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才剛安裝 CMA 試用版,就只有 10 天或 10 次的試用機會,真的能夠學會軟體操作嗎?
真的可以!
看看同學們的作品,即使打上 Evaluation copy,依然很確定是精彩的 forest plot,被 SCI 期刊接受也一點都不失禮!
早上才剛安裝 CMA 試用版,就只有 10 天或 10 次的試用機會,真的能夠學會軟體操作嗎?
真的可以!
看看同學們的作品,即使打上 Evaluation copy,依然很確定是精彩的 forest plot,被 SCI 期刊接受也一點都不失禮!
作者:奇美醫院 麻醉科 鄧宜家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鄧宜家醫師團隊,關於全身麻醉合併硬脊膜外止痛是否可減少認知障礙之統合分析,獲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Medicine 刊登!
從醫學生時期到住院醫師階段,閱讀醫學文獻已經成為我們獲取新知的日常,但即使念過無數篇的研究論文,我仍然很難僅從閱讀中就學會,如何從無到有自己完成一篇論文。尤其身為住院醫師,除了要磨練臨床技能,還要熟悉專科的知識,常常一眨眼時間就過去了,幾乎很難空出完整的時間,來學習論文的寫作。
而對於不同的文章類型,也不是那麼的熟悉,尤其對統合分析這個類型,印象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但統計圖表複雜難懂,至於文章架構和如何自己撰寫,更毫無概念。剛好醫院邀請新思惟來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便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了。
作者:內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台北分院 楊昭男 醫師
從沒想過有機會來上統合分析,因為之前發現課程都在星期六,雖然對統合分析覺得很有趣,但星期六要上班,因此無法上課。
然而,可能是一直看新思惟的廣告,最近我打開臉書,時常跳出來的是新思惟課程文章,終於發現這一次課程是在星期日,而且竟然還有名額。於是,思考 3 天,內心的惡魔 天使告訴自己把它點下去。報名之後,有種終於完成使命的感覺。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王韻婷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以全身免疫發炎指數作為頭頸癌預後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在報名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之前,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見解,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有許多複雜統計圖表交織的印象,至於如何統計跟文章架構則根本毫無概念。
曾動心想報名上課了解,又擔心課程內容不如心得分享那樣精彩且有幫助,而屢屢卻步,但在得知科內多位學長曾參加過新思惟其他工作坊,給予一致好評,破除心中的疑慮後,終於鼓起勇氣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一堂啟發我進入 meta-analysis 殿堂的基石。
這幾個梯次,我們持續的在優化互動實作流程,目前的版本,更對新手友善,幾乎可以避開各種常見的失誤。
也是因此,同學們上傳的作品都相當不錯,以至於能拿出來講解的小失誤都不多,以下我們就看看這為數不多的小失誤,然後再一起欣賞得獎同學的作品囉!
作者:成大醫院 張庭瑜 醫師
其實從醫學生時期就常常在醫院當中聽到新思惟,但是礙於價格,即使被內容說服了也沒來上課。這次很幸運是受醫院主任器重,願意全額贊助才有機會來感受新思惟。
在見習時統合分析研究就已經蔚為流行,研究團隊亦有學長以統合分析為主力,然而每週進度報告光是專有名詞和圖表,對我而言都是似懂非懂的狀態,更不用說獨立完成一個統合分析研究。
不過在張醫師「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這堂課中,老師直接整理出類別變項應該看 OR、RR,連續變項應該要找 SD、 SE,為什麼 Fixed effect 大概是完全用不到。而且,老師不花很多時間深入每個統計名詞的意義,不會讓人失去專注力。就如蔡校長在上課前所述「如果目標是採到香菇平安回家,就不需要知道樹冠層分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