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高醫附院

Meta-analysis_20200216_1099
2024 / 2 / 27

逐漸熟悉統合分析寫作,第五篇 SCI 論文到手!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使用 PDI 改善減重代謝手術的術中與術後護理之單一中心經驗加上統合分析,獲 Obesity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1099

 

 

嘗試了幾篇統合分析文章的撰寫與投稿後,對於題目發想、蒐集資料、統計、文章撰寫、投稿等等的流程掌握漸漸熟練,與夥伴們的合作也越來越有默契。正好我們團隊累積一些關於減重代謝手術術中使用 dexmedetomidine 的資料,並計劃撰寫與投稿,因此針對相關主題進行文獻搜尋。

 

與團隊夥伴討論後,決定利用所掌握的統合分析技巧結合原著論文撰寫的經驗,來完成這次的原著論文。

 

 

找到合適的題材和方向,開始進行寫作。

 

Dexmedetomidine 常用於加護病房的鎮靜止痛藥物,用在嘗試與訓練脫離呼吸器的病人,因為這個藥物不太影響呼吸功能。對於減重代謝的病人,術後鎮靜止痛與止吐非常重要,而且由於肥胖的關係,呼吸道的維持也非常重要,dexmedetomidine 相當適合用於此臨床情境。

 

近年也有不少文獻與統合分析針對減重代謝手術的病患使用 dexmedetomidine 於術後鎮靜止痛與止吐進行研究與探討,但對於亞洲族群的資料較缺乏,也有新的研究發表,因此我們認為正適合進行統合分析的研究。

 

閱讀更多 »

ajs_changpc_04_changtw_04_share
2022 / 12 / 7

和夥伴再度克服論文之路的艱辛,課後第四篇發表!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誘發式肺量計可增進肺切除術後照顧之統合分析,獲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ajs_changpc_04_changtw_04_share

 

 

在上完統合分析的課程後,與朋友們合作幾篇,對於蒐集資料與投稿的流程也漸漸有初步的了解。也不時觀察臨床上有沒有適合的題目,可以繼續投入研究。在外科病房,術後對於肺部復原很重視,不論是腹部大手術或是胸腔肺部手術,常常可以看到病人做 incentive spirometry 的訓練(Triflow),因此開始思考,不知道這樣的處置有沒有實證上的支持。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JPM
2022 / 5 / 27

在 OA 期刊,為自己的論文找到歸宿。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 [快訊] 張博智、陳楷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肺部手術後的胸管引流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JPM

 

 

在老師和夥伴們的協助下,總算完成了第三篇統合分析的文章,並順利刊登在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回想寫作與投稿的點點滴滴,雖然辛苦,卻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旅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216_0918
2020 / 8 / 13

驗證自己學會了撰寫統合分析的技能。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胃內注射肉毒桿菌素作為減重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Obesity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0918

 

 

其實題目就在身邊,等著自己發掘。

 

今年年初,在老師的鼓勵下,參加了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課後在回程的高鐵上,想說打鐵要趁熱,趁著剛上完的熱情,開始動手尋找適合的題目。然而在搜尋題目的過程中,雖運用了課堂所學技巧,但是,許多我想得到的題目別人早就做完,馬上遭受滿滿的挫折,光是尋找能夠下手的題目,就耗費掉許多時間與精神。

 

所幸在與老師討論臨床事務的過程中突然察覺,胃鏡注射肉毒桿菌似乎是個不錯的題目,立刻在網路上搜尋,正好這個題目離上一篇 meta-analysis 有段時間,最近也有新的 RCT 發表,趕緊跟老師同事們著手蒐集 data,看來,有時候好的題目就在手邊,只是有沒有被發現而已。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TWChang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42
2020 / 2 / 21

不用 IRB、免收案,就能寫論文,這不就是我要的嗎?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01_innovarad_TWChang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42

 

 

沒資源的年輕醫師,該如何寫出論文?

 

小時候看著學長姐們發表論文在國際期刊上,覺得很佩服並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和學長姐們一樣。進入臨床後,漸漸了解不同研究類型,發現統合分析能夠把不同研究團體的成果,結合再一起,而且又不用申請 IRB 或花費時間去收案,覺得非常神奇,心裡也覺得應該蠻適合在臨床剛起步的我。

 

但是,閱讀幾篇統合分析的研究之後,各式各樣的圖表、未知的統計方式,讓人一頭霧水,而且想到要在一片文獻海裡面,找出適當的文章,擷取其中精華,就覺得頭腦混沌,不知道從何下手。學生時期就有聽聞過新思惟的課程,在網路上新開班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剛好值班上能夠配合,就趕快報名,希望能夠學到講師們的精華。

 

雖然課程當天剛好寒流來襲,去上課的路上又飄著毛毛細雨,但是想到能夠學習到統合分析的觀念和技巧,心理覺得相當興奮。

 

一到現場,就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熱情和細心,不但有精美的上課講義、源源不絕來提振精神的咖啡(雖然上課內容太豐富,不太需要提振精神),還有一個統合分析工作坊的馬克杯(回去繼續提醒我們要好好寫 paper),讓人對這堂課充滿期待。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BCHuang_Meta-analysis_20181124_1221
2018 / 11 / 30

初探統合分析的秘密

 

作者:高醫附院 家醫科 黃柏誠 醫師

 

 

01_innovarad_BCHuang_Meta-analysis_20181124_1221

 

 

降低統計的距離感

 

 

02_BCHuang_01

 

 

實證醫學最高證據等級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總給我一種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研究所時跟著上課老師一步一步,用免費軟體和 Excel 嘗試做 network meta-analysis,心得是好複雜,按流程做完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對結果的解讀也懵懵懂懂。

 

「學校統計課的最後結果,就是讓人害怕統計」這句略帶戲謔的話,很貼切的說出現在大部份學生遇到的困境。就連課程講師之一張凱閔醫師,都承認生物統計學是少數大學時代拿低分的課程。但是要進行研究,怎麼能不學統計呢?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