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systematic review

tsaims_meta-analysis_20171022_0877_FB
2017 / 10 / 27

課程結束,我的戰鬥開始了!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tsaims_meta-analysis_20171022_0877

 

 

我也想做統合分析研究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RMA)是將相同主題的論文,進行整理與統計,綜合評估的結果。

 

在研究文獻大量噴發的現代,SRMA 研究將相關文獻完整的回顧與梳理並得出結論,提供我們非常有效率的知識獲取途徑。我平時在醫院也常有機會閱讀 SRMA 論文,也期許自己有一天能發表 SRMA 論文。然而,閱讀別人的論文和自己發表論文之間有一道鴻溝,光憑自己土法煉鋼,很難跨越,必須有良師指點才能達成。因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學習良伴「新思惟」。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1022_0706
2017 / 10 / 27

多一分證據、多一分把握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171022_0706

 

 

課程的細膩度不斷上升

 

參加新思惟多次,除了固定的雞湯灌頂,在活動細膩度的上升幅度之明顯,每次都令人有感。

 

這次,從開始的報名通知,就能感受到課程經過專業的規劃。課前問答涵蓋內容十分全面,將學員的問題分類整理,並請講者回覆,這一點真的必須感謝課程規劃者的用心。這讓我不僅從自己的問題得到解答,也透過看見他人的問題,增加自己的思考廣度,又能預習課程、增加學習效果,是很棒的設計。

 

另外,課程的操作手冊,真的非常令人驚豔!以往參加統計軟體課程,講義大多只提供幾張 A4 紙,用文字說明操作過程,無實際操作畫面、造成軟體按鍵位置、操作程序解釋不清;再加上講者為了符合課表規劃,常常趕進度、忽略細節,造成學員無法跟上,課程中,又常因為浪費時間尋找某幾個特定按鍵,所以無法跟上授課內容,導致整體學習效果不佳。

 

閱讀更多 »

ChengWC_meta-analysis_20171022_0712_FB
2017 / 10 / 27

醫學研究路上,你我並不孤單。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胸腔科 鄭文建 醫師

 

 

ChengWC_meta-analysis_20171022_0712

 

 

實證醫學證據最強

 

臨床醫師照顧病人,就要講求實證醫學,而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就是金字塔的頂端,黃金準則。以前老師只有教我們如何評讀,但是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除了教我們評讀外,最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自己完成,並將之寫成研究論文。

 

身為臨床醫師真的心動了,為了讓自己的醫療行為更符合實證醫學,還有讓自己的學術研究更多樣化,深深覺得投資自己要趁早,所以毅然決然報名了。

 

閱讀更多 »

LeeKH_meta-analysis_20171022_0632_FB
2017 / 10 / 27

研究領域中的新選擇

 

作者:長庚醫院 中醫針傷科 李科宏 主任

 

 

LeeKH_meta-analysis_20171022_0632

 

 

研究新分支: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大學時期,我知道有個名詞叫統計,大學的生物統計是我不認識它,它也不認識我,上課總跟不上進度,所以只能睡覺,考試就聽天由命,所以可想而知,我對醫學研究所需的基礎統計知識,嚴重匱乏。

 

進入研究所後,終於可以自己實際跑統計,因為老師的教材有 SPSS 軟體 step-by-step 的步驟,所以即使研究所畢業數年,需要統計時照著步驟,不用憑藉虛無縹緲的記憶,也不需面對浪費生命的風險,更省去了統計專家跟你說「研究設計錯誤」的窘境。所以,感謝老師當初的教材,讓我在研究所初步嘗到統計的甜頭,而這樣的學習程度,竟也幫助我撐過了好幾年的學術要求。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enkc_meta_analysis_20170604-443
2017 / 6 / 9

統合分析,專業知識的實證懶人包。

 

作者:成大醫院 口腔顎面外科 陳畊仲 醫師

 

 

01_innovarad_chenkc_meta_analysis_20170604-443

 

 

已經忘了多久沒有走進新思惟小班工作坊的教室,睽違許久,新開設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吸引我又噴了三萬 再一次來接受校長的指導。

 

「畊仲,好久不見,最近又計畫去哪個主題樂園,怎麼有興趣來上這堂課?」一如往常,一進教室,校長總是操著台中腔 親切的來問候,了解一下學員。「在醫學中心,應該還是以 wet lab 為主吧?要開始嘗試 dry lab 嗎?」

 

被校長這麼一問,腦袋裡當初念碩士,一人包辦「所有」wet lab 大小事的不堪 辛苦回憶,像人生跑馬燈 一股腦快速從腦袋的 D 槽往 RAM 移動。其中,有一件事我應該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janks_meta_analysis_20170416-130
2017 / 4 / 21

充滿感恩的統合分析課程

 

作者:安南醫院 放射腫瘤科 詹凱翔 醫師

 

 

00_FB_innovarad_janks_meta_analysis_20170416-130

 

 

碰壁的過往

 

在醫學生時期,由於實證醫學的風行,常常聽到老師提到高證據等級的「meta-analysis」或者「systematic review」,於是便對這樣的論文起了相當高不可攀的印象,而且實際去研讀後發現,其研究的廣度以及使用的統計方法都跟傳統上生物統計有所不同,更加深對此「文體」景仰的態度。

 

然而,在醫院中許多前輩或者老師對於「meta-analysis」的態度似乎與它在實證醫學的地位不匹配,「臨床試驗」或者「實驗室研究」似乎才是王道與正途。再加上常常詢問關於「meta-analysis」怎麼做出,卻一直找不到能夠知道或者願意傳授方法的「高人」。於是,對我來說,「meta-analysis」大概就屬於只能遠觀而無法碰觸「逸品」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