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2020 / 9 / 3

在 PGY 時期,讓自己具備寫 paper 的能力。

 

作者:台北榮總 黃煜博 醫師

 

 

Meta-analysis_20200829_0482

 

 

優質的課程,學長姐給予高評價。

 

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聽說許多住院醫師學長姐與主治醫師們,有上過新思惟的課程,無論是簡報、研究或是個人品牌等課程,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因此這次決定在當 PGY 的時候提早做準備,希望從新思惟的課程中,學到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有助益的知識與技能。

 

Meta-analysis 是近年研究相當熱門的文體,對於初學者也是一種相對好上手與獨立作業的論文寫作方式,除此之外,因為在醫院中常規性寫 meta-analysis 的主治醫師相對較少,所以我希望參加這個課程,可以增加自己未來寫 paper 的多元性。

 

閱讀更多 »

00_Meta-analysis_20200829_0205
2020 / 9 / 2

2020 / 8 / 29(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Meta-analysis_20200829_0205

 

 

進入防疫新生活時期,我們也該為疫情後的將來做打算,完成屬於自己的論文。

 

新思惟校友在 8 月以單月 72 篇發表,再次打破月紀錄,這群校友們,遇到前所未有的疫情,不是恐慌、不是虛擲光陰、不是等待,而是繼續在自己的發展道路上,真正化危機為轉機

 

這堂課對新手在 meta-analysis 領域初步探索很有啟發性。讓我們知道如何開始。

 

為什麼許多校友之前會卡關?因為沒人可以給予正確的提醒。自己摸索時,常會覺得怎麼評估工具這麼多、這麼嚴格,到底要如何生出這麼多內容,統合分析的統計方式似乎又跟其他論文不太一樣。新思惟課程協助大家搞清楚這架構、套路與模版,照這個模版操作,要寫出文章,就沒那麼困難。

 

很棒!講者很用心,助教們也都不厭其煩地指導。

 

許多學員常常會擔心浪費錢又聽不懂,但是後來發現是自己想太多,能夠親身參與課程,並且解決寫論文上的疑惑,尤其是統計軟體的部分,自己在家摸索看書,大概是永遠都學不會。

 

新思惟直接幫大家挑好軟體,並用實際的論文數據,搭配詳細步驟解說的手冊,帶著大家在自己的電腦上跑過一次,做出圖表真的不困難。未來找到題目,就有信心嘗試寫作投稿,驗證自己學會了撰寫統合分析的技能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0
2020 / 8 / 31

2020 / 8 / 29(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林佳霈醫師、徐俊傑醫師

 

 

00

 

 

這梯次的同學們,學習相當積極,上傳的作品也很多,第一輪篩選後,有五位同學都相當接近完美,最後的高下區分,在於整套圖文字大小的穩定度,相當不容易。

 

以下,我們先介紹常見可以改進的細節,然後分享林佳霈醫師與徐俊傑醫師的傑出作品。

 

閱讀更多 »

01_AR_ChengCF_02
2020 / 8 / 24

[快訊] 鄭喬峯醫師團隊,關於如何有效排除密集細斑點抗核抗體檢驗之統合分析,獲 Autoimmunity Reviews 刊登!

 

 

01_AR_ChengCF_02

 

 

文章介紹

 

抗核抗體檢驗,在診斷抗核抗體相關風濕病上,具有相當重要的角色。不過,因為在正常人身上,抗核抗體檢驗也經常呈現偽陽性,導致患者不必要的焦慮,接受許多不必要的檢查,於是,學者們陸續發明了許多方法,把這一類抗核抗體陽性,但其實沒有風濕病的患者排除掉。

 

因為偽陽性的案例,經常在顯微鏡下為密集細斑點型態,而這種型態又往往是抗 DFS70 抗體(anti-DFS70 antibodies)造成的,於是,常見的排除方法,是把抗 DFS70 抗體的患者排除掉。

 

