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共享榮耀

01_JPR_TsengPT_45
2020 / 5 / 13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褪黑素對陣發性偏頭痛治療效益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刊登!

 

 

01_JPR_TsengPT_45

 

 

文章介紹

 

褪黑素補充治療,被認為對於預防陣發性偏頭痛有效果,但因為 FDA 也核准了許多不同的陣發性偏頭痛預防藥物,到底褪黑素跟這些其他治療比起來,效益如何,目前沒有定論。

 

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收集所有預防陣發性偏頭痛相關研究並有對照組者,以網絡統合分析比較,希望能為褪黑素治療的效益做出結論。

 

收入 25 個隨機分配對照研究,共 4499 位患者後,以治療後偏頭痛的發生頻率做為預後指標,結果發現,每天睡前給予褪黑素 3mg,對於降低偏頭痛發生頻率最為有效,對治療有反應的比例則是第二高。綜合治療效果、遵從性、副作用來考量,睡前服用褪黑素 3mg 是所有治療中,最理想的選擇。

 

本研究對於陣發性偏頭痛患者的藥物治療,做出了總結,並根據臨床真實情況給出建議,是很實用的研究!

 

 

曾秉濤醫師近年從不懂論文開始,前來新思惟論文工作坊學習論文寫作,鑽研統合分析技能並開始發表,現今一年文章產量平均約 10 篇,且 impact factor 持續提升,發表的文章,幾乎都是各領域的頂尖期刊!

 

尤其,曾醫師一直是在診所工作,並非我們認為研究資源與機會豐富的醫學中心,更令人覺得敬佩。

 

恭喜曾秉濤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8
2020 / 4 / 8

時間有限的小主管,用對方法一年發表三篇!

 

作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精神醫學部 張俊鴻 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肌氨酸治療思覺失調症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8

 

 

做出研究成績,獲得升遷機會。

 

2018 年 11 月 12 日我被推去火坑 調往南部分院擔任科主任,在這之前,大概只有在當兵還有學生時代當過班長。但是就像校長之前分享過,在一個體系工作,有點研究成績時,就有可能到其他分院獲得升遷的機會。

 

剛去的時候,還想為博士班論文繼續奮鬥,但是我很快就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只能說,前三個月真的是生不如死,那時已經有三位醫師陸續離開,兩位 NP 要離開,更不用提護理同仁了,整個科氣氛低迷。

 

當時我對分院的環境和人事完全不熟悉,有同仁客氣地問我:「下班在台南做什麼?」其實前三個月下班後我就直接昏倒在床上了,簡直跟當年內科值 12 小時急診的操勞一樣。就如校長之前分享的主管經驗,前半年是很難寫論文的,所以我的重點應該是趕快進入狀況,熟悉這裡的環境和人事。

 

閱讀更多 »

01_JP_ChangCH_14
2020 / 3 / 23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肌氨酸治療思覺失調症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JP_ChangCH_14

 

 

文章介紹

 

肌氨酸,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上,很有潛力,不過目前的研究結果眾說紛紜,張俊鴻醫師與其團隊,預計統合分析現有文獻,對肌氨酸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效果作個總結。

 

經過廣泛搜尋與篩選,共選入 7 個研究、326 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統合後發現,肌氨酸比起其他的對照藥物,有更好的臨床症狀改善,尤其 PANSS 分數在 70-79 區間者,以及症狀穩定者,效益較為顯著。如果與第一代或第二代的抗精神病藥物合用,也幾乎都更有效,除了 clozapine 之外。

 

對整體認知功能來說,肌氨酸比起其他對比藥物,雖有正向效果但統計上差異並不顯著。女性、患病時間較短,也似乎讓肌氨酸更為有效些,但統計上一樣沒有顯著差異。

 

作者總結,根據目前的文獻來看,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身上,肌氨酸比起其他藥物,對整體臨床症狀改善有幫助,但認知功能則沒有。

 

本文的圖表清晰美觀,邏輯論證與內容呈現也很不錯,是適合登載在 Q1 雜誌的好文。

 

 

恭喜張醫師!

