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工作坊

banner
2022 / 10 / 17

2022 / 12 / 17(六)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2 年 12 月 17 日(六)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特別加開:全新改版的統合分析『週六班』來囉!」

 

對初學者最友善的課程,最多校友成功發表的工作坊,全新教學設計、全新互動實作內容,開放報名囉!

 

 

 

 

這次的課程,是從根本開始全新打造的。

 

為了體驗實習醫師、PGY、住院醫師的心情,講師作者們離開自己熟悉的次專科範圍,進入一個新領域(抗氧化營養補充品),從頭開始認識領域現況,並找到適合撰寫的主題,然後運用上課所教的技術,初學者都能理解的方法,完成分析、寫成論文,並登在影響係數約 6 分的期刊。(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接著,根據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觀察,把初學者容易卡關、可能會遇到瓶頸的部分,系統性整理成課程內容,用最方便理解的方式陳述,達成高效教學。

 

新思惟最著名的互動實作,一樣保留下來,並重新設計,同樣讓各位做完整篇論文的統計,畫出國際期刊與審閱者都愛不釋手的漂亮圖表。

 

從找題目、文獻評讀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初學者比較困難的部分,通通都放進了這次的課程。

 

 

 

立即報名

 

閱讀更多 »

01_PP_TengIC_02
2022 / 10 / 11

[快訊] 鄧宜家醫師團隊,關於開顱手術使用頭皮神經阻斷術與術中血液動力狀態和術後疼痛之統合分析,獲 Pain Practice 刊登!

 

 

01_PP_TengIC_02

 

 

文章介紹

 

在開顱手術時,加上頭皮神經阻斷術,可以減少對神經的刺激,可能會在心跳血壓,以及術後疼痛反應出來,鄧醫師與其團隊,預計針對這個主題,作統合分析。

 

收入了 12 篇研究,統合後發現,使用頭皮神經阻斷,比起對照組,手術下刀後的心跳較低、血壓較低,術後一天時的疼痛較輕,不過兩天時則差不多。

 

針對以前已經有人做過的統合分析,找出新發表的文獻,並加以追蹤整理。如果能找到新的切入點、新的分組、新的發現,則是個很不錯的主題。因為有之前的文獻能作確認與反向工程,也很適合初學者。

 

 

恭喜鄧醫師!

 

閱讀更多 »

strucuture_fip
2022 / 10 / 3

圖表順序先決定 論文分段寫出來

 

講者:蔡依橙

 

 

strucuture_fip

 

 

找到主題,並收集好數據後,就是做統計圖表。別擔心,實際操作我們將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帶大家親自完成自己的一套 SCI 期刊等級統計。

 

這堂課要分享的是,當你已經確定一個主題可以做,到實際寫成論文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你要決定自己論文的敘事模式,也就是說,你要講一個什麼故事。當你有總結果、分組結果、迴歸結果、敏感性分析、漏斗圖的時候,該怎麼去排列組合,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

 

這跟玩 Uno 或十三支這類的卡牌類遊戲很類似,拿到同一套牌,有些人就是能想出一套策略,變成組合技,一路贏到最後;有些人,卻會用直覺但不理想的方法,把一套好牌打成零碎且不連續的散沙。

 

這個步驟很重要,如果沒有先決定,而直接埋頭撰寫論文,很可能寫到後面才發現錯誤,於是全文重寫,或者更糟的,當投稿出去後,讓審閱者覺得煩躁、破碎、無邏輯,幾個月的努力,在人家十分鐘的閱讀後,就按下 reject 退稿。

 

決定好圖表順序、敘事邏輯之後,接著把四大段落寫出來,也是初學者常犯錯的地方。你是不是常常覺得:Introduction 的東西好像 Discussion 要再提一次?寫 Abstract 的時候怎麼好像又是那幾句?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感覺,那表示你對寫作的掌握度是不夠的,而這種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 的重複感,會讓審閱者直覺認定你是個菜鳥,不是學術界自己人,而選擇退稿。

 

課程中,會把四大段落寫作時的常見錯誤,以及內行人的架構寫法,做完整的分享。

 

最近,臺灣開始嚴格檢驗論文抄襲問題,如果日後你打算升等、爭取主管缺,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白紙黑字在網路上都查得到的論文,變成負面因素。但偏偏統合分析的論文,每一篇研究方法都有點類似,要如何寫出相似度低、原創性高的論文?這也是我們在課程中會回答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1115
2022 / 10 / 3

