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臨床

202401016_meta_syniu
2022 / 12 / 22

臨床如此繁忙,新思惟帶我們從中找到做研究的訣竅。

 

作者: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 牛思云 醫師

 

 

00_FB_innovard_meta-analysis_20221217_1037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近來受訓醫院的研究風氣盛行,目標不再只是追求病人數量,還積極鼓勵大家發表論文,去國外參加研討會,並有新的產出。

 

婦產科常需要在醫院值班,其實待在醫院的時間不少,但經常有突發的事情,導致時間變得零碎。常覺得自己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進入狀況太慢,可能是對自己研究的目標和架構不夠清楚,而無法有效的利用時間。

 

閱讀更多 »

QA_45
2022 / 12 / 8

問:全職陪小孩數年、讀博士班、寫論文、維持臨床能力、保持競爭力以維持選擇權。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不知道如何權衡,未來的自己才不會感到後悔?

 

 

QA_45

 

 

問:校長好,課後論文寫作有在進行,但苦惱於一些職涯規劃的問題。現今在區域醫院,除了要一線值班,其他都還好,不過接下來會請育嬰假,之後的可能性很多,一時也沒頭緒,請問我還要寫論文嗎?

 

是這樣的,我小孩還小,不到 2 歲,希望多花時間陪伴到他們上學。但是休息或去診所兼診這麼多年,不知道會不會後悔?另外,科內希望我們都去讀博士班,到底是讀博士班還是寫論文比較好?還是我想做什麼就去做,遇到問題再修正?

 

答:(蔡依橙)

 

我們來整理一下,你有幾個事情是想要的:全職陪小孩數年、維持臨床能力、讀博士班、寫論文、保持競爭力以維持選擇權。

 

我聽起來,全職陪伴小孩是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情,但你擔心其他可能性會消失。我的建議是,可以先用一年左右的時間衝一下論文,最好能發三篇左右,這樣就脫離新手村,擁有獨立寫作能力。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JHChen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38
2021 / 4 / 23

猶豫久了,總會有行動的那一天。

 

作者:基隆長庚 精神科 陳建鴻 醫師

 

 

00_FB_innovarad_JHChen_Meta-analysis_20210417_1338

 

 

身邊不少上過新思惟工作坊的朋友,許多都大推新思惟課程,不管是簡報課程、論文寫作、部落格與個人品牌。一直以來都想說,meta-analysis 這麼難的內容,應該是我最無緣的課程,但卻在開始要進行臨床研究,蒐集文獻的過程中想到,這些文獻是不是能寫成一篇 meta-analysis?

 

可能現在 Facebook 進步到不只監聽,還可以讀腦波,所以不斷跳出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的廣告,以及學員的上課回饋,讓我不禁好奇,上了一天課真的能就知道怎麼寫嗎?就在猶豫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已經錯過了三次報名機會,有一天腦筋不知道是接錯還是接對了,便心一狠按下報名鍵、下標 Windows 電腦、刷卡付錢,一氣呵成。

 

閱讀更多 »

01_QA_05_Meta-analysis_20200307_1246
2021 / 3 / 25

問:以一個尚未畢業的醫學生,統計工具也未精熟,最少要達到什麼樣的水準才能銜接未來住院醫師時期的論文寫作呢?

 

 

01_QA_05_Meta-analysis_20200307_1246

 

 

答:(蔡依橙)

 

因為論文寫作的流派很多,外科內科各有不同,臨床研究與統合分析也有所不同。以這次同學報名的統合分析的話,上課會分享的,是統合分析的核心概念、寫作方法、搜尋技巧與實際操作統計,是統合分析起步最重要的關鍵,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都適用。

 

對於還沒有臨床經驗的同學來說,你還缺乏的,是所謂的「臨床感」。也就是臨床上大家覺得什麼是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有用的分析。而這個有兩種補強方法: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2020 / 11 / 13

為了職涯、更為了初衷,要產出自己的文章!

 

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胸腔內科 陳長宏 主任

 

 

00_FB_innovarad_CHChen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96

 

 

找回寫 paper 的初心

 

從事臨床工作已許多年,每次拿到了統合分析的文獻,通常只會看 abstract 裡的 conclusion,其他圖表大概只會看小正方形搭配短線在那邊移來移去,或是小圓圈在一個三角形裡面跑來跑去,抑或是一堆紅黃綠的馬賽克,meta-analysis 對我來說大概就只是這樣,只要照著 conclusion 裡面講的做就好了!

 

壓根沒想過自己能不能寫出這種文章,但畢竟現實殘酷,雖說在臨床工作上已有一碗飯可以吃,但是老闆還是想把你碗裡的飯慢慢挖走,讓你做更多的工作,而前輩們沉溺在「過往我們如何如何」的榮光中說教。如果有 paper 發表,不僅飯會被挖的少一點,也可以不用太鳥前輩(但還是要畢恭畢敬啦)。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Chau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87
2020 / 11 / 13

聽聞多年的新思惟,果然名不虛傳。

 

作者:花蓮國軍總醫院 精神科 莊奇憲 醫師

 

 

00_FB_innovarad_CHChau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287

 

 

從第一次聽到新思惟國際,直到進入這個教室,花了我三四年的時間。

 

跟很多人一樣,都是因為臨床工作忙、對課程價格望而卻步、總是被其他的事情計畫取代……等等合理化自己惰性的理由。在躊躇徘徊的過程,持續聽到有去上課的身邊同仁或是院外同學,紛紛將在新思惟學到的的技巧發揮在工作上,感到羨慕不已,加上剛好遇到生涯空窗期,來上課的渴望,終於戰勝了自己的惰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