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寫作

00_FB_meta-analysis_20221217_0759
2022 / 12 / 21

2022 / 12 / 17(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ta-analysis_20221217_0759

 

 

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專為初學者所打造的!而且目標是,讓你不止發一篇,而是擁有可以連續發很多篇論文的能力!

 

這堂課對寫 paper 新手的幫助真的非常大!

 

最特別的是,講師們為了打造一個讓初學者能實際操作、運用的課程,嚴格的限制自己,站在初學者角度,發表兩篇約 6 分的 SCI!

 

站在初學者角度是什麼意思?限制又有哪些?

 

  • 不可以用進階技術、軟體。使用 CMA 跑出的 overall meta-analysis、subgroup analysis、meta-regression、sensitivity analysis、funnel plot、Egger’s test,只需要使用上課教的技巧,你絕對能跑出一模一樣的論文圖表。
  • 不可以在自己已經熟悉的領域。講師們的專長領域是復健科、精神科、放射科,那我們就跳入營養補充品、抗氧化物的領域。

 

我們模擬的,就是 PGY、年輕住院醫師,剛開始接觸專業領域,臨床工作很忙碌,但又要什麼都自己來的狀態。

 

我是第一次參加,真的很開心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也讓自己對於投稿的準備工作有更多的細節認識。

閱讀更多 »

QA_45
2022 / 12 / 8

問:全職陪小孩數年、讀博士班、寫論文、維持臨床能力、保持競爭力以維持選擇權。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不知道如何權衡,未來的自己才不會感到後悔?

 

 

QA_45

 

 

問:校長好,課後論文寫作有在進行,但苦惱於一些職涯規劃的問題。現今在區域醫院,除了要一線值班,其他都還好,不過接下來會請育嬰假,之後的可能性很多,一時也沒頭緒,請問我還要寫論文嗎?

 

是這樣的,我小孩還小,不到 2 歲,希望多花時間陪伴到他們上學。但是休息或去診所兼診這麼多年,不知道會不會後悔?另外,科內希望我們都去讀博士班,到底是讀博士班還是寫論文比較好?還是我想做什麼就去做,遇到問題再修正?

 

答:(蔡依橙)

 

我們來整理一下,你有幾個事情是想要的:全職陪小孩數年、維持臨床能力、讀博士班、寫論文、保持競爭力以維持選擇權。

 

我聽起來,全職陪伴小孩是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情,但你擔心其他可能性會消失。我的建議是,可以先用一年左右的時間衝一下論文,最好能發三篇左右,這樣就脫離新手村,擁有獨立寫作能力。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20200705_22_Meta-analysis_20200705_0234
2020 / 7 / 9

可以不跑 IRB,對寫作的專注度,有極大幫助。

 

作者:匿名

 

 

01_innovarad_20200705_22_Meta-analysis_20200705_0234

 

 

運用課程所學,巡過文章,才能放心投稿。

 

這是第二次上新思惟國際的課程,也距離第一次參加已經三年了。在住院醫師階段,時間真的很有限,有太多的臨床工作需要學習以及熟悉,但也因為參加過《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最近也有寫出一篇文章投稿,當初上課的內容猶言在耳,印象深刻,要修改圖表的時候,都會想起蔡校長的專業分析,該怎麼樣編排圖片或是針對細節做處理,都是讓審稿者更願意接受文章的方式。

 

這次參加的理由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不用 IRB,在家都能寫出好文章」的標語。之前在申請院內研究計畫的時候,IRB 的繁瑣令人卻步,雖然很多主治醫師都說,「寫過就會了」,但我還是覺得行政流程很麻煩。最後當然還是有完全搞清楚要如何申請 IRB,但假如不需要跑這些過程,就能更專注在寫文章上面,似乎更吸引人!

 

閱讀更多 »

01_innnovarad_AYLin_Meta-analysis_20200523_0403
2020 / 5 / 28

還好有新思惟,讓新手對寫作不再感到徬徨。

 

作者:萬芳醫院  林安乙 醫師

 

 

01_innnovarad_AYLin_Meta-analysis_20200523_0403

 

 

在徬徨時刻,還好有朋友的推薦!

 

其實我蠻孤陋寡聞的,幸虧朋友學識淵博。

 

前陣子因為醫院分配每個 PGY 都要跟一位主治醫師寫論文,但我還只是個初學者,希望能夠更快的進入狀況。有個學長剛好提到,他有朋友是個完全新手,報名新思惟的課程後,發表幾篇分數很不錯的論文,推薦我來看看。雖然我真的什麼都不會,不過為了突破這個「什麼都不會」的窘境,我就來上課了。

 

上課的時候一開始很緊張,因為完全沒有 background knowledge,也沒上過 meta-analysis 的課程,還要克服自己內心的尷尬,好在講義裡的指導步驟非常詳細,有疑問也是馬上就能獲得解答,讓我逐漸放心許多。不過我在報名前,不知道要使用 Windows 的筆電,只好向朋友先借一台,現在這也變成我的一個大問題,可能要再購入一台筆電來寫論文了。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changy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777
2019 / 12 / 27

學會統合分析,讓自己的研究路上,擁有更多技能。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張雅淳 醫師

 

 

01_innovarad_changyc_Meta-analysis_20191222_0777

 

 

回顧以往所上過的課程,我大概有幾年的年底,都來報名參加新思惟所舉辦的課程,到最後,我可能會收集滿它所贈送的杯子吧!

 

這份課後心得感想,我又要寫給未來的自己,希望明年不要再有藉口,趕快把所學的統計拿去運用,發表成論文,就像蔡校長所說過的 「飛機起飛,到起飛成功之前,都不算成功;論文發表,到論文被接受之前,都不能算是成功」。

 

(仁編按:回頭找找,張醫師上一次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確就是在 2017 的年底。而且,半年後,張醫師就順利產出了第一篇 SCI 論文,並且寫了一篇「歷經坎坷的第一篇 SCI 論文」。我們也很期待之後,張醫師再繼續與我們分享論文撰寫與投稿故事唷。)

 

 

每一次的提問,都是成長。

 

這次上課,比較有進步的地方是,我比較敢舉手詢問助教問題。之前,我都怕我問的問題太基本,但是實際問過以後,真的比較懂得該怎麼調整圖的上標、下標、線條、點、間距,而且這些技巧,也適用於其他繪圖軟體,這是我額外所獲得的。

 

而且,對製作流程圖以及製作表格的技巧,也有更多的認識,例如,使用文字方塊應該畫大小剛好的格子、畫流程圖的時候避免用斜線、畫表格的時候避免用直線、善用黑色與灰色來凸顯想要表達的主題。

 

閱讀更多 »

00_FB_clip_pnpbp_tsengpt_15_share_meta_analysis_20170604-155
2017 / 7 / 27

寫作好處:結交研究路上大師級網友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aripiprazole 用於躁鬱症之統合分析研究,獲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 刊登!

 

 

00_FB_clip_pnpbp_tsengpt_15_share_meta_analysis_20170604-155

 

 

為何要寫作?

 

過去,曾經有人問我:「你又不待醫學中心,為什麼要一直寫作呢?」

 

這個問題在我到了診所後,更加進化為:「你連醫院都不待了,為什麼還要一直寫作呢?」

 

坦白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自己也不知道……。

 

閱讀更多 »