 

閱讀更多 »

01_Medicine_TsaiSH_06_TsengPT_44
2020 / 3 / 16

[快訊] 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_TsaiSH_06_TsengPT_44

 

 

文章介紹

 

腎臟下端結石的治療方法很多,但究竟哪一種才是相對比較有效的,哪一種的併發症可能比較多,哪一種綜合來說最理想,目前仍無定論。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根據這個問題,作統合分析。

 

經收入 13 個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1832 位患者,接受 6 種不同的治療,處理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法包括 RIRS、PCNL、mini-PCNL、micro-PCNL、SWL、保守治療(縮寫全稱請參考原文)。由於研究的設計各有不同,使用 network meta-analysis 分析後發現,PCNL 的結石清除率最好,其次是 mini-PCNL。使用 meta-regression 分析,並未發現性別、年齡或結石尺寸對治療結果有明顯影響。

 

併發症方面,雖然 PCNL 似乎有較高的併發症比例,但與其他治療相比並未達到統計意義。

 

SWL(震波碎石)與其他治療相比,效果較差,且再治療機率明顯較高。

 

綜合以上,作者群認為,PCNL 是目前治療腎臟下端石頭最好的選項,具有效果好,併發症與其他治療差不多的特性。但因為本研究方法上的特性,未來仍須大型研究進一步確認。

 

 

本篇研究有多位新思惟校友合作,包括主要作者蔡昇翰醫師、曾秉濤醫師,以及吳易澄醫師、許智維醫師與雷偉德醫師。恭喜各位校友!

 

閱讀更多 »

01_BMCMD_MaHH_06
2020 / 3 / 10

[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研究單次與連續股神經阻斷效果差異之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01_BMCMD_MaHH_06

 

 

文章介紹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膝蓋的重要手術之一,但術後的疼痛往往令患者相當困擾,也因此發展出了股神經阻斷術,減輕術後疼痛。

 

初期是以單次注射的股神經阻斷術來止痛,但單次注射的藥效,估計只有 16 到 24 小時,於是,後續發展了連續式的股神經阻斷術,理論上應該能達到更有效且更長時間的疼痛控制。而馬醫師團隊預計統合這個領域的研究,以確認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是否真的較為優越。

 

收入 8 篇隨機對照實驗,共有 626 位受試者,統合後發現,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在術後 24 小時,在疼痛指數上有顯著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並沒有臨床上明顯的意義。術後 48 小時的疼痛,連續式與單次注射則沒有差異。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術,整體使用的鴉片類止痛藥量較低,不管是 24 或 48 小時都較低;但住院天數與噁心比例,兩者則是相似。

 

作者總結,使用連續式股神經阻斷,可以獲得整體較低的鴉片類止痛藥使用,但不見得能在術後疼痛中,產生臨床上明顯的改善。

 

這是篇蠻好的文章,從技術發展的「想當然爾」開始,好奇是否這樣的「想當然爾」能被實際數據支持,然後自行統合相關研究,發現其實臨床上這個「想當然爾」並不成立,並提供全世界的臨床工作者,高證據強度的建議。

 

 

恭喜馬醫師!

 

閱讀更多 »

03_Meta-analysis_20181124_0440
2020 / 2 / 26

我的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成功登上 PubMed!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相關文章:[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瑞貝塔治療流感,是否優於其他同類藥劑的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03_Meta-analysis_20181124_0440

 

 

剛學完論文寫作,再一次被推坑。

 

我一直印象很深刻,報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程沒多久,新思惟立刻又開了《統合分析工作坊》,那時候覺得「校長你啊哩母湯喔」,我才剛報名完,你又開新的課程。算了,那時候覺得自己短期內應該不會北上上課……

 

殊不知因為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回來發現要考量的現實因素很繁瑣,再看見統合分析不用寫 IRB?不用找實驗組、對照組?沒有資源也行?最多感覺就是花 CMA 的錢?

 

有了之前的上課經驗後,我相信新思惟要把這個困難的東西搞定,不會有問題,於是卡就刷下去了~(怎麼感覺跟遊戲課金一樣?XD)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