與院內同仁組隊參加實證醫學競賽,在學習搜尋文獻時,認識不同的 database;在評讀文章中,重拾大學時期對於生統既曖昧又痛苦的記憶,也在過程中對於 meta-analysis 的文體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事實上,身為家醫科住院醫師的我,在各科輪訓接收新知,學習作出臨床處置,快速搜尋文獻並決定是否採納,理當早就是必備技能了,更遑論科內定時必讀的 USPSTF(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美國預防工作小組)證據摘要,即是集結 systematic review 乃至 meta-analysis 所給出的臨床疾病篩檢與治療建議。在一次次搜尋、閱覽後,讓我對於如何產出一篇 meta-analysis 心生好奇。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IChan_Meta-analysis_20200523_1518
2020 / 5 / 28

新思惟幫我開展新思維

 

作者:陳振業 Baxter Head of Medical Affairs (TW, HK)

 

 

01_innovarad_CIChan_Meta-analysis_20200523_1518

 

 

努力是為了更好的人生

 

或許跟不少人一樣,潛水注意新思惟和蔡校長一段時間了,但總是提不起「卡」去參加。

 

今年步入不惑四十,想的事情比較多,雖然感恩目前工作與家庭仍順遂,但還是會多想一下,到底該如何投資自己、如何為自己建立某種形式和內容的品牌,才不致在二十年後(還是更早?)接近退休時,方被社會淘汰,或至少不再被重用?

 

從學位學程、論文方法論、實證醫學等面向出發考慮,最後聚焦於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THChen_Meta-analysis_20200523_0204
2020 / 5 / 28

在統合分析的汪洋中,撿到一艘可以快速上手的快艇。

 

作者:國軍台中總醫院 陳泰宏 醫師

 

 

01_innovarad_THChen_Meta-analysis_20200523_0204

 

 

之前有上過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周日班,對新思惟已經不陌生了!

 

 

帶著滿滿的收穫,課後立刻追蹤下一個課程!

 

由於本身還是住院醫師的階段,老實說,能參與的醫學研究或計畫資源並不多,對於醫學論文的了解也僅止於每週、每月晨會的 journal reading,對於自己能否寫出醫學論文這件事,根本想都不敢想。去年在一看到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課時,毫不猶豫,立馬報名了。

 

在經過講師們簡單明瞭卻又切中要點的一日課程轟炸後,真心覺得收穫滿滿;無論是醫學論文常犯的錯誤,抑或各個段落需要注意的重點,甚至連寫作時間的規劃,個人、家庭、生活的平衡,都有著墨,再加上充實的實作課程以及建議的投稿方向及技巧等等,上完課後頓時有種茅塞頓開,感覺身心靈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XD。還記得周日班就在疲憊卻又滿足的狀態下結束了課程。(然後星期一繼續上班 + 值班……)

 

礙於自己住院醫師的身分,在蒐集 case 上還是有所受限;一個人的作業方式,不但可能造成蒐集資料的疏漏,也會有遺漏其他研究面向以及應考慮層面的可能。感覺對於自己醫學論文的寫作又遇到新關卡!

 

看到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開課,簡直像在汪洋中撿到一根浮木,不!應該是找到一艘快艇!一艘幫助我們快速上手統合分析的快艇。一個不用 IRB,可獨立作業,再加上一個經過各個前輩先進推薦好用的 meta-analysis 軟體,以及不用懷疑的高水準講師陣容,一開課立刻噴錢報名!(雖然看似昂貴,卻物超所值!)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WHFeng_Meta-analysis_20200523_0739
2020 / 5 / 28

找不到 meta-anlaysis 的學習資源?新思惟這裡應有盡有!

 

作者:高醫附設醫院 心臟內科 馮文翰 醫師

 

 

01_innovarad_WHFeng_Meta-analysis_20200523_0739

 

 

過去在網路上和醫院內聽過有關「新思惟」的事,持續觀望了好一段時間,雖然看著許多人參加後的心得和推薦,但是自己總覺得有點懷疑,真的有這麼好嗎?真的要花這麼多錢、花這個時間上台北去上課嗎?這樣值得嗎?

 

因為一些緣故,最近開始想要試著做做看統合分析的研究,我自己找了一些方法,不論是在網路上、或是問身邊的一些老師和學長姊,但都沒有甚麼進展,也發現很少人有這樣的相關經驗,研究所也沒有相關的課程。所以在找不到其他方法的情況下,只好硬著頭皮刷卡報名、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態,來報名這次的工作坊。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