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投稿

00_FB_meta-analysis_20221217_0759
2022 / 12 / 21

2022 / 12 / 17(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21217_0759

 

 

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專為初學者所打造的!而且目標是,讓你不止發一篇,而是擁有可以連續發很多篇論文的能力!

 

這堂課對寫 paper 新手的幫助真的非常大!

 

最特別的是,講師們為了打造一個讓初學者能實際操作、運用的課程,嚴格的限制自己,站在初學者角度,發表兩篇約 6 分的 SCI!

 

站在初學者角度是什麼意思?限制又有哪些?

 

  • 不可以用進階技術、軟體。使用 CMA 跑出的 overall meta-analysis、subgroup analysis、meta-regression、sensitivity analysis、funnel plot、Egger’s test,只需要使用上課教的技巧,你絕對能跑出一模一樣的論文圖表。
  • 不可以在自己已經熟悉的領域。講師們的專長領域是復健科、精神科、放射科,那我們就跳入營養補充品、抗氧化物的領域。

 

我們模擬的,就是 PGY、年輕住院醫師,剛開始接觸專業領域,臨床工作很忙碌,但又要什麼都自己來的狀態。

 

我是第一次參加,真的很開心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也讓自己對於投稿的準備工作有更多的細節認識。

閱讀更多 »

QA_41
2022 / 11 / 22

問:最近幾家頂尖大學跟醫院,蠻看輕 OA 期刊,校長認為這個風氣會擴散到全臺灣嗎?

 

 

QA_41

 

 

答:(蔡依橙)

 

我認為不會。

 

這幾家帶頭的頂尖大學跟醫院,他們的研究量能真的不錯,也有非常多的年輕人表現很好,很多升副教授的論文分數表現,甚至超過現場的教授級評審委員。

 

說真的,臺灣是一代超過一代。

 

閱讀更多 »

QA_40_1
2022 / 11 / 22

問:校長,有人指名批評,說你都只叫人投稿 OA,為發表而發表,根本不是在教人做學問。你怎麼看?

 

 

QA_40_1

 

 

答:(蔡依橙)

 

我想這位老師並不清楚我們上課的內容,也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用與事實有出入的言語來評論,或許他有自己的脈絡跟動機,但我並不清楚。

 

關於 OA,同學可能有興趣,我補充幾點。

 

閱讀更多 »

2022 / 9 / 8

問:如何選擇適當的期刊?哪些期刊好投或是可以投?審稿速度快?

 

 

20220908_QA_21

 

 

答:(張凱閔)

 

在尋找投稿期刊,首先可看納入的文獻來自哪些期刊,是否有收統合分析類論文,如果該期刊符合本身的需求,則可嘗試投稿看看。還有在很多雜誌所收錄的 meta-analysis 文章,被認為是 original article,因此可以直接投稿,不需要雜誌社編輯來邀稿。

 
閱讀更多 »

01_KHHsieh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961
2021 / 5 / 14

「一天就能親手做出圖表」,原來不是口號,是真的!

 

作者:復康醫院 謝凱喧 物理治療師

 

 

01_KHHsieh_Meta-analyisis_20210509_0961

 

 

因為期許自己能在工作之餘再進修,但參加了許多的講座以及研討會以後,發現如果自己能夠自己整理文章並做出結論,才能真的將知識與技術完整的吸收。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YOu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09
2020 / 2 / 21

可以與講者深度探討論文沒有隔閡,是很難得的經驗!

 

作者:成大醫院 斗六分院 內科部 胸腔科 歐芷瑩 醫師

 

 

01_innovarad_CYOu_Meta-analysis_20200216_1209

 

 

臨床上的問題,就靠統合分析來解決!

 

當主治醫師多年來,一直專注在 original article 的著作,但是隨著臨床的工作容量逐漸增大,才慢慢發現,有些臨床問題,需要靠實證醫學或是統合分析相關的文章來回答,因此推開了我想要一窺統合分析文章的興趣。

 

除了想要幫助自己在臨床上可以獲得解答之外,當自己面臨醫學生的詢問、甚至是跟同儕間的討論、或實際面對病人的治療面,都會需要這樣的能力讓自己有不同的視野與高度,並且期待自己可以用更寬廣的角度,來找到解決臨床問題的答案。

 

最初,按下線上報名鍵的那一剎那,單純只是希望藉由了解統合分析的操作過程,進一步學會如何精闢的看待這樣的研究結果。但是經過一天的課程,我帶著急迫的心情,想要記錄自己的感想,除了課程的收穫遠超過自己的期待以外,主要是覺得,應該給設計課程的三位講師,獻上一份感恩的心意與最高的敬意。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