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統合分析

00_FB_Meta-analysis_20210731_0196
2021 / 8 / 4

2021 / 7 / 31(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10731_0196

 

 

三級警戒之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我們努力的恢復課程,適應新的場地、新的座位間隔,同學跟工作人員們都戴一天的口罩,大家也能適應習慣。感覺很不容易。

 

很開心又跟各位見面,一起帶給初學者們一樣難忘的學習與啟發,是很棒的事!

 

課前提醒與現場的指導,皆十分有耐心與貼心。感謝新思惟生動與專業的教學,讓非醫學領域的學員也可以吸收內容。

 

課程以發表為學習導向,不僅能深入了解 meta-analysis 論文的寫作架構與邏輯,還有廣獲好評的招牌「互動實作」,帶各位實際走過統計流程,做出 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 期刊等級的全套統合分析圖;從寫作到產出,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讓邁向研究之路的每一步,都更加紮實。

 

精采的課程內容,之前也想嘗試挑已經發表的 meta-analysis 來做學習,但總不了解其內涵,今天終於認識其精髓。

 

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過來人,深知自己一個人摸索起步並不容易,所以將超過 300 篇的論文發表經驗,轉化為課堂知識,直接帶各位踏出統合分析的第一步,精準地解決菜鳥上路的所有問題,以高效的學習幫助大家一次到位!

 

收穫滿滿,希望早日投稿成功,打鐵趁熱。

 

工作坊開課至今已協助多位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拚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超前部署,把握機會的窗口。可見掌握這個好工具之後,論文發表真的是指日可待!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01_BMJSPC_WuMK_07_TsengPT_58
2021 / 8 / 4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01_BMJSPC_WuMK_07_TsengPT_58

 

 

文章介紹

 

癌症病人約有 45% 會有中至重度的癌因性疲憊,對於生活品質影響很大。目前證據強度最高的介入方式,是運動,不過這牽涉到改變患者的行為,難度較大。曾醫師想研究看看,光照療法對於癌因性疲憊,是否有效?

 

共收入 9 篇文章 231 位患者做統合分析,結果發現,每天早上用白光照 30 分鐘,對比於暗紅光,患者的疲憊嚴重程度有顯著改善。相對的,照白光則對憂鬱程度、生活品質,沒有顯著幫助。但整體來說,照白光與暗紅光相比,患者的接受度與安全性則是類似。

 

對於臨床上有意思的問題,在新的研究出來後,如果稍加分析發現能得到一些過去統合分析沒能看到的細節,加以整理刊登,是個不錯的研究策略。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01_SR_ChangPC_ChangTW_02
2021 / 8 / 4

[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內視鏡袖狀胃切除手術,使用不同尺寸探條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R_ChangPC_ChangTW_02

 

 

文章介紹

 

對於嚴重肥胖的患者,內視鏡縮胃手術是個常見的治療方式,開刀過程,會以一個管狀物,作為探條經過胃部,然後再沿著探條的一側,將胃部縫合切除,讓胃體積縮小,只保留一部分的容積。

 

不過,這個探條大小究竟要怎麼選,目前沒有定論。選大了可能減重效果不好,選小了可能產生併發症。張醫師團隊,預計使用統合分析,看看使用各種尺寸探條的論文,呈現出來的減重效果與併發症如何。

 

共收入了 15 篇研究,2848 位受試者,評估不同尺寸的探條,以及其體重減輕程度、併發症、縫合處滲漏等。結果發現,中型(33–36 Fr.)與小型(≤ 32 Fr.)探條,在體重減輕方面效果最好,不過中型探條的術後併發症最少。作者認為目前內視鏡袖狀胃切除手術,最適合使用的探條尺寸,為 33–36 Fr.。

 

能夠藉由統合分析的方式,將手術技術的細節確定下來,並提供實證數據,是相當不錯的研究方向!

 

 

恭喜兩位張醫師!

 

閱讀更多 »

00cover
2021 / 8 / 2

2021 / 7 / 31(六)「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吳智中醫師、陳彥如醫師

 

 

00cover

 

 

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兩個月,導致很多想要學習統合分析,趁疫情期間寫作的朋友,一直無法如願。終於,在調降成二級警戒後,我們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在空間與流程上做了調整,順利在降載狀況下,持續開課。

 

這次的同學們,學習慾望都很強烈,互動實作時間也積極處理完指定論文的各種圖片與表格,真正在自己的電腦上,實際處理過數據,甚至生成 SCI 期刊等級的圖表。

 

閱讀更多 »

00_FB_20210731_rader
2021 / 8 / 2

2021 / 7 / 31(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10731_rade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7 分,最高達 4.88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69%,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38%,住院醫師佔 27%,醫學生佔 15%,越來越多年輕醫師甚至是醫學生,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醫院的臨床醫師,聽到學生是具有撰寫 meta-analysis 的能力時,會更願意接受這位學生,並一步一步帶領他走向學術的殿堂。
  • 非醫療相關有 12%,醫療相關 8%,學員組成包含:助理教授、研究所博士生 / 碩士生。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參加學員中,僅有 38%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01_CIR_YangCC_02
2021 / 7 / 29

[快訊] 楊政群醫師團隊,關於植入性胎盤患者以子宮動脈栓塞術減少手術出血之統合分析,獲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刊登!

 

 

01_CIR_YangCC_02

 

 

文章介紹

 

在懷孕形成胎盤後,部分的患者,可能會有胎盤植入的問題,也就是胎盤組織深入到子宮的肌肉層。這樣的孕婦在生產的時候,有可能因為胎盤無法單獨娩出,而導致大量出血,甚至影響到產婦的生命。

 

標準的處理方法,是進行剖腹產,用比較大的控制視野,穩當的將胎兒取出,然後根據植入的狀況,切除胎盤植入部分的子宮,或切除全子宮。

 

由於這個過程隨時都有大出血的可能,所以一個可能的作法是,在切除子宮前,不影響胎兒的狀況下,做子宮動脈的栓塞,讓子宮的血液供應不那麼豐富,或許有機會能減少出血量,也讓過程不那麼驚險。

 

楊醫師團隊,預計回顧既有的文獻,看看在這個議題上,術中子宮動脈栓塞術,對於植入性胎盤患者分娩過程的效果。

 

研究收入了 11 篇回溯性世代研究,以及 5 個案例系列,共 421 位產婦經預防性術中子宮動脈栓塞治療,374 位則沒有,作為對照組。統計發現,做過預防性術中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患者,剖腹過程的出血量明顯較少、也比較少需要轉為緊急子宮切除,不過,整體住院天數以及輸血量並沒有顯著不同。子宮動脈栓塞的併發症比例不高,但有 2 例產生子宮壞死。

 

作者總結,術中子宮動脈栓塞,對於出血控制很有效,甚至也可能因此有機會只切除部分子宮,保留患者再懷孕的機會。

 

對於臨床上概念上行得通,實際上也有在做,但總覺得設計隨機對照實驗,對患者的治療上可能有道德疑慮的狀況,改用文獻回顧的方式,做統合分析發表,除了能夠指引臨床治療方向,也是一個很好的研究發展策略。

 

 

恭喜楊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