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00_banner_Meta-analysis_20220212_0483
2022 / 2 / 16

2022 / 2 / 12(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banner_Meta-analysis_20220212_0483

 

 

雖然已經有發表的經驗,但要以 leader 而非成員的身分撰寫,心裡還是虛虛的,今天之後更有信心。

 

從寫作、投稿到製圖,講師們於每一個環節都毫不藏私、傾囊相授,便是希望以自身豐富的老手經驗,讓同學們無須歷經新手階段的耗時摸索,直接以高效率的方式直達 meta-analysis 的學問核心,並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起步要領,研究不再卡關。

 

暌違多年再上課,新思惟從未讓我失望,含金量極高!

 

這門課專為初學者量身設計,以「發表 SCI」作為學習核心,由三位優秀的講師作嚮導帶領學員入門,不僅提供了投稿、搜尋文獻的實際操作技巧,更引導大家避開撰寫論文的誤區,解決疑難雜症,帶大家走向最短、最快且已經有人成功的捷徑。

 

時間長度安排良好,內容簡潔有系統,收穫良多。

 

新思惟瞭解學員所需,為學習之路做盡完善規劃,您想得到的、沒想到的,都在課堂上準備好了。我們用一天的時間,協助新手克服困境,讓無資源者也能有成功起步的機會。

 

對於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1_seizure_YehWC_06
2022 / 2 / 16

[快訊] 葉威志醫師團隊,關於癲癇患者快速動眼睡眠減少之統合分析,獲 Seizure 刊登!

 

 

01_seizure_YehWC_06

 

 

文章介紹

 

癲癇患者的睡眠結構,與正常人並不相同,而且其睡眠結構的破壞,可能與疾病的治療狀態有關。不過,目前文獻對於癲癇究竟怎麼影響睡眠結構,並無定論,葉醫師團隊預計將既有研究做統合,得出結論。

 

經收入 24 篇文獻,789 位癲癇患者與 599 位健康對照組,發現局部癲癇患者的快速動眼睡眠與睡眠效率均有減少,全身型癲癇則有較多的慢波睡眠與較低的睡眠效率。次族群分析發現,抗癲癇藥物治療,在全身型癲癇患者身上,可以恢復快速動眼周期,但在局部型癲癇患者則否。

 

藉由統合分析,將零星的研究整理起來,獲得當下醫學知識凝聚成的結論,對於知識爆炸的時代,相當重要。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01_FIP_HsuCW_13_LeiWT_10
2022 / 1 / 18

[快訊] 雷偉德與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川崎氏症患者日後產生氣喘與過敏性鼻炎機會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刊登!

 

 

01_FIP_HsuCW_13_LeiWT_10

 

 

文章介紹

 

臨床上,雷醫師觀察到,似乎川崎氏症患者之後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比較高,但沒有確切數據,目前文獻上,不同的研究也有不同的結果,於是雷醫師與許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個統合分析,看看目前的文獻整體趨勢如何。

 

搜尋文獻後,收入了 4 篇文章,比較川崎氏症患者與對照組的過敏性疾病發生率差異,統合後發現,川崎氏症患者在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罹患率,的確比對照組高,但異位性皮膚炎卻沒有類似的趨勢。

 

本篇統合雖然收入的文章較少,但因為總共收入的研究對象很大,以得過川崎氏症又有過敏疾病的人數來說,都超過 8000,說服力很強。加上雖然過去許多研究並沒有獲得統計顯著的結論,但效應方向都類似,在 N 值變大了之後,就呈現出清楚的結論。這正是統合分析最重要的價值,而雷醫師與許醫師團隊,也在正確的時機切入了適當的主題。

 

 

恭喜雷醫師與許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CSM_HsuCW_12_ChenTY_02
2022 / 1 / 7

[快訊] 許智維與陳田育醫師團隊,關於猝睡症與出生月份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刊登!

