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蔡依橙

QA_53
2023 / 1 / 3

問:如何讓臨床老師有動機,用引導的方式好好教住院醫師?

 

 

QA_53

 

 

問:校長您好,我在科內負責安排教學,最近對科內主治醫師跟住院醫師的衝突感到疲倦。是這樣的,某主治醫師帶住院醫師,教個幾次學不會,就大聲罵人。主治醫師的教學方法有改進空間,但該上的教學課程也都上了。住院醫師有錯當然可以念,但念到人家沒尊嚴實在也是不好。我的問題是,如何讓臨床老師有動機,使用引導的方式,來好好教住院醫師?

 

答:(蔡依橙)

 

我自己在醫院教學過好一段時間,誠心認為,會用心教的老師,都是在燃燒自己的熱情,是自己有信念才這麼做的。

 

之所以多數主治醫師不喜歡教,是因為他真的沒有動機。我們思考一下這個結構就知道,認真把住院醫師教會了,日後要不是離開,就是升上來跟自己搶業績、搶位子。

 

閱讀更多 »

00
2022 / 11 / 14

2022 / 11 / 13(日)「統合分析製圖大賽」得獎作品:粘心華醫師、傅煦媛博士

 

 

00

 

 

這是我們籌備已久的大改款,從指定論文、互動實作、課程設計,全部大改造。

 

其中互動實作,是要讓同學們親手做出一篇 6 分左右統合分析文章的全部圖表,讓同學們親自體驗整個過程。日後回家就能用類似方式,做出自己的分析,寫出自己的論文。

 

整個教學內容更完整、更豐富,也延長了互動實作時間,讓同學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理解並完成。

 

結果相當令人振奮,同學們上傳的作品,成熟度都相當高,至少有中上水準,剩下可以建議的,大概都只是小細節而已。

 

閱讀更多 »

00_FB_20221113_radar
2022 / 11 / 14

2022 / 11 / 13(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1_20221113_radar

 

 

全新改版後的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89 分,單堂分數最高達到 5.0 滿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學員最年輕者為 24 歲,年齡最長者為 53 歲。課程專為 meta-analysis 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你是想破蛋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準備好的人才會遇到機緣,也才抓的住機會。
  • 首次參加新思惟活動的新朋友佔 47%,老朋友佔 53%。由於課後校友論文發表不斷創高,越來越多的新朋友相信我們高品質的課程,真的能幫助各位學術生涯順利起步,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47%。不只是醫學中心,非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因應醫學評鑑與升格壓力,跟臨床工作或教學相比,學術研究的生產,也是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Meta-analysis 的文章,不需要 IRB,只要電腦能上網搜尋文獻資料庫就能寫出來,不再受資源、時間侷限所苦,研究更容易發表。有新手課後五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 有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58%,當我們想要在自己領域,成為有很多見解的專家,一定要有夠多的 publication,而能最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生出來,被人家認可的文章型態,就是 meta-analysis。提升自己的實力,也豐富了學術經歷。
  • 本次的學員組成: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學生、生化博士、餐飲系助理教授、獸醫師、放射師、管理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至今協助許多學員順利起步,只要問對問題、用對方式,藥師護理師都有校友成功發表!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經歷過從 0 到 1 的過程。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統合分析之外,如果有臨床研究課程需求,歡迎參考我們的另外兩個工作坊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821_0120
2022 / 11 / 7

2023 / 1 / 8(日)活動內容

 

統合分析工作坊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kshop

 

2023 年 1 月 8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張凱閔醫師 / 曾秉濤醫師 / 蔡依橙醫師

 

 

banner

 

 

全新教學設計、全新互動實作內容,2023 年首梯開放報名囉!

 

 

 

 

這次改款後的課程,是從根本開始全新打造的。

 

為了體現課程所教的技術,是初學者都能理解的方法,講師們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次專科範圍,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從頭開始認識領域現況,並找到適合撰寫的主題,運用課程的教學內容,完成分析、寫成論文,並登在影響係數約 6 分的期刊。(細節參閱「指定論文(2023-)」頁面)

 

接著,根據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觀察,把初學者容易卡關、可能會遇到瓶頸的部分,系統性整理成課程內容,用最方便理解的方式陳述,達成高效教學。

 

新思惟最著名的互動實作,一樣保留下來,並重新設計,同樣讓各位做完整篇論文的統計,畫出國際期刊與審閱者都愛不釋手的漂亮圖表。

 

從找題目、文獻評讀到統計製圖,從寫作、投稿到 revision,整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初學者比較困難的部分,通通都放進了這次的課程。

 

 

 

立即報名 1/8(日)

 

閱讀更多 »

Composite2023_2
2022 / 10 / 3

課程講者

 

 

Composite2023_2

 

 

講師介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許多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閱讀更多 »

strucuture_fip
2022 / 10 / 3

圖表順序先決定 論文分段寫出來

 

講者:蔡依橙

 

 

strucuture_fip

 

 

找到主題,並收集好數據後,就是做統計圖表。別擔心,實際操作我們將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帶大家親自完成自己的一套 SCI 期刊等級統計。

 

這堂課要分享的是,當你已經確定一個主題可以做,到實際寫成論文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你要決定自己論文的敘事模式,也就是說,你要講一個什麼故事。當你有總結果、分組結果、迴歸結果、敏感性分析、漏斗圖的時候,該怎麼去排列組合,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

 

這跟玩 Uno 或十三支這類的卡牌類遊戲很類似,拿到同一套牌,有些人就是能想出一套策略,變成組合技,一路贏到最後;有些人,卻會用直覺但不理想的方法,把一套好牌打成零碎且不連續的散沙。

 

這個步驟很重要,如果沒有先決定,而直接埋頭撰寫論文,很可能寫到後面才發現錯誤,於是全文重寫,或者更糟的,當投稿出去後,讓審閱者覺得煩躁、破碎、無邏輯,幾個月的努力,在人家十分鐘的閱讀後,就按下 reject 退稿。

 

決定好圖表順序、敘事邏輯之後,接著把四大段落寫出來,也是初學者常犯錯的地方。你是不是常常覺得:Introduction 的東西好像 Discussion 要再提一次?寫 Abstract 的時候怎麼好像又是那幾句?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感覺,那表示你對寫作的掌握度是不夠的,而這種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 的重複感,會讓審閱者直覺認定你是個菜鳥,不是學術界自己人,而選擇退稿。

 

課程中,會把四大段落寫作時的常見錯誤,以及內行人的架構寫法,做完整的分享。

 

最近,臺灣開始嚴格檢驗論文抄襲問題,如果日後你打算升等、爭取主管缺,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白紙黑字在網路上都查得到的論文,變成負面因素。但偏偏統合分析的論文,每一篇研究方法都有點類似,要如何寫出相似度低、原創性高的論文?這也是我們在課程中會回答的。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