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2021 / 9 / 1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現已額滿。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作者:台中榮總 林俐伶 醫師
其實曾手刀報名過《統合分析工作坊》,後來在參加的前一刻,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恐懼,轉讓給其他人,那時我以為,應該要有基本的論文訓練才有資格參加。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那時沒有卻步,說不定早就可以回饋新思惟團隊了。不過也因為陸續參加過研究相關的工作坊,這次毫不猶豫地報名了,希望將課堂中學到的新功夫,加入明年計畫的藍圖。
在控制胃酸分泌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PPI,是常被使用的藥物。因其藥物機轉,也可能藉由升高胃泌素的濃度,刺激胰島素分泌,那麼,使用 PPI 的糖尿病患者,會不會血糖控制得比沒使用的糖尿病患者好呢?又,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較好,使用 PPI 的非糖尿病患者,會不會因此減少日後變成糖尿病的機會?這是彭醫師與黃醫師團隊想知道的。
研究收入了 7 篇血糖控制論文與 5 篇糖尿病產生風險論文。統合後發現,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有服用 PPI,其 HbA1c 數值顯著降低、空腹血糖也顯著降低。在沒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 PPI,並沒有減少之後發生糖尿病的機率。
作者認為,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使用 PPI 控制胃酸時,要注意血糖藥的劑量,並與 PPI 的存在做整體考量。
本文的研究設計有兩層,不只回答一個簡單的血糖控制問題,更進一步回答糖尿病的風險問題,得到「血糖控制會不錯,但在一般人並不會減少日後糖尿病產生的機率」,為 PPI 的血糖效果做了定位,清楚呈現效益,也能避免過度延伸。
因為概念簡單且好懂,本文刊出後,迅速獲得許多國際媒體醫療記者的報導,除英文外,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土耳其語也有。
能夠有這麼快速的傳播跟影響力,除了彭醫師與黃醫師本身論文特質之外,也同時因為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與 Endocrine Society 會固定發布新聞稿,將對一般患者有意義的學術論文選出,用白話新聞稿方式發布,這對於增加學會影響力、增加學者投稿意願、增進學者知名度,都有明顯的幫助!
恭喜彭醫師與黃醫師!
PLOS ONE 是創刊於 2006 年的知名 open access 期刊,對傳統學術期刊營運模式所產生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譬如蔡校長部落格文章:「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PLOS ONE 特性為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對論文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2019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740,在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領域為 Q2(27/71) 期刊。整體來說,是名氣好、網頁介面佳、科學社群經營積極的知名 OA 品牌。
口腔癌的患者,如果淋巴結腫大時,很有可能代表疾病已經沿著淋巴散播出去。而蔡醫師團隊想要知道,如果我們在口腔癌患者身上觀察到腫大的淋巴結,是不是真的代表預後比較差。
收入了 2009 到 2019 年的 11 篇研究後,累積的受試者數為 20607。統合後發現,較多的淋巴結腫大,的確跟較差的 over all survival、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isease-free survival 有關。如果要找個最高 hazard ratio 的 cutoff value,在 overall survival 是 3,在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是 3,在 disease-free survival 則是 4。整體來說,在 3 以下,hazard ratio 會逐漸上升,但 4 之後的風險增加就不明顯。
作者總結認為,在口腔扁平細胞癌,淋巴結腫大量,的確是一個獨立的預後因子。
將臨床上曾經懷疑過,或者不確定的事情,藉由統合分析整理並量化,可以臨床工作參考,也是很好的發表主題。
再次恭喜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