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蔡校長

tsaims_meta-analysis_20171022_0877_FB
2017 / 10 / 27

課程結束,我的戰鬥開始了!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tsaims_meta-analysis_20171022_0877

 

 

我也想做統合分析研究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RMA)是將相同主題的論文,進行整理與統計,綜合評估的結果。

 

在研究文獻大量噴發的現代,SRMA 研究將相關文獻完整的回顧與梳理並得出結論,提供我們非常有效率的知識獲取途徑。我平時在醫院也常有機會閱讀 SRMA 論文,也期許自己有一天能發表 SRMA 論文。然而,閱讀別人的論文和自己發表論文之間有一道鴻溝,光憑自己土法煉鋼,很難跨越,必須有良師指點才能達成。因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學習良伴「新思惟」。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0801_FB
2017 / 3 / 17

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作者:佑鎮診所 葉時孟 院長

 

 

meta-analysis_20170311_0801

 

 

純粹求知的慾望

 

這是第四個參加的新思惟工作坊,之前參加的《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動機都是希望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對病患腎友有更寬廣的管道可以衞教。

 

但是一個診所的醫師,沒有論文發表的壓力和需求,沒事幹麼去佔一個名額 參加統合分析的工作坊?

 

因為之前對統合分析類的文獻有點好奇,它是統整多個現今研究而得出某種治療或處置是否有效,是最高等級的證據,寫的人一定都是要教授或大師嗎?要受雜誌邀稿才能寫嗎?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7_FB
2017 / 3 / 17

不說了,我去寫文章了!

 

作者:馬偕醫院 神經外科 林新曜 醫師

 

 

meta-analysis_20170311_1097

 

 

結論:下次課程公布,不要猶豫,直接報名。

 

先說結論,還好當初課程一公布,晨會結束,還沒查房就先報名下去,不然一定沒機會參加到這堂無限超值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先提醒大家,下次課程一公布,不要猶豫,機會是不等人滴~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1290_FB
2017 / 3 / 17

居然和其他新思惟研究課程不同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精神科 許智維 醫師

 

 

meta-analysis_20170311_1290

 

 

身為 CMA 軟體老手也很有收穫!

 

剛好最近在本院很厲害的老師指導下,有先學過統合分析這類型的文章,軟體也是使用上課教過的 CMA,所以僥倖可以得獎。因為對這個軟體其實很熟,畢竟自己雖然是統合新手、但卻是軟體老手(先感謝蔡校長還是願意把獎頒給我,讓我沒給老師丟臉,因為他知道我有來上這堂課)。

 

(橙編按:智維得獎不只是軟體本身,其完整度跟細膩度都很不錯。請見得獎作品評論。)

 

 

meta-analysis_20170311_1414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70311_0419_FB
2017 / 3 / 17

感謝新思惟的認真

 

作者:振興醫院 心臟醫學中心 林郁珊 物理治療師

 

 

meta-analysis_20170311_0419

 

 

關於這堂《統合分析工作坊》,我有很多心得想寫下來,除了感謝新思惟團隊的認真備課(真的完全認真!從許多小細節就看得出來!),更希望把心得回饋給老師們,讓新思惟的下次會更好!
 

閱讀更多 »

01_mepa_bmc_psychiatry_tsengpt_share_MEPA20150823_758
2016 / 2 / 25

當小船隊變成航母大艦隊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音樂治療」作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輔助治療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BMC Psychiatry 刊登!

 

 

01_mepa_bmc_psychiatry_tsengpt_share_MEPA20150823_758

 

 

2015 年,我就像巴伏洛夫的狗一樣,只要看到信箱「叮咚」一聲,跳出新思惟的廣告傳單,就會開始流口水,喔,不是,是走到銀行開始匯款,我參加了新思惟一連串的洗腦課程,從《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新思惟論壇:跨界》、《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等,總共繳了 XXXXX 元的學費(會被老婆看到,只好打馬賽克了)。

 

 

想要有為,但不想弱視……

 

在這一年的洗腦中,看到蔡校長謙虛的描述他發跡的過程,讓我總想著「有為者亦若是」,但是我既不叫「有為」,也不到「弱視」,這樣的我該怎麼來經營自己的品牌呢?

 

方法一:改名

方法二:讓自己變弱視,看起來這兩個方法都不太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