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0_FB_accpm_tengic_01_Meta-analysis_20210911_0285
2022 / 9 / 13

從對統合分析論文陌生,到能寫出一篇文章。

 

作者:奇美醫院 麻醉科 鄧宜家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鄧宜家醫師團隊,關於全身麻醉合併硬脊膜外止痛是否可減少認知障礙之統合分析,獲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Medicine 刊登!

 

 

00_FB_accpm_tengic_01_Meta-analysis_20210911_0285

 

 

從會看到會寫,是很遙遠的一段路。

 

從醫學生時期到住院醫師階段,閱讀醫學文獻已經成為我們獲取新知的日常,但即使念過無數篇的研究論文,我仍然很難僅從閱讀中就學會,如何從無到有自己完成一篇論文。尤其身為住院醫師,除了要磨練臨床技能,還要熟悉專科的知識,常常一眨眼時間就過去了,幾乎很難空出完整的時間,來學習論文的寫作。

 

而對於不同的文章類型,也不是那麼的熟悉,尤其對統合分析這個類型,印象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但統計圖表複雜難懂,至於文章架構和如何自己撰寫,更毫無概念。剛好醫院邀請新思惟來舉辦《統合分析工作坊》,便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了。

 

閱讀更多 »

01_CNM_TsengNC_01
2022 / 8 / 30

[快訊] 曾能泉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18-FPSMA PET/CT 偵測攝護腺癌之統合分析,獲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刊登!

 

 

01_CNM_TsengNC_01

 

 

文章介紹

 

PET/CT 通常使用的是 FDG 作為顯影之用。不過除了 FDG 之外,我們也可以針對個別疾病,作更為專一性的設計,像是使用對攝護腺專一的標定物 18F-PSMA-1007 來作 PET/CT。曾醫師團隊想知道,究竟使用 18F-PSMA-1007 來診斷攝護腺癌的診斷力如何,於是有此統合分析。

 

收入了 12 個研究共 540 位患者,分析發現,18F-PSMA-1007 PET/CT 對攝護腺癌的整體診斷力為 94%;陽性預測值部分,對病理確認的腫瘤為 0.9,對局部淋巴轉移為 0.94,對局部攝護腺腫瘤為 0.84。整體來說,作者們認為 18F-PSMA-1007 PET/CT 診斷攝護腺癌的能力相當好。

 

針對近年新發展的科技,在回顧文獻後,順帶做個統合分析,是不錯的論文發表策略!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829_0358_FIO
2022 / 8 / 24

零基礎起步,發表人生第一篇統合分析。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王韻婷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以全身免疫發炎指數作為頭頸癌預後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829_0358_FIO

 

 

多位學長參加過新思惟課程,一致給予好評。

 

在報名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之前,對於統合分析文章的見解,只停留在證據等級很高、有許多複雜統計圖表交織的印象,至於如何統計跟文章架構則根本毫無概念。

 

曾動心想報名上課了解,又擔心課程內容不如心得分享那樣精彩且有幫助,而屢屢卻步,但在得知科內多位學長曾參加過新思惟其他工作坊,給予一致好評,破除心中的疑慮後,終於鼓起勇氣報名了《統合分析工作坊》,一堂啟發我進入 meta-analysis 殿堂的基石。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2022 / 8 / 18

[快訊] 吳綺蓁護理師團隊,關於夜班工作者以人工光照減少疲倦程度之研究,獲 Health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文章介紹

 

夜班工作者,因為需要專注警醒的時間,正好是生理時鐘最疲倦想睡的時間,如何協助這些人保持清醒,增進工作效率並減少疲倦感造成的危害,一直是研究的主題之一。因為人的眼睛與大腦,對於光的組成與特定波長似乎有明確的反應,吳護理師與其團隊,想知道在既有文獻中,人工光照介入對於協助夜班工作者保持清醒是否有幫助,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了 14 篇共 7 個國家的研究,統合後發現,強化藍光的白光,色溫超過 5000K 的光照介入,對於降低夜班工作者的疲倦感,有明顯效果。在環境照明燈具有更多種選擇的今天,我們或許可以藉由環境的設置,為夜班工作者打造更適合且安全的環境。

 

從工作的困境出發,搜尋文獻的過程中,找到相關的研究,並做統合,是很棒的主題尋找與發表策略!

 

 

恭喜吳護理師!

 

閱讀更多 »

01_FIO_WangYT_01
2022 / 8 / 16

[快訊] 王韻婷醫師團隊,以全身免疫發炎指數作為頭頸癌預後指標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01_FIO_WangYT_01

 

 

文章介紹

 

全身免疫發炎指數 SII,是一個新且方便的指標,只需要抽個 CBC,用血小板、中性球、淋巴球,簡單計算即可得到。過去的研究發現,SII 可能可以做很好的癌症預後預測,但也有研究得到不同結論。王醫師團隊,預計針對 SII 對頭頸癌的預後預測,做統合分析,了解現有文獻的結論為何。

 

收入 12 篇文獻共 4369 位頭頸癌患者,分析後發現,較高的治療前 SII,與較差的總存活率、無疾病存活率、無惡化存活率,都有關。分層分析發現,不論腫瘤的位置、治療方式、癌症分期、收入樣本數、SII 切分點、SII 切分點決定方法為何,SII 對總死亡率的預測力都在。另外,高 SII 值也與較嚴重的 T 分期和淋巴轉移有關。

 

作者總結,在頭頸癌患者,SII 是個非常方便、快速且有疾病狀態與預後預測力的指標!很值得臨床使用。

 

 

恭喜王醫師!

 

閱讀更多 »

01_ACCPM_TengIC_01
2022 / 8 / 10

[快訊] 鄧宜家醫師團隊,關於全身麻醉合併硬脊膜外止痛是否可減少認知障礙之統合分析,獲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Medicine 刊登!

 

 

01_ACCPM_TengIC_01

 

 

文章介紹

 

因為手術會造成疼痛,臨床上常用全身麻醉,讓病人失去記憶,並減少痛感。不過因為周邊神經仍可能有痛覺刺激與細胞活動,有人認為,即使用了全身麻醉,還是可以在硬脊膜外加強注射,達成更好的止痛效果。不過,究竟合併硬脊膜外注射後,是否可減少譫妄或認知障礙。鄧醫師對這個議題有興趣,打算統合現有文獻,得出結論。

 

研究收入了 8 篇共 2376 位受試者,統合後發現,合併硬脊膜外注射,其術後譫妄或認知障礙與傳統作法並無差異。不過,硬脊膜外注射組,有較低的術後噁心嘔吐比例,在 24 小時時的疼痛分數較低,但 36-72 小時則無。

 

作者總結,在心臟以外的手術,全身麻醉之外加上硬脊膜外止痛,其術後譫妄與認知障礙的機會,與單做全身麻醉無異。

 

對自己有興趣的臨床議題,做統合分析,除了可以得到整體結論,也能了解更多進階細節,是很棒的研究主題。

 

 

恭喜鄧醫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