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醫師

001
2023 / 2 / 13

2023 / 2 / 12(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郭欣慧醫師、江佩璋醫師

 

 

001

 

 

這是很有趣的一個梯次,在上課前,同學們普遍對自己沒什麼信心,覺得才剛安裝試用版,真的可以畫出整套 SCI 統合分析的圖片嗎?

 

但到了互動實作時間結束時,上傳圖片的同學非常多,而且即使有些還可以建議的細節,整體品質卻都已經是可以投稿的水準。真的非常厲害。

 

在評選最後得獎者時,甚至有六位的圖片都沒有問題,最後只好根據圖片順序是否正確來排序,選出最後的得獎者。

 

以下,看看那些還能建議的細節,以及得獎同學的作品吧!

 

 

那些還能建議的細節

 

 

01

 

 

建議取消下方橫線。右邊的 weight 請記得加上囉。

 

 

02

 

 

建議照手冊第 33 頁上方的步驟,將 bar graph 去掉,避免右邊出現空白欄位。

 

 

03

 

 

右邊的 weight 忘了加上,有些可惜,補上即可。

 

 

04

 

 

圖片下方留白太多,可以在作圖的時候就收緊,或者事後裁切也行。

 

 

05

 

 

欄位 Z-Value 請記得去除。

 

 

06

 

 

欄位 Z-Value 請記得去除。右方的圖示區,建議照範例做灰階,因為全黑的壓迫感太重,層次感也消失,有些可惜。

 

 

07

 

 

這個有點細微,就是究竟下方的標籤,右邊該標 Placebo 或 CoQ10?雖然都可以,但建議要有自己的想法會比較好。因為寫 Placebo 可以說是 Favor placebo,但寫 CoQ10 則是表示 CoQ10 較多一個副作用,在指定論文我們是選擇填上 CoQ10 的。請參考。

 

 

08

 

 

XY 軸文字,可用 Font 功能將文字變大。也可用 Decimals 功能將小數點位數做處理。

 

 

09

 

 

不明原因,很少數人的電腦出這張圖的時候,會變成藍色的。不過這很好解決,記得改成全黑即可!

 

以上都是小細節的建議,接著,我們來看看兩位得獎者的作品!

 

 

郭欣慧醫師

 

 

11

 

 

郭欣慧醫師的作品,整體感相當好,也沒有明顯的錯誤。這張總分析沒問題。

 

 

12

 

 

敏感性分析也很好,風格跟之前的圖片一致。

 

 

13

 

14

 

 

分組分析兩張,細節上都很棒。郭醫師有稍微調過行距,不過因為 CMA 的行距調整並不是很直觀,我們在這次的改款其實把這部分的教學拿掉了,直出也是沒問題的。郭醫師的調整則處理得恰到好處,很不錯。

 

 

15

 

16

 

 

統合迴歸的小數點位數有處理到,視覺一致感很好。

 

 

17

 

 

漏斗圖原廠處理,沒有問題。

 

 

18

 

 

副作用分析,方向性跟我們的建議一致,該一致的欄位也都跟之前一樣,很不錯。

 

是套簡單一致,審閱者也沒得嫌的好套圖,恭喜郭醫師!

 

 

江佩璋醫師

 

 

21

 

 

江佩璋醫師的作品,則是完全照我們上課的建議處理,行距沒有經過調整,整體的視覺也不錯。這也是我們現在更推薦給初學者的作法。

 

 

22

 

 

敏感性分析做得不錯,欄位跟其他圖片一致。

 

 

23

 

24

 

 

分組分析很好,兩張套圖的細節都一致,權重呈現也沒問題!

 

 

25

 

26

 

 

迴歸分析的小數點處理得宜,很棒。

 

 

27

 

 

漏斗圖原廠式樣,沒問題。

 

 

28

 

 

最後的副作用分析,方向與我們建議的一致,欄位與前面其他分析統一,很不錯。

 

這也是一套拿去投稿不會失禮,審閱者也沒得嫌的好作品,恭喜江醫師!

 

 

最新活動

 

 

00_cover
2023 / 1 / 9

2023 / 1 / 8(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徐振傑牙醫師、吳立智醫師

 

 

00_cover

 

 

這次課程後,許多同學用匿名手寫,或者私下跟我們回饋,都提到,他們其實曾經自己嘗試過一陣子,或者也上過一些課程,但從來沒辦法起步。今天來上課,真心覺得我們的課程是針對初學者設計的,不管是上課的內容,或者互動實作操作的技術,都讓他們很能上手,也更有信心。

 

這也是這次大改款的主要目的,講師們都實際體驗初學者會經歷過的一切,寫了兩篇 SCI 就為了作為各位上課的教材,自然整個規劃起來都截然不同。

 

很高興各位同學都能實際上手,這次同學們的製圖細節處理得都不錯,能建議的也不是很多,一起來看看。並進一步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閱讀更多 »

00
2022 / 9 / 26

2022 / 9 / 24(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羅世融醫師、王廷瑋同學

 

 

00

 

 

早上才剛安裝 CMA 試用版,就只有 10 天或 10 次的試用機會,真的能夠學會軟體操作嗎?

 

真的可以!

 

看看同學們的作品,即使打上 Evaluation copy,依然很確定是精彩的 forest plot,被 SCI 期刊接受也一點都不失禮!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358_FIO
2022 / 8 / 24

零基礎起步,發表人生第一篇統合分析。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王韻婷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以全身免疫發炎指數作為頭頸癌預後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829_0358_FIO

 

 

多位學長參加過新思惟課程,一致給予好評。

 

在報名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之前,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見解,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有許多複雜統計圖表交織的印象,至於如何統計跟文章架構則根本毫無概念。

 

曾動心想報名上課了解,又擔心課程內容不如心得分享那樣精彩且有幫助,而屢屢卻步,但在得知科內多位學長曾參加過新思惟其他工作坊,給予一致好評,破除心中的疑慮後,終於鼓起勇氣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一堂啟發我進入 meta-analysis 殿堂的基石。

 

閱讀更多 »

00
2022 / 8 / 1

2022 / 7 / 30(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戴光裕醫師、許有志醫師

 

 

00

 

 

「我早上才剛安裝軟體,還沒打開過。中午幾個小時就能讓我畫出 SCI 等級的圖表嗎?」

 

當然可以。我們看看一位同學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他說「確實能讓新手於一日的課程中做出符合 SCI 投稿水準的圖表。」

 

 

001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625_0422
2022 / 6 / 30

減少新手必經的陣痛期,讓人一次學完就上手。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骨科部 李翼安 醫師

 

 

Meta-analysis_20220625_0422

 

 

為了拚升等,面對論文重重關卡,只能硬著頭皮。

 

論文寫作一直是臨床醫師必須面對的課題,尤其是醫院或是學校升等有要求的時候。

 

一篇論文的寫作,如果是從無到有,論文題目的發想只算第一步,接著就是要收集適當的研究材料,也就是病例數。病例的收集順利與否,牽涉到天時、地利、人和,就算有好幾個醫師一起合作,要收集到足夠的病例數常常都是曠日廢時;其他還有行政方面,例如 IRB 繁瑣的送審,甚至還要親身去審查委員會做口頭報告。

 

假使有幸一切順利將全文寫出,投稿之後 reviewer 問了某些問題,而恰巧在你所收集的資料之中沒有這一項,若不能將所有病例召回重新做資料的收集,就只能大方承認研究設計的不足,任憑宰割。所以從零到文章刊登,需要克服重重的困難,如果真的運氣不好,遇到過不去的關卡就只能徒呼負負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