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蔡校長

01_HuangHK_PLOS_ONE_Publons_share
2021 / 6 / 29

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家醫科 黃暉凱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00_innovarad_huanghk_PLOS_ONE_share_Meta-analysis_20180114_0160

 

 

跟大家分享我從菜鳥 author,到擔任各期刊 reviewer,再到受邀擔任 PLOS ONE academic editor 的心得。雖然是要分享心得,但說實在的我也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也不能排除期刊尋找 editor 的 criteria 是不是有 bug……不過既然被邀請了,就先厚臉皮擔下來,之後再努力變強,努力配得上這個新角色!

 

人生大部分也是這樣(被逼迫),intern / PGY 第一天就直接被丟去值班,然後再邊學習如何值班(?);機會來了就先上車,上車以後再邊學開車(?);小孩先生出來,生出來以後再邊學當爸爸。(被揍 XD)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KHTing_Meta-analysis_20210417_1289
2021 / 4 / 23

連高手都前來上課,我更要好好學習與複習!

 

作者:雲林基督教醫院 心臟科 丁革新 醫師

 

 

00_FB_innovarad_KHTing_Meta-analysis_20210417_1289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程,雖然臨床業務繁忙,有幸能擠出時間參與這 meta-analysis 工作坊。在經過一整天密集課程的激盪,發現同行學員有些是箇中老手,而大家無不聚精會神、努力去汲取知識,為求滿載而歸,因此更加強我學習的動力與決心。

 

 

統合分析的發表門檻低,是研究者的寫作契機。

 

首堂課,蔡校長即點出 meta-analysis 幾乎不需要 IRB,因此對於研究資源稍嫌不足的醫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契機。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YSLin_Meta-analysis_20201107_0914
2020 / 11 / 13

從對課程半信半疑,到一口氣報名兩堂課。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病理部 林昀姍 醫師

 

 

00_FB_innovarad_YSLin_Meta-analysis_20201107_0914

 

 

一次報了兩堂課,是因為意識到自己需要。

 

身為網路和臉書的重度使用者,雖然很早就看過新思惟的廣告,時不時就會從滑臉書的指縫中跳出來,不但配上精美照片,還有誇張多的好評,那時總是半信半疑,然後又默默的選擇性忽略。

 

但是各位一定很好奇,如果劇情照這樣展開,我怎麼會乖乖在電腦桌前,打下這篇心得呢?這突然間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我不但報名了課程,而且還是報名同週末六日連續兩天的精實挑戰),需要先前情提要一下,因為敝科是二線冷門科,但是專科通過率是所有專科中至少前五低的吧,所以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期間,一直都把解決繁重的工作量和力拼專科考試放在首要。

 

而且因為檢體量大,科內主治醫師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再帶住院醫師進行研究或是寫論文這方面的教學(對,就是被放牛吃草了),大多時候都是低頭埋首自己的報告,以及和其他科的合作。

 

(婷編按:林醫師隔日參加的另一堂為《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同樣也寫下了滿滿的心得,若想了解林醫師在此課程的收穫,請往這邊走。)

 

 

幸好有新思惟,幸好我來上課了!

 

但人總是會長大,當順利考過專科考試後,因為沒有論文,頭銜看起來就有那麼點的彆扭,也考慮過要繼續念研究所,可是時間有限,還要養家糊口。求助於科內學長姐呢?同樣都是主治醫師了,又有誰會來手把手的從頭教你發表論文呢?好險有新思惟!

 

下定決心報名新思惟課程,狠刷兩筆報名費,大概是近期內最衝動的購物了(笑),但是人要突破舒適圈,勇於做新的嘗試,才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吧!後來再回想一切,真的很值得。

 

閱讀更多 »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2020 / 11 / 13

從無到有跑出統計圖表令人感動,但課後還要持續練習!

 

作者:台北榮總 胸腔部 睡眠中心 曾俊賢 醫事檢驗師

 

 

00_FB_innovarad_CHTseng_Meta-analysis_20201107_1686

 

 

不用送審、隻身就能完成,真的嗎?

 

「統合分析」,一個之前完全不知道的名詞,也沒聽過週邊的人提起,一開始甚至以為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統計方法,或是統計軟體。

 

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是在新思惟的 Facebook 上,Facebook 在短暫的時間內,常跳出相關介紹文章,這個對我來說非常陌生的名詞,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在稍微對它一知半解後,準備要報名時,沒想到當時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梯次竟然額滿了,只好苦苦等待下次開課的機會了。等再看到這個梯次的開班資訊時,便馬上報了這次課程。

 

上課時,經由老師精闢的解說,讓我對於統合分析的認知從零到有。一個可能不用送審,或是只要簡易審核 IRB 的研究論文,是第一個吸引我的目光的地方。看到周圍的先進醫師們,為了送審 IRB 來來回回花費了許多的時間與心力,就讓我心生畏懼。再來是只要單兵就可以完成,對於我這個總是夜間上班生活的人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與方向。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RPan_Meta-analysis_20200523_0278
2020 / 5 / 28

看著一張張精美的圖片生出來,心中充滿著成就感。

 

作者:診所 潘長榮 牙醫師

 

 

01_innovarad_CRPan_Meta-analysis_20200523_0278

 

 

新思惟有極佳好評,我願意來試試看!

 

在醫院實習時,很常在晨會聽到學長姐引用 meta-analysis 的論文。因為好奇,找了幾篇來看,發現 meta-analysis 和平時看到的 original article 或 case report 寫法很不一樣。Meta-analysis 滿滿的圖片、表格、引用文獻,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對於統計的方法也是一知半解,往往直接跳到結論,對於其他內容一眼帶過。

 

有一天在 Facebook 上看到新思惟廣告,讓初學者也能學會寫 meta-analysis,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市面上的論文寫作課程寥寥可數,其中新思惟有極佳的評價,二話不說就報名了。希望能在一天的時間,學習到 meta-analysis 寫作的精髓。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Meta-analysis_20191019_35_0281
2019 / 10 / 24

新思惟,協助快速搞懂統合分析。

 

作者:匿名

 

 

01_innovarad_Meta-analysis_20191019_35_0281

 

 

我從幾年前就一直在關注新思惟,在蔡校長提供住院醫師問答的「問校長」系列,更是在我剛進醫院頭幾年的迷茫時光中,通篇讀過。

 

這陣子,師長們開始要求住院醫師們寫論文,醫院裡更開設了大大小小的研究工作坊、論文寫作坊。然而上過一些課程,翻過 PubMed 上的論文,對於如何起筆還是一頭霧水。這時候,我看到了新思惟網頁上學長姐們的課程心得,想著希望自己上完課後,也能有一番突飛猛進的大改變。因此牙一咬,便報名了!

 

 

這次課程,是一場武林祕笈的快速傳授。

 

最令我驚豔的是曾醫師的「拆解論文架構」,課堂中直接清楚明白的點明 introduction、discussion 等,每一段該怎麼寫,甚至連評估品質的工具軟體,都直接大方提供。包括該收錄幾篇文章的 CP 值最高、什麼是最重要的重要:三大元素 PhD 等,曾醫師都在短時間內,以非常簡明且活潑的語調清楚闡釋。

 

再到張醫師的「專有名詞介紹」,張醫師同樣用非常短的時間,把那些我之前都傻傻分不清楚的專有名詞解釋清楚,甚至還有表格整理歸納。幾十分鐘後,那些之前怎麼看、怎麼相像的專有名詞,頓時變得鮮明起來,不再像是水中浮月,看得到撈不著。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