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凱閔)
統合分析的統計技巧難度並不高,只要照著步驟走,例如:選對 random 或 fixed effect model。至於如何選擇 random 與 fixed effect model,上課會詳細說明,同學不必擔心,不過假設同學是從事臨床研究的統合分析,因為研究之間都存在相當的異質性,因此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選擇 random effect model 準沒錯。
答:(張凱閔)
統合分析的統計技巧難度並不高,只要照著步驟走,例如:選對 random 或 fixed effect model。至於如何選擇 random 與 fixed effect model,上課會詳細說明,同學不必擔心,不過假設同學是從事臨床研究的統合分析,因為研究之間都存在相當的異質性,因此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選擇 random effect model 準沒錯。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傘狀回顧,獲 Journal of Neurology 刊登!
醫學生還有 PGY 的時候,不時有聽說同學參與研究,不論是幫忙收 data、跑統計或是直接到實驗室,但我遲遲沒提起興趣,總覺得是要花很多課餘時間的苦差事,結果申請住院醫師時,在好多家醫院被問到類似「是否有參與任何研究,還沒發表也沒關係」的問題,真的什麼都答不出來,完全空白。
當離開原本訓練的醫院,老師對你的了解只來自短短幾頁資料和 10 分鐘面談,原本不以為意的小缺點突然被放大。
幸好還是有申請到理想的科別,除了熟悉學習新的臨床事務,也想嘗試未知的領域,充實精進,正巧醫院有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收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就鼓起勇氣,聯絡大學討論課時擔任導師的張凱閔老師,因為知道老師也是復健科醫師,在研究領域早是一方翹楚,可以給予有力指導。
然而,從 EndNote 都沒有、文獻怎麼搜尋整理也不清楚的狀況下開始,每個步驟常反覆花很多時間,還會在各種莫名小地方卡住,就在這懵懵懂懂的階段,報名了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
2022 年 8 月 21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Meta-analysis 對升等有幫助嗎?」對於統合分析,許多人內心存在著疑慮,究竟統合分析論文能不能當作升等的主要論文,其實是要各單位如何認定,而即使不能當作便當主菜,作為一個豐富便當的配菜,也是誠意十足。能夠學會獨力寫作,是這個大環境中的加分技能。
然而想開始學,不知道從何下手、想開始讀,卻不知道重點在哪裡、想開始寫,但不知道收多少才算合理?統合分析論文和一般論文的差異是什麼?真的只要一個人就能發表?新手常見的問題我們都明白,新思惟以系統化的方式整理學習體驗,從研究規劃到收集文獻,課中協助您親自跑出統計,再告訴您一篇好的論文有哪些必要條件,用最好、最有效率的方式學會!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在這個時代,meta-analysis 已經是個不容錯過的好領域。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骨科部 李翼安 醫師
論文寫作一直是臨床醫師必須面對的課題,尤其是醫院或是學校升等有要求的時候。
一篇論文的寫作,如果是從無到有,論文題目的發想只算第一步,接著就是要收集適當的研究材料,也就是病例數。病例的收集順利與否,牽涉到天時、地利、人和,就算有好幾個醫師一起合作,要收集到足夠的病例數常常都是曠日廢時;其他還有行政方面,例如 IRB 繁瑣的送審,甚至還要親身去審查委員會做口頭報告。
假使有幸一切順利將全文寫出,投稿之後 reviewer 問了某些問題,而恰巧在你所收集的資料之中沒有這一項,若不能將所有病例召回重新做資料的收集,就只能大方承認研究設計的不足,任憑宰割。所以從零到文章刊登,需要克服重重的困難,如果真的運氣不好,遇到過不去的關卡就只能徒呼負負了。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 謝明穎 醫師
因為即將面臨升等需要論文的問題,開始尋找能做出論文的方法。想過要嘗試做臨床的收案,但實在沒有資源、經費或是人力的協助;實驗室的部分完全不熟悉,也不敢輕易嘗試。
思考一段時間,又因之前有學長姊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參加新思惟課程,幾人合力寫完並發表統合分析文章後順利升等,便決定也報名新思惟的課程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