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庚醫院 風濕免疫科 李蒔青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血中 IgG4 用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想要成為一個醫師科學家」有多麼困難?在國內讀研究所,甚至出國深造,這樣便可以成功嗎?
研究的方法、執行,到最後數據產出,能夠成功發表論文,這當中一關又一關,除非是鴻運當頭,要不就是天縱英才(像蔡校長這樣的人),可我想,自己絕對不是這類人。
作者:長庚醫院 風濕免疫科 李蒔青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血中 IgG4 用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刊登!
「想要成為一個醫師科學家」有多麼困難?在國內讀研究所,甚至出國深造,這樣便可以成功嗎?
研究的方法、執行,到最後數據產出,能夠成功發表論文,這當中一關又一關,除非是鴻運當頭,要不就是天縱英才(像蔡校長這樣的人),可我想,自己絕對不是這類人。
對於乙狀結腸與直腸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時,究竟在下腸繫膜動脈的處理上,應該高位結紮,還是低位結紮,目前仍無定論。
主張高位結紮者,認為出血少、工作範圍清楚、淋巴廓清徹底,可能獲得較好的預後。但主張低位結紮者,認為綁得太高,會使得之後的腸道吻合處缺血,而只要淋巴結清得好,預後也不見得比較差。鄞醫師團隊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於是回顧既有文獻,完成這篇統合分析。
研究收入了共 17 篇文獻,包括 4 篇隨機對照研究,總共有 1846 位患者接受低位結紮加上高位淋巴廓清,2648 位接受高位結紮。結果發現,低位結紮組的腸道吻合滲漏較少、清出的淋巴結較少,不過下腸繫膜根部清出的淋巴結數目一樣,而且長期癌症相關預後沒有比較差。
作者總結認為,低位下腸繫膜動脈結紮,只要配上高位淋巴廓清,其實效果不錯,也很安全。
對於自己在臨床上曾經有的疑惑,做點文獻搜尋,如果發現過去沒有人做過統合,或者有人三五年前做過統合,而且最近又有新的臨床研究發表,就是很好的機會,一邊回顧文獻,一邊幫自己寫篇論文發表!臨床上很實用,且對自己的學術品牌也有加分!
恭喜鄞醫師!
雖然有蠻多研究,建議可以使用血中 IgG4 濃度,以診斷自體免疫胰臟炎,不過實際應該用什麼數值作為分界,以及與胰臟癌能否區分,都是問題。李醫師團隊,預計回顧既有文獻,並對這些問題做出建議。
研究收入了 13 篇文章,有 594 位自體免疫胰臟炎患者與 958 位胰臟癌患者的 IgG4 數值,分析後發現,IgG4 的確與自體免疫胰臟炎有關。進一步分析,究竟應該用 140 mg/dL 或 280 mg/dL 做分界時,發現應該要用 140,因為 280 雖然增加了 specificity,但這時 sensitivity 會很嚴重的降低。
作者總結,IgG4 是個很好的指標,可區分自體免疫胰臟炎與胰臟癌,建議的分界值為 140 mg/dL。
從臨床的真實問題出發,查閱文獻,發現目前莫衷一是,這時就是個很好的機會做統合,並從結果中進一步萃取對臨床照護有用的簡單數字,是很棒的學術研究題材!
恭喜李醫師!
作者:臺大醫院 藥劑部 吳建志 組長
其實我並不是研究的新手,這幾年陸陸續續發表了一些論文,所以對學術論文的寫作是有一定的能力的。那為什麼會來上《統合分析工作坊》呢?主要是藥師這個職業,在各大醫院都很投入在 Evidence-Based Medicine,也有不少醫院的藥師有能力做出 meta-analysis 的文章並發表,另外就是平常工作時也很常會看到 meta-analysis 的文章,但對背後的細節,有時候並不是太了解。
基於以上理由,我也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寫出一篇 meta-analysis,之後或許也能在醫院形成一個自己的團隊,有固定的產出。不過萬事起頭難,就如同蔡校長說的,對專業人員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所以雖然學費不便宜,但為了能最有效率的學會發表 meta-analysis,也就不遲疑的把卡刷下去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是以現代醫學藥物為主,但如果合併使用針刺、艾灸、電針等針灸相關技術,會不會比較好呢?這是盧醫師團隊有興趣知道的問題,於是有此統合分析。
經收入 12 篇隨機對照研究,並有 874 位受試者,分析發現,比起單獨使用現代醫學治療,合併使用針灸相關技術,能夠降低 CRP、ESR、疼痛 VAS、DAS-28、SJC、TJC 等參數。
作者認為針灸相關技術,能在合併使用現代醫學藥物治療時,產生效益。未來或可往這方向進一步設計研究!
恭喜盧醫師!
作者:安南醫院 精神科 張俊鴻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 NDMA 受體增進藥物與失智症患者認知功能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目前為止,一共發表了六篇統合論文,其中五篇是第一作者,都是自己親手寫,親自回覆;其中四篇是探討 NMDA 接受體路徑調控;而這篇論文要特別感謝資深統計分析師林星帆顧問和張凱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