互動實作時間: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指導:新思惟講師助教群

 

 

Meta-analysis_20230108_0554

 

 

互動實作時間,是新思惟的招牌,我們不只帶你用自己的筆電跑軟體,還把整篇 SCI 論文的統計全部做出來,只有這樣,同學才能確定自己回家後,能用自己的筆電、自己的滑鼠,完成一樣的東西。你也才有自信,當有了數據與資料後,能夠輸入並做出自己的結果。

 

中午時間我們要做的,是將一篇我們特別為這個課程所撰寫的指定論文,刊登在約 6 分雜誌的統合分析,裡頭所有的統計都實際跑過一次,包括 overall meta-analysis、subgroup analysis、meta-regression、sensitivity analysis、funnel plot、Egger’s test 都有。初學者寫出第一篇統合分析所需要知道的,我們全部練習一次。

 

 

 

01_fip_cover

 

 

新思惟的課程最特別的是,除了跑出統計,還會教你製圖,把圖片的美感提升到 SCI 期刊都覺得好的狀態。不只是圖片,連表格、流程圖也有,甚至還開發了比原廠更好用的 Cochrane Risk of Bias 2 圖表,方便同學直接使用。

 

互動實作時間,任何東西都可以問喔,包括初學者對於介面操作的疑惑,或甚至你的基本電腦操作不熟,我們專業的講師助教群都會協助您。甚至,在指定的練習題做完之後,如果您有帶自己卡關或正在寫的研究過來,有個別的寫作問題,也都歡迎討論。

 

 

03_combine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appraisal_fip
2022 / 10 / 3

文獻評讀:量表選擇、操作技巧、實際示範

 

講者:蔡依橙

 

 

appraisal_fip

 

 

文獻評讀,是多數初學者害怕的部分。害怕選錯量表、害怕給錯評級、害怕製表製圖不好看。這堂課就是要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根據自己的投稿經驗,以及這幾年的趨勢進展,直接告訴大家,幾十種量表,到底要怎麼選,並詳細說明理由,以及審閱者通常會看的細節。接著,示範實際上要怎麼使用量表、怎麼評估研究,並把裡頭幾個初學者不容易懂的專有名詞做個說明。最後,也教各位,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該怎麼自己嘗試解決,不只給各位魚吃,還教大家回家自己怎麼釣。

 

有些量表過於簡化,初學者很喜歡選,但往往審閱者一看就退稿,簡單說個「作者群使用了過時且過於簡陋的量表」,就能理直氣壯地按下 reject。有些量表,原廠化簡為繁,給的資料過於複雜,令初學者卻步且眼花撩亂。上課時,我們會告訴你哪些量表已經過時,不要再用,也會告訴你複雜定義的量表其實沒有那麼困難,可以直指重點只看其中部分關鍵。

 

如果懂以上的技巧,文獻評讀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屬於相對簡單的部分,因為只要投入時間,一篇一篇看、一格一格評分,總會做完。

 

課程中我們會針對常見量表之一 Cochrane Risk of Bias 2 做說明。因為 Cochrane 在這方面的文件檔案相當多,軟體也不算好操作,做出來的圖表雖然顏色豐富,但閱讀不易,在設計元素上仍有改進空間。我們開發了整套對初學者友善的流程,以及製圖製表工具,讓事情變得簡單,歡迎一起來學!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0_innovarad_CHWu_Meta-analysis_20220924_192
2022 / 9 / 29

比其他課程好吸收、能認識研究夥伴,新思惟工作坊的吸引力!

 

作者: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部 診斷科 伍崇弘 主任

 

 

00_innovarad_CHWu_Meta-analysis_20220924_192 

  

在醫院部門內協助推動醫師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醫師都因臨床試驗所需的門檻較高、需投入的時間較長,且常因忙碌的臨床看診工作導致收案困難,而無法順利完成收案工作。

 

另外,也因為對於撰寫文章的方法與架構不熟悉,常導致寫作停滯不前,到了投稿階段,又因不清楚整個投稿的流程,而四處卡關。只要有任何一個關卡無法解決,就會使得研究工作裹足不前,0 與 1 之間,真的是有著遙遠、難以跨過的距離。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