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22/02/12 (六) 第三十四梯次

Meta-analysis_20220212_0629 拷貝
2022 / 11 / 28

年初上的統合分析課程,年底已收穫兩篇論文。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肌少症對肺癌治療預後之傘狀回顧,獲 Discover On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0212_0629 拷貝

 

 

原以為第二次寫 review 會更輕鬆,結果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當然,如 methods 那些基本流程不再陌生,也更抓得到讀文章重點與學術語言。然而文章主題是非常不熟的領域,光是了解基本背景知識就花不少時間,還有因為沾得到邊的相關研究太多太雜不小心 discussion 越扯越遠,去蕪存菁、洗鍊文字的能力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而投稿流程先前都是老師幫忙,開始自己處理後才知道,調整也是要花心思,各種小細節都有可能出錯。還有,現在期刊喜歡圖示化來傳遞結論,能更清楚抓眼球,自己嘗試老半天不得要領,多虧蔡校長二話不說答應幫忙,才妥善完成。

 

(婷編按:林醫師在課後的五個月,就成功發表了第一篇統合相關論文,相關過程也寫成心得分享,值得一看。)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2022 / 7 / 12

新手課後五個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作者: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林庭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庭伃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傘狀回顧,獲 Journal of Neur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20212_0201

 

 

應徵住院醫師,從沒想過有學術經驗會更加分。

 

醫學生還有 PGY 的時候,不時有聽說同學參與研究,不論是幫忙收 data、跑統計或是直接到實驗室,但我遲遲沒提起興趣,總覺得是要花很多課餘時間的苦差事,結果申請住院醫師時,在好多家醫院被問到類似「是否有參與任何研究,還沒發表也沒關係」的問題,真的什麼都答不出來,完全空白。

 

當離開原本訓練的醫院,老師對你的了解只來自短短幾頁資料和 10 分鐘面談,原本不以為意的小缺點突然被放大。

 

幸好還是有申請到理想的科別,除了熟悉學習新的臨床事務,也想嘗試未知的領域,充實精進,正巧醫院有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收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就鼓起勇氣,聯絡大學討論課時擔任導師的張凱閔老師,因為知道老師也是復健科醫師,在研究領域早是一方翹楚,可以給予有力指導。

 

然而,從 EndNote 都沒有、文獻怎麼搜尋整理也不清楚的狀況下開始,每個步驟常反覆花很多時間,還會在各種莫名小地方卡住,就在這懵懵懂懂的階段,報名了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753
2022 / 2 / 18

以發表為導向,教會你寫統合分析,絕非廣告噱頭!

 

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內科部 羅一鐘

 

 

Meta-analysis_20220212_0753

 

 

學長姊課後發表人生第一篇,我也來追求突破!

 

2022年,在踏入臨床的第四個年頭,我終於來上新思惟的課程了。

 

其實很早就已經知道新思惟的存在,也聽說過許多學長姊,課後成功有了人生第一篇研究。因為我一直未有論文壓力,所以遲遲沒有報名,直到最近才終於下定決心來上課。

 

一整天的課表非常紮實,以發表為導向的課程內容,讓從來沒有寫過研究論文的我像打了雞血一般,對於發表一篇統合分析,不再如迷霧中茫然不知方向,也產生了一點自信;誠如老師在課堂的比喻,新思惟的課程讓我們能在鬱鬱蔥蔥、一望無際的統合分析研究中,開闢一條安全且可行的路徑。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492
2022 / 2 / 18

零基礎的 PGY,也能搞懂統合分析。

 

作者:新竹馬偕 陳星元 醫師

 

 

Meta-analysis_20220212_0492

 

 

走入課堂,從充滿懷疑到肯定自己。

 

拿著名牌緩步走入會場,滿滿的學員已經準備好筆電等著聽課。放眼望去有看起來很資深的主治醫師,也有不少看起來年輕的住院醫師、總醫師或主治醫師。

 

我不禁懷疑起自己,一個 PGY 真的適合來上這堂課?會不會新思惟的廣告只是一場吃錢的騙局?會不會這門課程根本不適合初學者呢?會不會我今天一整天就要浪費在這裡?

 

這種害怕受到傷害的心情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論是凱閔醫師、秉濤醫師或是蔡校長的課程,都是用最清楚、明白的簡報設計來講述。從字體的選擇、大小以及編排的順序,完全可以感覺出他們的用心,他們願意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告訴我們,他們曾經走過的冤枉路,並且教導我們怎麼走才是比較好的方式。

 

閱讀更多 »

Meta-analysis_20220212_0430
2022 / 2 / 18

同事已發表多篇論文,自己卻在原地踏步?

 

作者:新竹台大分院 骨科部 曾渥然 醫師

 

 

Meta-analysis_20220212_0430

 

 

同事報名新思惟,研究順利起飛了。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講座,抱持著期待的心情前往台北。之前有認識的同事參加了新思惟的課程,寫作功力大增,順利發表多篇論文,升等快速。

 

踏進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記得以前社團活動辦公室在高樓層,而這次的目的地是在 B1,穿過鋪滿灰色地毯的長廊,進入桌椅排列整齊的教室。學員們陸陸續續報到就座,蔡校長熱情的招呼大家,氣氛也隨之熱絡起來。

 

新思惟的講師都是一時之選,蔡校長才華洋溢,曾醫師口若懸河,張醫師基本功紮實,共通點是經驗豐富,往往一句話就點破學員們的困境,以最直接的方式解決各種疑難雜症。工作人員均親切有禮,打造了相當舒適的學習環境。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