但是,在真正有風濕病的患者,他們也可能有抗 DFS70 抗體,但這些患者往往同時帶有其他常見抗 ENA 抗體。所以,又有人提倡排除的時候,是排除掉沒有抗 ENA 抗體,而只有抗 DFS70 抗體的人,也就是只排除單一專一性抗 DFS 抗體(monospecific anti-DFS70 antibodies)的患者。

 

所以,鄭喬峯醫師團隊,預計將現有文獻做個統合分析,看看到底 anti-DFS 比較準確,還是 monospecific anti-DFS 比較準確。

 

分析收入了 12 篇文獻,統合後發現,monospecific 的雖然敏感度會差一點點,但專一性卻能大幅上升,整體來說,選擇排除 monospecific,是個更準確的作法。

 

本文雖然是完整的統合分析,但作者群選擇使用致編者信刊出,優點是只要編輯覺得可以就能登,速度快上許多,缺點則是可能在部分學校的升等中,無法算做 original article。宏觀來說,學術上的實質影響力並無差異。

 

這次投稿的 Autoimmunity Reviews,事實上多數文章都是邀請制,自行投稿完整文章的機率渺茫,但在 Guide for Authors 中卻明確提到,鼓勵 Letters to the Editors 類的文章投稿,也會加速刊出過程。選擇用不同格式,登上 7 分多的期刊,事實上是個不錯的交換。

 

當我們認真的去「愛」一本期刊,多看看人家的規定、連續觀察期刊的經營趨勢,就能看見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窗口。

 

 

恭喜鄭醫師!

 

閱讀更多 »

01_SMR_LinHJ_01
2020 / 8 / 19

[快訊] 林煥然醫師團隊,關於持續正壓呼吸,能否降低睡眠呼吸中止患者之中風機率的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Reviews 刊登!

 

 

01_SMR_LinHJ_01

 

 

文章介紹

 

在中風患者族群中,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的疾病。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也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相關。不過,如果使用連續正壓呼吸器,去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能不能減少中風的發生呢?林煥然醫師預計將目前文獻中的研究做個統合,找出結論。

 

作者收入了 13 篇研究,包括 9 篇隨機對照實驗、4 個世代觀察研究。初步分析發現,世代觀察研究顯示連續正壓呼吸器有效,但隨機對照實驗卻沒有。

 

作者群更進一步的挖掘隨機對照實驗,觀察其內容,決定根據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以及配戴連續正壓呼吸器的配合度,做次族群分析。

 

結果發現,在隨機對照實驗中,只有中到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患者,以及配戴連續正壓呼吸器配合度高的患者,才能有效降低中風機率。

 

這是篇很有意思的研究,其特點在於,作者群並非只做簡單的統合,當他們發現初步結果令人意外時,更進一步去挖掘細節,並找到了正確的次族群分類與分析方法,找到有效的部分。因為這個 subgroup 做得實在漂亮,且臨床意義強大,登上高分期刊,實至名歸!

 

 

恭喜林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216_0918
2020 / 8 / 13

驗證自己學會了撰寫統合分析的技能。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胃內注射肉毒桿菌素作為減重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Obesity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0918

 

 

其實題目就在身邊,等著自己發掘。

 

今年年初,在老師的鼓勵下,參加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課後在回程的高鐵上,想說打鐵要趁熱,趁著剛上完的熱情,開始動手尋找適合的題目。然而在搜尋題目的過程中,雖運用了課堂所學技巧,但是,許多我想得到的題目別人早就做完,馬上遭受滿滿的挫折,光是尋找能夠下手的題目,就耗費掉許多時間與精神。

 

所幸在與老師討論臨床事務的過程中突然察覺,胃鏡注射肉毒桿菌似乎是個不錯的題目,立刻在網路上搜尋,正好這個題目離上一篇 meta-analysis 有段時間,最近也有新的 RCT 發表,趕緊跟老師同事們著手蒐集 data,看來,有時候好的題目就在手邊,只是有沒有被發現而已。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