 

 

01_JCSM_HsuCW_12_ChenTY_02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前幾年做了大量的資料探勘,以健保資料庫,研究各種精神科相關疾病與月份的關係,並進一步結合既有文獻,做統合分析。這是個蠻完整且特殊的操作,將原創資料加上既有文獻,對一個現象做出總結。

 

一般以臺灣的升等狀況來說,這樣的資料量,直接寫成兩篇會是比較常見的狀況,不過在生涯早期,能堅持自己想要的發表樣貌,不走分數與論文量最大化策略,也是很帥氣的!

 

這次許醫師與陳田育醫師團隊,想研究的是猝睡症與月份之間的關係,藉由臺灣的資料,加上既有世界各國的文獻,更多了地理上的分析。本篇收入 7 篇研究,共 3776 位患者,來自 8 個區域。整體來說,三月跟八月猝睡症比例最高,四月最少。不過,月份分析並沒有達顯著差異。

 

進一步,作者發現,其實北美、亞洲、歐洲,好發跟少見的月份並不相同。在所有分析中,只有在北美的春天月份出生,有顯著較高的機會產生猝睡症(RR=1.21)。

 

作者認為,以上的資訊表示,猝睡症可能是有環境因子的,才會導致各地區的出生月與疾病發生率都不一樣。

 

 

恭喜許醫師與陳醫師!

 

閱讀更多 »

01_FIO_YinTC_01
2021 / 12 / 27

[快訊] 鄞子傑醫師團隊,關於乙狀結腸與直腸癌手術的下腸繫膜動脈結紮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01_FIO_YinTC_01

 

 

文章介紹

 

對於乙狀結腸與直腸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時,究竟在下腸繫膜動脈的處理上,應該高位結紮,還是低位結紮,目前仍無定論。

 

主張高位結紮者,認為出血少、工作範圍清楚、淋巴廓清徹底,可能獲得較好的預後。但主張低位結紮者,認為綁得太高,會使得之後的腸道吻合處缺血,而只要淋巴結清得好,預後也不見得比較差。鄞醫師團隊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於是回顧既有文獻,完成這篇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共 17 篇文獻,包括 4 篇隨機對照研究,總共有 1846 位患者接受低位結紮加上高位淋巴廓清,2648 位接受高位結紮。結果發現,低位結紮組的腸道吻合滲漏較少、清出的淋巴結較少,不過下腸繫膜根部清出的淋巴結數目一樣,而且長期癌症相關預後沒有比較差。

 

作者總結認為,低位下腸繫膜動脈結紮,只要配上高位淋巴廓清,其實效果不錯,也很安全。

 

對於自己在臨床上曾經有的疑惑,做點文獻搜尋,如果發現過去沒有人做過統合,或者有人三五年前做過統合,而且最近又有新的臨床研究發表,就是很好的機會,一邊回顧文獻,一邊幫自己寫篇論文發表!臨床上很實用,且對自己的學術品牌也有加分!

 

 

恭喜鄞醫師!

 

閱讀更多 »

01_JCG_LeeSC_01
2021 / 12 / 27

[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血中 IgG4 用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01_JCG_LeeSC_01

 

 

文章介紹

 

雖然有蠻多研究,建議可以使用血中 IgG4 濃度,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不過實際應該用什麼數值作為分界,以及與胰臟癌能否區分,都是問題。李醫師團隊,預計回顧既有文獻,並對這些問題做出建議。

 

研究收入了 13 篇文章,有 594 位自體免疫胰臟炎患者與 958 位胰臟癌患者的 IgG4 數值,分析後發現,IgG4 的確與自體免疫胰臟炎有關。進一步分析,究竟應該用 140 mg/dL 或 280 mg/dL 做分界時,發現應該要用 140,因為 280 雖然增加了 specificity,但這時 sensitivity 會很嚴重的降低。

 

作者總結,IgG4 是個很好的指標,可區分自體免疫胰臟炎與胰臟癌,建議的分界值為 140 mg/dL。

 

從臨床的真實問題出發,查閱文獻,發現目前莫衷一是,這時就是個很好的機會做統合,並從結果中進一步萃取對臨床照護有用的簡單數字,是很棒的學術研究題材!

 

 

恭喜李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