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revision

00_innovarad_MFWu_meta-analysis_20250215_1299
2025 / 2 / 21

《統合分析工作坊》是一條鋪好前往論文發表的道路

 

作者:高醫 精神部 吳旻峰 醫師

 

 

00_innovarad_MFWu_meta-analysis_20250215_1299

 

 

 

學術研究的發表過程往往充滿挑戰,從選題、數據整理、圖表呈現、回應審查意見,乃至最終被接受,每個環節都需要嚴謹的思考與細緻的執行。在《統合分析工作坊》中,老師們以豐富的經驗與細膩的指導,為我們鋪設了一條相對順暢的道路,幫助我們在發表學術論文時更加得心應手。

 

 

找題目:從靈感到具體研究方向

 

選擇一個適合的研究題目,是論文成功發表的第一步。一個好的題目不僅要具有研究價值,還要能夠引起學界的興趣,進而增加發表的可能性。在這方面,老師們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從如何挑選合適的期刊,到決定 meta-analysis 的數量與關鍵賣點,每個細節都仔細的評估。

 

新思惟專程為課程打造指定論文,老師更以此為例,逐步拆解其選題過程,從前期主題的探索,到如何確認題目是否具有足夠的學術價值。而初學者可能常會因為數據不完整或參考資料不足感到卻步,但老師們提醒我們,這些問題都有明確的解決方式,只要確保研究有足夠的「梗」,後續的執行就會更有信心,不會因為缺乏方向而不斷推翻重來。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40615_0579
2024 / 6 / 21

那些學術界不會公開的秘密,新思惟偷偷跟你說。

 

作者:台中榮總 大腸直腸外科 林志安 醫師

 

 

meta-analysis_20240615_0579

 

 

新思惟的課程,從 PGY 時期就經常在同事、周遭朋友中口耳相傳著,社群媒體上也不時看到。埋頭於繁忙的臨床工作裡,便逐漸忘了有這麼一門課。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在醫學中心面臨論文及升等的壓力,無意間看到難得在台中開班授課,於是鼓起勇氣報名!

 

 

老師帶著寫過一篇統合論文,自己卻還是懵懵懂懂。

 

住院醫師時期,在醫院老師的帶領之下發表過一篇 meta-analysis。從文獻搜尋到評讀,老師提供很多資料供我閱讀,花費了不少時間,後續的統計和投稿問題,雖然老師人很好,幫我完成部份的工作。最後文章成功刊登,十分感謝老師,但總覺得不踏實,心想有朝一日我也是要自己獨力完成的吧,不能總一輩子麻煩人家或賴著老師,成為我這次報名的最大契機。

 

在一開始報名時大家的疑問,行前便提供了詳細的 QA 文件為我們解惑,搭配課前閱讀的資料,就能看出課程團隊的用心。上課當天,蔡校長先揭示了圖表重要性,用簡單的語言,把 PRISMA、Forest plot 到 funnel plot 的概念講得很清楚,除此之外,也說明了圖表排列順序的重要性,就像打牌 combo 一樣需要技巧。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180826_1435
2023 / 11 / 24

對審閱者意見置之不理,accept 就差臨門一腳?

 

作者:長庚醫院 風濕免疫科 李蒔青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蒔青醫師團隊,關於葡萄膜炎和未診斷脊椎關節炎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Meta-analysis_20180826_1435

 

 

距離第一篇 meta-analysis,其實有比較長的時間了。這當中因為我就讀博士班,以致花了比較長時間處理、撰稿,再加上後來投 Scientific Reports 真的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接受,才會相隔那麼長的時間。

 

 

走上醫師這一條路,需要調適好心態。

 

常常聽人在抱怨「為什麼當醫生要有那麼多額外的壓力,比如寫論文」。其實在台灣要當醫生,也可以有很多方式,重點是自己要在迷惘中找到方向。你可以不寫論文,做個濟世的華佗,把病人看好,慢慢也會看多。把自己醫生的路走得快樂,心安理得,每天積累善功,也是很好。

 

如果待在醫學中心,需要寫論文,那麼就要問問自己:「對這件事有沒有興趣?」有人是有興趣,只是沒有好的方法和引導。蔡校長真的很佛心,總是用各種方式,包括文字,無私分享很多研究道路上的秘辛,我都非常愛看這些文章。在看的時候,我就會想,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借鏡的地方;有什麼秘訣是改天自己遇到就可以運用。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00307_0625
2023 / 9 / 26

上過其他統合課程也曾質疑過新思惟,但這次我真的成功發表了!

 

作者: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護理部 宋建美 副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宋建美護理師團隊,關於認知訓練對輕度認知障礙和輕度失智老年人注意力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Global Health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307_0625

 

 

因為就讀博士班的關係,畢業門檻需發表兩篇文章,上過許多統合分析的相關課程,但還是不知如何著手。在網路上觀望新思惟的課程很久,因為報名費不便宜,剛開始也抱持遲疑的態度,上完一天課程,真的就可以學會統合分析嗎?但看著學員們滿滿的回饋,覺得是應該投資自己一下,於是按下了報名鍵。

 

 

從課前就獲得協助,課後更親自跑出統計圖表!

 

課前收到非常詳細的 Email 提醒,讓人感到滿滿的貼心。CMA 軟體的試用限制非常嚴格,只有 10 天或 10 次開啟,電腦一旦試用過就不能再安裝,因為上過很多次統合分析課程,每一台電腦都安裝過,課前先透過訊息請教校長,並得到非常耐心的回應。

 

上完一整天的課程內容,講師分享及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寫作、文獻評讀、投稿、回覆的任何細節,任何初學者可能卡關的地方,在工作坊當天都有提到。

 

課程中也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在手把手的教導下,竟然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還有提供表格模板可以使用,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閱讀更多 »

QA_76
2023 / 3 / 28

問:獲得 revision,卻看不懂審閱者說了什麼,怎麼辦?

 

 

QA_76

 

 

問:校長好,我最近投稿一篇統合,有得到 revision 的機會,不過我不太理解審閱者說的意見,請問該如何回覆?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the change in OOOOO index. The funnel plots for OO and OOOOO reduction cannot reassure about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 bias. This aspect must be added.

 

答:(蔡依橙)

 

恭喜!能夠得到 機會 revision,就已經幾乎是接受了,這時候 revision 的技巧很重要。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去惹怒 reviewer,盡量順著他的意思,去很有誠意地給予回饋。

 

說實在的,他講這一段話,我也不太確定他真正的意思是什麼,但我們可以看到,他提到 funnel plot,以及可能是想要說 publication bias。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建議你非常禮貌的謝謝他所提的建議,然後做個 Egger’s test,給他 p 值,並做一些說明。

 

閱讀更多 »

QA_46-1
2022 / 12 / 8

問:Proof reading 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嗎?要逐字檢查,還是看重點就好?

 

 

QA_46-1

 

 

問:感謝校長,Office Hour 問了幾次,經歷投稿、revision,現在被接受了!接下來是 proof reading,請問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嗎?要逐字檢查,還是看重點就好?

 

答:(蔡依橙)

 

恭喜恭喜!很高興 Office Hour 有幫忙!雖然每週只是回答幾個題目,但都是大家在各個階段會遇到的細節卡關,一個一個解決掉後,被接受且刊登就不遠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