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義大醫院 健診部 葉人豪 醫師
一週進度:訂好題目、做完文獻搜尋!
抱歉很遲才給出心得。主要原因,是上完課當天晚上,我就搜尋好題目開始寫了;這幾天把文獻搜尋跟初步的 review 做完,準備等拿到正版 CMA 就開始跑統計。
雖然也是有點惦記著準時完成心得的一千塊 XD 但心裡難得又重新燃起鬥志,想說趁勢讓它燒一會兒,畢竟上這堂課就是希望能夠寫出像樣的 meta-analysis 啊!
作者:義大醫院 健診部 葉人豪 醫師
抱歉很遲才給出心得。主要原因,是上完課當天晚上,我就搜尋好題目開始寫了;這幾天把文獻搜尋跟初步的 review 做完,準備等拿到正版 CMA 就開始跑統計。
雖然也是有點惦記著準時完成心得的一千塊 XD 但心裡難得又重新燃起鬥志,想說趁勢讓它燒一會兒,畢竟上這堂課就是希望能夠寫出像樣的 meta-analysis 啊!
作者:工研院 生醫所 張原嘉 研究員
從發現利用統計軟體就可以發表論文,就讓我非常心動。因為我本身是一位從事新藥開發的研究者,研究內容從基礎研究、藥學、藥理,到藥物動力學等,工作目標期許能將台灣生技產業往上提升,讓台灣能有自己研發的新藥可以使用。
偶然與醫生朋友聊天下,驚覺只要有專業知識加上一台電腦與網路,不需要自己親自做實驗,就可以有主題與結果來撰寫論文。我進一步了解,原來搜尋別人發表的論文,依照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進行文獻整理,將已發表之臨床論文進行分門別列,之後利用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作出有系統地歸納,即有機會發表文章。
此舉讓我非常心動,因為我們實際進行實驗,努力做了一兩年,可能只能夠發表一篇文章(甚至沒有……)。因此我暗自下決心,要學習這個技能,希望我也可以利用 meta-analysis 進行現行已有的藥物開發作統整,找尋其中的差異性,期待可以用嶄新的思維,進行未來研究主題的發展。
所以,狠下心來(因為課程很貴)報了新思惟團隊的課程《統合分析工作坊》,希望了解何謂 meta-analysis,可以如何應用、怎麼應用,如何整理臨床文獻,思考非臨床資料是否也可以進行分析,如何寫作……等疑問。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RMA)是將相同主題的論文,進行整理與統計,綜合評估的結果。
在研究文獻大量噴發的現代,SRMA 研究將相關文獻完整的回顧與梳理並得出結論,提供我們非常有效率的知識獲取途徑。我平時在醫院也常有機會閱讀 SRMA 論文,也期許自己有一天能發表 SRMA 論文。然而,閱讀別人的論文和自己發表論文之間有一道鴻溝,光憑自己土法煉鋼,很難跨越,必須有良師指點才能達成。因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學習良伴「新思惟」。
作者:佑鎮診所 葉時孟 院長
這是第四個參加的新思惟工作坊,之前參加的《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動機都是希望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對病患腎友有更寬廣的管道可以衞教。
但是一個診所的醫師,沒有論文發表的壓力和需求,沒事幹麼去佔一個名額 參加統合分析的工作坊?
因為之前對統合分析類的文獻有點好奇,它是統整多個現今研究而得出某種治療或處置是否有效,是最高等級的證據,寫的人一定都是要教授或大師嗎?要受雜誌邀稿才能寫嗎?
作者:馬偕醫院 神經外科 林新曜 醫師
先說結論,還好當初課程一公布,晨會結束,還沒查房就先報名下去,不然一定沒機會參加到這堂無限超值的《統合分析工作坊》。先提醒大家,下次課程一公布,不要猶豫,機會是不等人滴~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精神科 許智維 醫師
剛好最近在本院很厲害的老師指導下,有先學過統合分析這類型的文章,軟體也是使用上課教過的 CMA,所以僥倖可以得獎。因為對這個軟體其實很熟,畢竟自己雖然是統合新手、但卻是軟體老手(先感謝蔡校長還是願意把獎頒給我,讓我沒給老師丟臉,因為他知道我有來上這堂課)。
(橙編按:智維得獎不只是軟體本身,其完整度跟細膩度都很不錯。請見得獎作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