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不一定,反倒有可能是好機會。
如果你找到一篇新的統合分析,這兩年出版的,而且統合之後,沒有更新的臨床研究。那麼的確,這個主題不能做了。
如果你找到一篇統合分析,是五年前的,收入 8 篇。但是出版之後,又有 5 篇新的研究出來,那麼恭喜你,這不只可以做,還是最適合新手起步的主題:update meta-analysis。
為什麼適合新手呢?有以下原因:
答:(蔡依橙)不一定,反倒有可能是好機會。
如果你找到一篇新的統合分析,這兩年出版的,而且統合之後,沒有更新的臨床研究。那麼的確,這個主題不能做了。
如果你找到一篇統合分析,是五年前的,收入 8 篇。但是出版之後,又有 5 篇新的研究出來,那麼恭喜你,這不只可以做,還是最適合新手起步的主題:update meta-analysis。
為什麼適合新手呢?有以下原因:
答:(蔡依橙)這是常見的問題,解決方法是:把主題範圍放寬一些。
我們把前三篇發表的 meta-analysis 稱為起步,起步階段,重點是在於「發表」,並讓自己熟悉那整個整理文獻、完成統計、全文寫作、投稿修改、正式刊出的經驗。這個過程,題目是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並不重要。
就像我立志想做心臟瓣膜手術大師,也不是第一台刀就從瓣膜手術開始練,而是得從實習醫師當起,先學會打中央靜脈導管、會抽動脈血,然後住院醫師時期,從簡單的人工血管置放、動靜脈廔管創建、周邊動靜脈手術,然後再開始協助老師們,幫患者接上心肺機,習慣打開心臟的整個流程、熟悉各種手術突發狀況,最後才是修補或置換瓣膜。
作者:三軍總醫院 腎臟內科 蔡炳煌 醫師
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再次來到新思惟的課堂,這次報名的是《統合分析工作坊》。醫院內有許多統合分析的高手,不須依賴他人,就可以穩定產出 original article,而我,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了解卻是貧乏無比,遑論撰寫統合分析的文章。
幸好,包括研究的規劃、通篇論文的架構、如何萃取各研究重要的資料,以及圖表應該如何製作及呈現,在這一整天的課程裡均有做講解。
作者:骨科 吳行正 醫師
統合分析不需要經過研究倫理委員會的審查,也不需要臨床病例的收案。因此,統合分析是沒有研究資源者快速入門的好方法。
統合分析是把前人發表的論文,匯整成具有臨床意義的資訊,所以首先是文獻搜尋這步驟。
文獻搜尋是論文寫作最重要的起頭,搜尋文章遺漏、搜尋方式錯誤,都將帶來功虧一簣的慘劇,讓我們欲哭無淚!論文的題目以自己的專業領域為主,用關鍵字來搜尋並篩選論文,並利用搜尋結果,回頭看關鍵字的搜尋條件是否需要修改。若沒有充足的理由,千萬不可輕易將文獻剔除,否則遇到審稿者就是該篇論文作者時,就很可能遭到拒稿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