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新思惟國際

00_FB_20210822_rader
2021 / 8 / 23

2021 / 8 / 22(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00_20210822_rader

 

 

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71 分,最高達 4.89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

 

根據統計,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80%,感謝大家口耳相傳,讓更多新朋友願意來嘗試我們的高品質課程,而老朋友也繼續選擇新思惟。
  • 主治醫師佔 43%,住院醫師佔 30%,醫學生佔 5%,越來越多年輕醫師甚至是醫學生,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跟著專業講師學,拚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
  • 非醫療相關有 5%,醫療相關 12%,學員組成包含:助理教授、研究所博士生 / 碩士生。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 IRB,還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參加學員中,僅有 40% 已有 PubMed 第一或通訊作者文章。近年來,不論是進階者或初學者,對於 meta-analysis 感興趣並願意挑戰者持續增加,越早瞭解,越能把握先機。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閱讀更多 »

01_addiction_ZengBS_03_TsengPT_57
2021 / 8 / 11

[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非侵入性腦刺激的戒菸效益之統合分析,獲 Addiction 刊登!

 

 

01_addiction_ZengBS_03_TsengPT_57

 

 

文章介紹

 

吸菸成癮主要的生理機轉,來自於尼古丁的成癮性,以及其擾亂大腦中數種神經傳導物質與執行功能。近年許多非侵入性腦刺激 NIBS 的研究,在治療尼古丁依賴性上有不錯的成績,這些非侵入性腦刺激包括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以及經顱直接電刺激 tDCS。兩位曾醫師的團隊,希望能統合這些研究,並找出潛在效果最佳的治療條件,於是有此分析。

 

共收入 12 篇隨機對照研究,共有 710 位受試者。經網路統合分析比較後,10-Hz 的 rTMS 對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x (DLPFC) 的刺激,對於降低患者吸菸頻率的效果最好。而各種不同的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比,其遵從性並無顯著差異。

 

作者總結認為,對前額葉做非侵入性的腦刺激,能降低患者吸菸的頻率與數量,治療的接受度也很好。

 

曾秉濤醫師,在第一線診所執業時,對於各種可能提供的治療與協助,均會嘗試搜尋文獻,提供實證基礎。如果研究很多,但還沒有人做統合分析時,便會快速整理,並發表統合分析論文。自己的實證自己寫,而且幾乎都登在高分期刊,很有意思,也相當勵志!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SR
2021 / 8 / 5

統合分析能力在手,論文發表再下一城!

 

作者: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內視鏡袖狀胃切除手術,使用不同尺寸探條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216_0480_SR

 

 

學會撰寫統合分析,還想再拚第二篇!

 

在完成第一篇統合分析的文章「胃內注射肉毒桿菌素作為減重治療」後,便開始構思下一個題目,並在平常的臨床工作中觀察有沒有適合的題目。

 

恰巧在減重手術袖狀胃切除時,老師問了 clerk:「為什麼在做 gastric tube 的時候,會放一個 oral gastric tube 在裡面?」那時才認識到 bougie calibration 這個詞並上網搜尋,發現適當大小的 bougie 目前還沒有定論,看起來是一個有潛力的題目。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2021 / 8 / 5

協助零經驗的 PGY,降低研究發表的門檻。

 

作者:北醫 林旻翰 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362

 

 

初次參與院內研究,缺乏經驗而力不從心。

 

第一次得知新思惟是在我的醫學生時期,當時從網路廣告僅得知有一些投影片及報告設計的課程,對於見習階段的我來說,雖然有點興趣,在每次的臨床或學校報告中,總是希望自己兼顧內容之餘,也有一些設計的巧思,讓聽者能更融入其中,但當時的我因課業沒有立即的需求之下,沒能參與相關的工作坊或活動。

 

進入 PGY 一年之後,有機會參與醫院初步的研究計畫與工作,對於從沒有接觸研究的我來說,每天負擔臨床工作學習之餘有點力不從心,也因為少了許多臨床經驗,比較缺乏研究上的敏感度,對於整理臨床資料或是主題撰寫比較沒有方向。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744
2021 / 8 / 5

不再讓「我不會」,成為逃避寫 paper 的藉口!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教學部 葉權毅 實習醫師

 

 

Meta-analysis_20210731_0744

 

 

不同於在場其他參加同學的年紀,我是一個醫學系大五的見習生。還在實習階段,對於臨床的知識或是研究的敏感度,都完完全全不具備任何專業水準,但也正是因此,我選擇報名參加《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06
2021 / 8 / 5

非醫學背景的研究者,也能快速學會統合分析!

 

作者:匿名

 

 

Meta-analysis_20210731_0806

 

 

人文教育出身,課中也能輕鬆聽懂。

 

首先,非常感謝您們精闢的解說,此次的研習中讓我快速理解 meta-analysis  的應用。

 

我是人文教育領域的研究者,meta-analysis 在人文教育領域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法。課中的主要案例,雖然屬於醫學領域,但經過講師們的說明,讓一竅不通的我在參與這次的工作坊後,對於這個方法學有了更多的理解。

 

從 0 到 1 的路程是艱辛且不確定的,我無法確定以自己的領域去找,是否能夠找到本次研習中推薦的比較型 meta-analysis 的題目,或許會有點困難,但至少我已經開始了。比起尚未聽課之前,現在的我好像有那麼一點點信心,似乎找對題目與方向,就能自己生產出一篇 meta-analysis 的大作。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